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西昌安宁河谷
一座与众不同的博物馆正在悄然生长
它开放通透,让阳光和微风自由穿梭
它以清水材料为肌理
诉说纪录片最本真的魅力
01.
当纪录片遇见西昌阳光
西昌,这座被誉为“太阳城”的攀西腹地城市,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更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与川滇旅游黄金线的重要节点。纪录片馆作为西昌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的核心组成部分,位于安宁河谷地区西昌高铁新城片区中心位置。场地地形平整,毗邻规划中的星光大道文化轴线,具有显著的文化与地理意义。

▴建设现场 © 汤桦
02.
用建筑语言讲述电影故事

▴方案草图 © 汤桦

▴推敲过程 © 汤桦建筑设计
纪录片的核心是呈现真实。由此出发,我们提出“投射与记录的容器”这一理念,在传统博物馆封闭展厅的基础上,将西昌的阳光、空气和风景融入到展览体验之中,上下并置。强调建筑的材料性、空间的隐喻性与功能的适配统一,创造一种与西昌独特气候环境深度融合的展览体验。
▴设计生成-建立基座 © 汤桦建筑设计
▴设计生成-片墙围合 © 汤桦建筑设计
▴设计生成-异质空间 © 汤桦建筑设计
▴设计生成-折板屋面 © 汤桦建筑设计
功能布局与流线组织:一层主要布置封闭型展厅,满足恒湿恒温类展陈的工艺要求;二层则设置为多功能开放空间,结合坡道、平台、开敞大厅与风景,形成连续而富有张力的参观体验。建筑整体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成为聚落中重要的公共活动节点与精神交往场所。

▴体量解构 © 汤桦建筑设计

▴结构分析 © 汤桦建筑设计

▴轴侧表现图 © 汤桦建筑设计




▴模型照片 © 汤桦建筑设计
空间叙事与象征手法:建筑屋顶以曲折、错动的形态构成强烈标识性,其意象取自电影制片厂中的摄影棚空间。屋顶被诠释为一个“造梦的礼盒”,既是对电影工业文化的致敬,也暗示此处是容纳创造与想象力的场所。






▴内部空间效果图 © 汤桦建筑设计
材料与建构表达:主体采用清水混凝土结构,结合青砖砌体,保留工艺痕迹,以粗犷而真实的肌理回应纪录片“真实记录”的本体属性,同时也塑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契合电影主题。
03.
一座“超越边界”的博物馆
通过消解建筑空间边界的设计策略,让建筑与景观、室内与室外、文化与自然深度融合。建筑以片墙和柱列的组合作为空间组织元素,构成自由流动的开放广场,在满足公共集会、露天影展与学术交流等功能需求的同时,营造建筑与环境连续一体的空间体验。景观选用低维护的乡土植被,既降低了运营成本,也塑造出与地域特征相契合的植物群落结构,使建筑自然地锚固于所处环境,呈现出一种人工与自然交融的朴素气质,形成与气候、场地和人文背景高度协同的有机整体。

▴剖面空间关系 © 汤桦建筑设计



▴混凝土浇筑拆模现场 何志军摄


▴施工现场记录 © 豪厘建筑摄影















▴施工现场记录 © 汤桦
未来,这里不仅会是影迷与学者的朝圣地,更将是西昌一座新的文化地标——它属于电影,属于纪录片,也属于每一位渴望在真实与光影之间寻找共鸣的人。
技术图纸
▴总图 © 汤桦建筑设计

▴1F © 汤桦建筑设计

▴2F © 汤桦建筑设计

▴南立面 © 汤桦建筑设计
▴西立面 © 汤桦建筑设计
注:
西昌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项目概况
西昌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位于西昌安宁河河谷高铁新城核心区域,整体规划为“十七展馆+五大片区”,包括“公益性博物馆项目”和“西昌建川电影博物馆项目”两大部分。项目总用地约1200亩,总建筑面积约26.5万平方米,由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于2022年主持总体策划,设计团队汇聚了国内外老中青跨代知名建筑师(拼音顺序):程泰宁、崔恺、矶崎新、付安平、李兴钢、刘家琨,柳翔、陆轶辰、马国馨、孟建民、汤桦、唐明宇、郑勇、朱小地等。展馆体系涵盖世界电影发展馆、中国电影发展馆、电影摄影馆、电影声音馆、纪录片陈列馆等十七个主题馆。目前中国电影发展馆、电影摄影馆、故事片陈列馆等正在建设中,全部展馆即将建成。
▴轴侧图 © 汤桦建筑设计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西昌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 ● 纪录片陈列馆
项目业主:四川和锦高铁沿线新型城镇化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地点:四川 西昌
用地面积:7144.29平方米
建筑面积:4167.09平方米
建筑高度:22.40m
设计时间:2022
主持建筑师:汤桦
设计团队:于文博、赵宇力、汪田浩、刘华伟、汤孟禅
联合设计单位:CCDI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