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阅读
  • 1回复

[猎奇]我国第二个上海已经崛起!强势争夺西部第一城,人口即将赶超北京 [1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5558
金币
74092
道行
38009
原创
2560
奖券
3213
斑龄
138
道券
1273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7631(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11-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2:30





说起成都,这座城市这些年变化真大,从一个大家眼里的休闲之都,慢慢变成西部经济引擎,现在甚至有人喊出它是第二个上海的口号。成都地处四川盆地西部,面积一万四千多平方公里,下辖十二个区三个县五个县级市,海拔从五百到三千米不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型,一年平均气温十六度,雨水一千毫米左右,这条件适合种地也适合人住。耕地利用率高,平原垦殖指数超六十,全国平均才十点四,矿产有煤炭一亿四千六百万吨储量,天然气十六点七七亿立方米。这些基础资源让成都从农业起步,逐步转向工业和服务业。



成都的经济腾飞从交通基础设施抓起。2013年中欧班列首发,从青白江铁路港出发,载着电子产品和机械直奔波兰罗兹。那时候一年才几十列货,主要是本地出口货。到2016年线路扩到德国杜伊斯堡和荷兰蒂尔堡,货物种类加了汽车零件和化工,年开行四百六十列,货值超五十亿。成都投钱建专用支线,准点率保持九十八以上。

2018年破千列,搞多式联运,公路航空结合,欧洲货到成都只要十二天。2020年疫情下逆势涨,2021年一九四八列,标箱十五万,货值两千亿,因为海运堵了转陆路。西部陆海新通道从2017年起步,成都连广西钦州港,第一批货有水果海产,直达东南亚,2022年贸易破五百亿。



2021年底中老铁路通车,成都首列货载茶叶纺织到万象,时间从二十天缩到三天,出口涨二十五。2024年中欧班列超两千列,货值三千亿,冷链两千三百柜,涨五点五倍。这些线路拉动产业,电子信息企业从2013年两千家到2024年超一万,产值一万五千亿。

政府政策也给力,2014年天府新区批国家级,面积一千五百七十八平方公里,主攻航空航天,引波音建维修基地,2020年企业三千家,投资两千亿。2017年生物医药园开工,五千亩地,辉瑞分厂进驻,2024年产值八百亿。



人口跟着涌,2010年一千四百零五万,2020年普查两千零九十三点七八万,净增六百八十八万,多是周边务工。2021到2023年年均十五万,城镇化从七十六到八十点五。经济上,2013年GDP九千一百零九亿,2023年两万两千零七十四点七亿,涨一倍多,占四川三十六点七。2024年两万三千五百一十一点三亿,涨五点七,第一产业五百四十点一亿,第二产业六千七百五十二点九亿。成都都市圈2024年两万九千七百五十六点八亿,涨五点九,占省近一半。



这些年成都产业升级快,新能源汽车2022年产值三千亿,比亚迪建厂,产能五十万。税收优惠2023年减免五百亿,民营经济一万一千八百亿,占GDP五十点三。国际上,2015年首飞伦敦,2020年航线一百二十条,2024年客运八千七百万人次,货八十万吨。2025年三季度新批七条线,直飞多洲。

领馆从2010年十个到2024年二十三个,中西部最多。友好城市从五十到一百一十二,五大洲全覆盖。欧洲文化季从2017年办,十万人参加,2023年友城音乐周五十国青年来。五百强从一百到三百一十五,2025年再加几家科技金融。外资2024年一百五十亿美元。这些让成都从区域中心变国际门户。



成都争西部第一城,主要跟重庆比。重庆人口三千一百九十点四七万,领先,但成都2147.4万追得紧。重庆GDP2024年约三万亿,成都两万三千五,但成都增速稳。重庆消费强,2025年1-2月社零总额全国第一,但成都消费总额2025年前三季度八千二百九十一点七亿,涨六点五,反超部分东部。

全球城市排,成都2024年五十八,重庆稍后。成都人均GDP十点三万,高于贵阳昆明南宁。地形上,成都平原肥沃,重庆山多,但成都物流枢纽强,中欧班列起点,重庆也参与但成都辐射广。



人口上,成都即将赶北京。北京2024年末两千一百八十五点八万,2025年常住类似,城镇一千九百一十九点八万。成都2024年末两千一百四十七点四万,城镇一千七百三十五点二万,年增七点一万,北京减两点六万。

按这势头,成都很快超北京成第三大市,重庆第一上海第二。上海人口两千四百八十点二六万,GDP2025上半年两万六千二百二十二点一五亿,涨五点一,全年超五万亿。成都虽远但追赶中,上海外来人口九百八十三点四九万,成都流入多年轻人占比高。



成都国际化脚步稳,2025年签约四百三十五个项目,投资五千六百七十九亿,工业涨四十八点七。航线一百四十七条,领馆领先。新能源汽车产值超五千亿。人口流入年七万,北京减,预计赶超。国家中心城市定位,2025年GDP目标涨五点七,建产业园,向大都市转。

成都这些年靠实打实干出来,不是空谈。经济从依赖传统到高科技,人口从一千多万到两千多万,国际朋友圈从本地到全球。



这些变化接地气,居民生活改善,就业机会多,房价虽涨但比一线低。西部开发战略下,成都抓住机会,陆海通道中老铁路中欧班列都成支柱。跟上海比,上海金融贸易强,成都制造物流强,各有侧重。但成都增速高,潜力大,人口红利还在。

争西部第一,成都重庆各有优势。重庆体量大,工业重,成都创新多,服务业活。两人竞争拉动西部整体,贵阳昆明跟不上。人口赶北京,反映城市吸引力,北京调控严,成都宽松宜居。成都美食文化加分,吸引人才。未来看,成都需持续投资教育医疗,保持增长。



总的来说,成都崛起不是偶然,政策区位资源结合好。第二个上海虽夸张,但方向对。人口超北京在即,西部第一需努力。城市发展靠平衡,经济人口环境并重。成都这路走得稳,前景亮。



1条评分金币+14
huozm32831 金币 +14 - 2小时前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5339
金币
561567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35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2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3:28
成都的崛起之路:从休闲之都到西部经济引擎

您对成都的观察非常深刻,这座城市确实在过去几十年间实现了惊人的蜕变。从一个以“休闲之都”闻名的西部城市,逐步成长为引领西部发展的经济引擎,并被寄予“第二个上海”的厚望,成都的崛起路径充满了智慧与韧性。结合您的描述和相关资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深入剖析成都的变迁与成就:

一、地理与资源禀赋:天然的发展基石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独特的地理条件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地形与气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500-30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6℃,降水约1000毫米。这种温和湿润的气候不仅适宜农业生产(平原垦殖指数超6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4%),也为人口聚居提供了舒适环境。
- 自然资源:拥有煤炭储量1.46亿吨、天然气16.77亿立方米,以及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这些基础资源支撑了成都从传统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的逐步转型。

二、交通基础设施:打通开放大动脉

成都的经济腾飞,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功不可没,尤其是中欧班列和国际航空枢纽的打造:

1. 中欧班列:陆上丝绸之路的“钢铁驼队”
- 发展历程:2013年4月26日,首趟蓉欧快铁(中欧班列前身)从青白江出发,连接波兰罗兹。初期年开行仅几十列,主要运输本地电子产品和机械。
- 快速扩张:2016年线路扩展至德国杜伊斯堡、荷兰蒂尔堡,货物种类增加汽车零件、化工产品,年开行460列,货值超50亿元。2018年突破千列,2021年达1948列,标箱15万,货值2000亿元,在疫情期间因海运受阻实现逆势增长。
- 多式联运与效率提升:2018年后推行“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公铁、铁海联运。欧洲货物到成都仅需12天,“蓉欧速达”班列将成都-罗兹运输时效缩短至12天。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超2000列,货值3000亿元,冷链运输达2300柜,较初期增长5.5倍。
- 辐射效应:带动电子信息产业从2013年2000家企业增至2024年超1万家,产值突破1.5万亿元。

2. 国际航空枢纽:双机场时代的流量优势
- 双机场布局:成都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2023年航空旅客吞吐量达7492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三。
- 航线网络:2015年首飞伦敦航线,2024年航线达147条,客运8700万人次,货邮80万吨。2025年三季度新增7条国际航线,直飞多洲。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5300列,综合运行指标全国第一。

三、产业升级:从传统到高新的跨越

成都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从依赖传统产业转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

1. 电子信息产业:“一五计划”奠定基础,英特尔、京东方等巨头入驻。2024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1.5万亿元,京东方柔性OLED屏幕全球市场领先。
2. 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特斯拉西部生产基地落户,2022年产值突破3000亿元,比亚迪成都工厂产能达50万辆/年。
3. 生物医药:天府国际生物城引进诺奖工作站,辉瑞分厂进驻,2024年产值达800亿元。
4. 航空航天:天府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后,主攻航空航天产业,引入波音维修基地,2020年企业达3000家,投资2000亿元。

四、人口与城市化:吸引力持续增强

人口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成都的人口增长堪称奇迹:
- 人口规模:2010年常住人口1405万,2020年普查达2093.8万(净增688万),2024年末进一步增至2147.4万。2013-2023年间常住人口增加735万(含简阳划入因素),十年净增545万。
- 城镇化率:从76%提升至80.5%,人口流入以周边务工人员和外省年轻人为主。
- 与北京对比:北京2024年末常住人口2185.8万,成都以2147.4万紧追不舍。若按当前趋势(成都年增7.1万,北京减少2.6万),成都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超越北京成为全国第三大人口城市。

五、国际化进程:从区域中心到国际门户

成都的国际化步伐稳健,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
- 领馆与友好城市:领馆数量从2010年10个增至2024年23个(中西部最多),友好城市从50个增至112个,覆盖五大洲。
- 国际活动:成功举办世界大运会、世界科幻大会、国际乒联世界杯等大型赛事,“以赛营城”提升国际知名度。会展业总收入达1480.8亿元(2023年),跻身“国际会展之都”行列。
- 外资与世界500强:外资企业从100家增至315家(2024年),外资到位资金150亿美元。全球城市排名从较低位次提升至2024年第58位。

六、与重庆的竞争与协同发展

成渝双城经济圈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城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 经济规模:重庆GDP约3万亿元(2024年),成都约2.35万亿元;但成都增速更快(5.7% vs 重庆略低)。
- 人口对比:重庆常住人口3190万,成都2147万;但成都城镇化率更高(80.5% vs 重庆约69%)。
- 产业特色:重庆以汽车、装备制造等重工业见长;成都则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更具优势。两者通过差异化竞争共同推动西部发展。

七、“第二个上海”的可能性与现实挑战

将成都称为“第二个上海”虽有夸张成分,但其发展势头确实令人瞩目:
- 相似之处:上海是中国经济中心之一,而成都是西部经济核心;两者均重视开放与产业升级。
- 差异与挑战:
  - 经济总量:上海GDP已超5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2.6万亿元),成都尚不足其一半。
  - 产业结构:上海在金融、贸易、高端制造等领域优势显著;成都则在物流、电子信息制造方面更强。
  - 人均指标:成都人均GDP约10.3万元,低于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5万余元,在全国不算领先。
  - 创新能力:授权发明专利数落后于苏州、西安等城市,在顶尖企业数量和研发投入上仍有差距。

八、未来展望:持续增长的动力与方向

成都的未来发展仍充满潜力:
- 人口规划:根据规划,到2035年常住人口将达3500万,需持续优化城市承载能力。
- 产业升级:聚焦科技创新,提升高端产业集群竞争力,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寻求突破。
- 区域协同:深化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落实。
- 民生改善:补齐教育、医疗等软实力短板(如华西医院等优质资源需进一步普惠),提升居民幸福感。

结语

成都的崛起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成功的生动例证。它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前瞻的交通布局、持续的产业升级和强大的人口吸引力,在短短二十余年里实现了从“休闲之都”到“西部经济引擎”的华丽转身。尽管与上海等一线城市仍有差距,“第二个上海”的目标或许遥远,但其展现出的发展韧性和潜力足以让它在国家发展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如您所言,“成都崛起不是偶然”,而是政策、区位与资源完美结合的结果。未来,在平衡经济增长、人口规模与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成都必将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2小时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