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元远征A2:106.286公里跨省行走,人形机器人吉尼斯纪录的里程碑
2025年11月20日,上海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的远征A2人形机器人成功完成了一项震撼全球的挑战——从苏州金鸡湖到上海外滩的百公里跨省行走,全程106.286公里,历时2天零8小时(56小时),平均时速1.9公里/小时。这一壮举不仅创造了“人形机器人行走最远距离”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更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跨越。
挑战概览:一场极限环境下的综合性能试炼
路线与环境:复杂多样的真实世界考验
远征A2的挑战路线从苏州金鸡湖畔的“东方之门”地标出发,途经苏州市区、景区、国道、省道,最终抵达上海黄浦江畔的外滩。全程地形复杂多样:
- 路面类型:柏油马路、瓷砖路面、桥梁斜坡、盲道、砂石路等;
- 环境条件:夜间弱光、雨天湿滑、高温(此前测试中曾经历37℃气温,地面61℃)、低温夜间环境;
- 外部干扰:需遵守交通规则,应对红绿灯、行人、车辆等动态障碍物。
技术亮点:量产商用版的硬核实力
此次挑战的最大亮点在于,参与行走的远征A2并非特制改装版,而是直接从工厂产线下线的标准量产商用机型,未对关节、负载或结构进行任何针对性强化。这充分证明了其商业化产品的成熟度和可靠性。
核心技术支持:突破续航与稳定性的瓶颈
热插拔换电技术:连续运行的“生命线”
为解决长时程续航问题,远征A2采用了自主研发的快速热插拔换电系统。在整个56小时的挑战中,机器人历经15次电池更换,每次换电仅需1分钟左右,无需中断任务即可完成补能。这一技术确保了机器人全程未关机、未重启,始终保持连续运行状态。
多传感器融合导航:复杂环境下的精准感知
为应对多样化地形和环境变化,远征A2配备了先进的感知系统:
- 双GPS模块:确保全程精确定位;
- 激光雷达:实现实时避障与路径规划;
- 红外深度相机:保障夜间弱光条件下的视觉感知能力。
这些传感器的协同工作,使机器人能够在夜间、雨天等恶劣条件下稳定行走,并成功处理十字路口红绿灯识别、狭窄通道穿行、人群避让等复杂工况。
性能表现:超越预期的稳定性与耐久性
- 全程无故障:56小时内,远征A2未发生任何摔倒或系统崩溃,仅足底橡胶层出现正常磨损,核心部件均保持完好工作状态。
- 续航能力:内置700Wh电池,在行走状态下续航约2小时。通过热插拔换电技术,实现了“无限续航”的效果。
- 平衡算法:“小脑”平衡算法在应对坡道、砂石路等复杂路面时表现出色,确保了行走姿态的稳定。
商业化意义:从技术演示到场景落地的关键一步
智元远征A2的成功挑战,绝不仅仅是创造一项世界纪录,更具有深远的商业化价值:
1. 验证量产能力:使用标准量产机型完成极限挑战,证明了智元在制造精度和材料工艺上的积累,增强了客户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2. 拓展应用场景:此次跨省行走展示了远征A2在工业巡检、物流递送、商业服务等领域的潜力。其长时程运行能力和环境适应性,使其能够胜任户外巡逻、厂区配送等实际任务。
3. 功能迭代基础:远征A2已具备多语言交互、人脸识别、自主导览及物品递送等高级功能,并以每两月一次的OTA更新节奏持续迭代。此次挑战收集的数据将进一步优化其算法和性能。
行业影响: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
智元远征A2的吉尼斯纪录,为人形机器人行业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
- 打破公众认知:让大众直观感受到人形机器人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人机共处”的未来不再遥远。
- 加速商业化进程:证明了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具备规模化商用的基础。智元远征A2在2025年已实现千台以上交付,在全球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领域位居前列。
- 引发技术讨论:挑战也暴露了当前行业的瓶颈——电池续航仍是主要制约因素。智元高级副总裁王闯指出,现有电池可支持站立3小时、行走2小时,仍需持续突破。
结语:具身智能时代的序章
智元远征A2用106.286公里的坚实步伐,在黄浦江边迎来了朝阳,也开启了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的新时代。从实验室的3000小时自主行走测试,到张江园区37℃高温下的24小时全自主巡逻,再到此次跨省吉尼斯挑战,远征A2的每一次进步都在书写着中国机器人技术的新篇章。
这次挑战不仅是中国科技力量的一次精彩展示,更预示着人形机器人将在未来几年内快速融入我们的生活,在零售、餐饮、医疗、家庭服务等多个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如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所言,这项诞生于吉尼斯创立70周年之际的纪录,是“中国力量”的闪亮标志,也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