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喜》36集收官虽以“大团圆”收尾,但剧情和人设的槽点实在让人忍不住吐槽,以下是最让观众意难平的8点:
1. 结局强行“金手指”,逻辑全崩
为了凑“圆满”,剧中角色像开了挂:沈明珠一个怀孕的寡妇,仅凭“重整餐饮部”就获得大型美食集团注资,酒店起死回生;何丽华前35集只会大手大脚,结局突然变成“商业女强人”,用仓库里的桑蚕丝找昔日伙伴谈合作,分分钟让倒闭的厂子“起死回生”;冯美奇前期连客户单子都搞黄,结局居然能和母亲一起打理生意——这种“无理由逆袭”,把现实中的商业困境当成了过家家。
2. 小三“洗白”太离谱,价值观扭曲
剧中“小三”丁虹的设定堪称“雷点”:她明明是冯志的婚外情人,却被刻画成“有良心的小三”——没要求离婚、没要孩子入族谱,甚至在冯家破产时,卖了冯志给她的商铺,分了22万给冯美奇。更扯的是,冯美奇最后居然“同情”起丁虹的私生子,还打算以后多来往——这种“美化出轨”的操作,完全违背了正常的道德观。
3. 主要角色人设“翻车”,前后矛盾
冯美奇:前期是被宠坏的“千金大小姐”,看不起沈明珠的娘家,工作不认真搞黄客户单子,导致父亲冯志猝死;结局却突然“懂事”,帮母亲打理生意,甚至同情私生子——转变太突兀,像换了个人。
何丽华:前期是势利的“恶婆婆”,重男轻女,给沈明珠假镯子(真货给了小三),结果结局变成“能扛事的母亲”,帮女儿冯美奇撑腰“孩子生不生我们说了算”——人设反转毫无铺垫,让人摸不着头脑。
4. 剧情“狗血堆砌”,脱离现实
全剧把“丧夫、怀孕、认亲、出轨、巨债、瘫痪”等所有狗血元素都堆在一起:沈明珠刚领完证,丈夫就因救落水儿童去世;刚丧夫,婆婆就逼她留孩子;接着亲生母亲带着DNA报告上门;再然后,公公的小三带着私生子找上门分家产——这些冲突像“赶场子”一样,完全不考虑逻辑,把女主变成了“悲剧集合体”。
5. 部分角色行为“没教养”,让人反感
沈明辉(沈明珠的弟弟):前期像个“闯祸精”,用蛇吓姐夫(间接导致姐夫去世),偷开姐夫的车出去玩,甚至拿蛇放进浴室吓姐夫——这种“没教养”的行为,不是“青春调皮”,而是“害人”,完全不符合正常家庭的相处逻辑。
冯志(沈明珠的公公):表面和气,实则算计沈明珠,故意让她生孩子、过户房产,把烂摊子甩给她;最后猝死,留下债务和私生子,让全家鸡飞狗跳——这种“老狐狸”人设,把“长辈”的形象抹黑到极致。
6. 女主形象“悬浮”,不符合单亲妈妈设定
沈明珠作为“怀孕的寡妇”,剧中的形象完全脱离现实:怀孕后还化着精致妆容,背2999元的帆布包,在菜市场砍价时发型都不乱;被三家人围堵时,依然保持“优雅”——这哪是“单亲妈妈”,分明是“钮祜禄·明珠”,完全没有真实感。
7. 部分演员演技“拉胯”,让人出戏
黄明昊(演沈明辉):锁门护姐的戏,脚踩门框怒吼的样子像“防盗门广告”;拎水桶赶记者时,动作僵硬得像“提线木偶”——表情和动作都很假,完全没演出“保护姐姐的急切”。
许娣(演何丽华):吵架时用“瞪眼、跺脚、捶胸”的套路,哭戏狰狞得让人无法共情——从《我的前半生》到《四喜》,她的“吵架模板”几乎没变,完全没突破。
8. 价值观输出“歪”,消费女性困境
剧中把女性当成“生育工具”:何丽华逼沈明珠留孩子,说“孩子是冯家的后”;冯志算计沈明珠,就是为了让她给冯家留后——这种“重男轻女”的价值观,完全没考虑女性的感受。还有沈明珠“圣母”情节,养公公的私生子、原谅小三——这种“以德报怨”的设定,不是“善良”,而是“窝囊”,让观众看了生气。
总的来说,《四喜》虽然打着“家庭温情”的旗号,但剧情的“狗血”、人设的“崩塌”、价值观的“扭曲”,让它的“圆满收官”变成了“强行收尾”,实在让人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