《淮水竹亭》:颜值天花板背后的口碑困境
最近,由刘诗诗、张云龙主演,配角包括吴宣仪、侯明昊、丁禹兮、孟子义等一众人气演员的古装剧《淮水竹亭》频频冲上热搜,未播先热,上线7天热度便遥遥领先。然而,与这高涨的热度相伴而来的,却是口碑的两极分化和重重争议。这部剧到底怎么了?被骂得冤不冤?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
颜值天花板与故事没眼看
《淮水竹亭》作为又一部改编自知名国漫IP《狐妖小红娘》的剧集,自预告一出,便因其高颜值的演员阵容被誉为“颜控天堂”“内娱颜值天花板”。然而,当剧集正式开播后,观众们却发现,这部剧的颜值虽然在线,但故事却让人“没眼看”。
原作动画《狐妖小红娘·竹业篇》以其深刻的情感内核和简约的东方美学赢得了高达9.3分的口碑。然而,剧版《淮水竹亭》却在改编过程中,将原本清晰的故事线变得模糊不清,元素大乱炖,一会儿除妖打怪,一会儿权谋政治,一会儿又穿越未来、逆天改命,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感情线没拍明白
剧版《淮水竹亭》虽然围绕原作中的CP线展开,即东方家大小姐东方淮竹与王权家少爷王权霸业之间跨越生死的爱恋,但这条感情线却拍得支离破碎。原作中简短而精炼的故事情节,在剧版中被拉长到36集,加入了大量注水内容和支线情节,如替身、穿越、失忆、黑化、复仇等,导致叙事结构散乱无章,细节缺失,情感线七零八碎。
更为拧巴的是,剧集一边极力渲染CP感,一边又刻意强化女主的冷静事业型大女主人设,导致男女主在本该铺垫情感戏的时候表现得像个合拍的工作搭档,缺乏情感波澜。最后哪怕男女主摊开心意,确定了感情,也还是不能大大方方谈情说爱,而是被各种黑化、失忆、误会、牺牲的桥段轮番上演,让人难以磕下去。
配角沦为工具人
除了主角线的问题外,《淮水竹亭》的配角也沦为了CP线的工具人。无论是男是女,是人是妖,法力是大是小,都是有软肋的情种。这种全员感情戏配平的做法,不仅让配角缺乏个性和深度,也让整个剧情显得更加冗长和拖沓。而且这些爱情桥段也不过是几句不入戏的台词和几行不走心的眼泪而已。
制作粗糙,缺乏东方审美
在视觉效果方面,《淮水竹亭》也饱受诟病。背景模糊、抠图痕迹过重、特效廉价、滤镜磨皮严重等问题层出不穷。原本应该烘托情感氛围的男女主御风而行、共赏美景的戏码,也因为模糊的假山假景而让人难以入戏。此外,年轻演员的柔光美颜与年长配角的真实感形成鲜明对比,显得像是不在同一个图层上。
在审美方面,剧集刻意突显浓颜、幼态的审美风格,与东方奇幻特有的自然飘逸、深沉内敛的气质并不相吻合。这种网红风的妆造和布景设计,全然不见传统东方审美气韵。
演技堪忧
最后来说说演技。在《淮水竹亭》中,全员演技都显得相当尴尬。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缺乏连贯的情绪和鲜活的个性。女主刘诗诗更是被批“盲人式演技”,目光无神、梗脖子等姿态问题让人难以忽视。在特定情节中,她过于注重仪态而忽略了角色的真实情感表达,让人难以感受到她对男主的爱意。
国产古装奇幻剧的困境
《淮水竹亭》的口碑困境并非个例。近年来,国产古装奇幻、仙侠剧频频翻车,无论是剧情魔改、特效失真还是演员表现不佳等问题都屡见不鲜。这些剧集往往坐拥取之不尽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却最终变成了披着玄幻皮的爱情偶像剧——仙侠壳、工业糖。角色人设、造型设计千人一面,怪物像异形、毒液,神仙像《指环王》里的精灵。妆造布景也都是最时兴的网红风,全然不见传统东方审美气韵。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资本和平台将剧集工业化的老问题。为了市场更快传播和吸引眼球,这些剧集往往被压缩进造糖的流水线模板里,加入了更多吸睛元素和快餐式的叙事方式。然而这种做法却牺牲了原本复杂的世界观和人物层次以及故事的情感深度和表现力度。
结语
《淮水竹亭》作为一部高颜值的古装剧,虽然吸引了大量关注度和热度,但其口碑困境也值得我们深思。国产古装奇幻剧要想走出困境,必须回归故事本身和角色情感的打磨上。只有用心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并塑造出鲜活立体的角色形象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同时我们也期待国产古装奇幻剧能够真正发挥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