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与美容VOGUE》20周年盛典:幕后造型团队的匠心与行业启示
盛典回顾:质感与分量并存的20周年庆典
2025年10月23日,《服饰与美容VOGUE》在上海举办的20周年庆典以“花园盛典”为主题,营造了沉浸式的自然景观,嘉宾规模从原计划的45人扩大至52人,刷新了VOGUE在中国活动的最大规模纪录。尽管前期热度未达“铺天盖地”的喧嚣,但盛典的质感与分量却通过精心的造型设计和嘉宾表现得以彰显。
封面与红毯:跨代际女性影像与高光时刻
- 9月群像封面:11位女星刘亦菲、杨幂、倪妮、迪丽热巴、宋佳、张小斐等同框,刘亦菲第4次登封面稳居C位,张子枫第2次登封,构成一幅“流动的女性影像画卷”。
- 红毯亮点:
- 杨幂:开场亮相,虽因“演技争议”备受关注,但新作品口碑回暖,造型贵气逼人,气场全开。
- 刘亦菲:压轴登场,以“花卉元素高定造型”惊艳全场,延续去年黄玫瑰花瓣雨经典瞬间,被誉为“人间富贵大花”,相关话题热搜停留一天。
- 欧阳娜娜:灵动小跑入场,宛如油画,展现“大提琴少女”初心回归。
- 金晨与钟楚曦:古典韵味与复古风情交融,举手投足间尽显“一代名伶”优雅。
顶尖造型团队揭秘:明星高光背后的“隐形推手”
明星们的亮眼造型离不开背后专业造型团队的精心操刀。以下是国内四大顶尖造型团队及其核心特色:
1. Station X:“媒体人跨界的精准狙击”
- 灵魂人物:Mix Wei(魏蔚),曾任《嘉人》创意总监、《费加罗》造型总监,是国内最早将“造型叙事”融入明星形象管理的先驱者。
- 合作艺人:巩俐、章子怡、舒淇、易烊千玺、杨紫、周迅、杨幂、刘亦菲、倪妮等。
- 代表作品:
- 刘亦菲《玫瑰的故事》造型大获好评;
- 《流金岁月》中倪妮和刘诗诗的造型。
- 团队架构:核心团队约30人,“1+3+N”模式(1位主造型师+3个专项组:红毯/影视/日常+N位弹性合作的化妆师、配饰师),80%成员有海外时尚院校背景或一线品牌经历。
2. 玫瑰坊:“郭培的重工刺绣东方高定”
- 灵魂人物:郭培,中国第一代高级定制服装设计师,“中国高定第一人”,将刺绣技艺化为设计语言。
- 发展历程:
- 1997年创立“玫瑰坊”,为央视春晚主持人打造礼服;
- 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颁奖礼服设计师;
- 2016年为蕾哈娜Met Gala“大黄袍”造型引发全球关注;
- 迪丽热巴、杨幂等顶流艺人的红毯首选品牌。
- 团队架构:核心团队约50人,“技艺+运营”双核心模式。技艺端设有刺绣工坊(30名资深绣娘,含非遗传承人)和版型工坊(10名剪裁师)。谢娜在《我们来了》的礼服由团队耗时四万多小时手工缝制。
3. The Ballroom:“设计师出身的风格革命者”
- 灵魂人物:Lucia Liu(刘璐),中央圣马丁时装设计毕业,曾任《T Magazine》造型总监,主张“造型即表达”。
- 代表作品:
- 姚晨戛纳电影节“仙鹤装”造型一战成名;
- 接棒周冬雨造型团队,通过Burberry定制礼服、金鸡奖银色战袍助其从“邻家女孩”蜕变为“三金影后”;
- 吉克隽逸、R1SE音乐节及综艺造型。
- 团队架构:规模约25人,“创意+执行”双轨划分。创意组由Lucia Liu领导,负责主题构思与高定对接;执行组细分为妆容、发型、配饰模块,确保高难度造型落地精度。
4. The MoMentuM:“高定适配与风格平衡的破圈高手”
- 灵魂人物:Cream Mao,Grazia China特约造型顾问,被誉为“艺人风格的精准校准师”。
- 合作艺人:宋茜、钟楚曦、雎晓雯、娜扎、迪丽热巴等。
- 特色服务:设立“品牌适配评估岗”,预判礼服与艺人调性、活动场景的匹配度。宋茜被打造成“高定大户”,娜扎和迪丽热巴的造型多次出圈。
- 团队架构:规模约25人,“核心艺人专属组+弹性合作”模式,为钟楚曦、宋茜等老客户配备固定造型指导。
给时尚行业/服装人的启发
顶尖造型团队的成长逻辑为服装行业从业者提供了宝贵启示:
1. 抓住核心资源,打造标杆案例
- 如The Ballroom陪伴周冬雨成长,通过“仙鹤装”等标志性造型一战成名;Mix Wei在媒体圈积累人脉,为后续资源对接奠定基础。
- 初期无需追求全面开花,可聚焦1-2个潜力艺人或细分领域,打造让人记住的代表作。
2. 深耕细分领域,建立不可替代性
- 郭培专注东方刺绣工艺,将非遗技艺融入现代高定,形成独特竞争力;Station X以“造型叙事”为核心,在红毯、影视等领域树立权威。
- 设计师品牌或定制店可聚焦“职场通勤装”“小众国风女装”等细分方向,用差异化产品打开市场。
3. 积累产业链资源,构建生态闭环
- 形状团队需整合服装品牌、配饰、化妆师等资源;服装创业者可从面料展会、服装媒体合作入手,逐步搭建供应商、渠道商网络。
- 如Mix Wei在媒体圈的人脉使其能快速对接国际高定资源,闵锐则擅长将顶级高定资源与艺人特质匹配。
4. 差异化竞争,挖掘本土文化IP
- 郭培将中国传统文化(苏绣、缂丝)融入设计;李晖团队(虽未详述)挖掘本土特色(如非遗蜡染),形成独特风格。
- 即使缺乏国际资源和资金,也可通过打磨特定工艺(如手工钉珠)或结合地域文化(如少数民族纹样),在细分市场站稳脚跟。
结语
《服饰与美容VOGUE》20周年盛典不仅是时尚界的盛事,更是幕后造型团队专业实力的集中展现。从Station X的精准叙事到玫瑰坊的重工刺绣,从The Ballroom的风格革命到The MoMentuM的品牌适配,这些团队的成功证明了:在时尚行业中,唯有深耕专业、聚焦细分、积累资源,并不断创新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对于服装从业者而言,借鉴这些经验,在细分领域打造核心竞争力,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