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秋分,昼夜平分,正式进入深秋时节。此时气候干燥、气温渐凉,人体易出现“秋乏”、口干舌燥、免疫力下降等问题。根据传统养生理念,“秋冬养阴”,秋分正是调理身体、润燥补虚的关键节点。
正如你提到的:“再忙也别忘吃‘五个一’”,这是民间顺应节气的一种智慧饮食方式,旨在通过五类代表性食物,达到润燥解乏、滋阴补身、平稳过渡秋季的目的。
下面我将从两个维度系统梳理并解读这份秋分食养指南:
---
一、“秋分五个一”:五种类型各一道,全面调养
这“五个一”并非指具体的五道菜,而是代表五种饮食类别中的“首选佳品”。每一种都对应秋季养生的不同需求。
🥬 1. 第一菜:清炒菜苔 —— 润肺清火,疏肝理气
- 推荐理由:菜苔(如白菜苔、红菜苔)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植物多酚,性微寒,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 适合人群:易上火、咽喉干痛、便秘者。
- 小贴士:快火清炒保留营养,可加蒜末提香增免疫力。
> ✅ 养生关键词:润燥 + 抗氧化
---
🍖 2. 第一肉:红烧牛蹄筋 —— 补中益气,强筋健骨
- 推荐理由:牛蹄筋富含胶原蛋白、低脂肪,中医认为其有“补肝肾、强筋骨”之效,适合秋日滋补而不腻。
- 适合人群:体力劳动者、关节不适、皮肤干燥者。
- 搭配建议:与胡萝卜或山药同炖,增强健脾效果。
> ✅ 养生关键词:滋阴 + 强韧筋骨
---
🌰 3. 第一果:板栗烧排骨 —— 健脾养胃,补肾益气
- 注意:“第一果”此处实为用“板栗”入菜。板栗素有“干果之王”之称,属坚果类,但归为药食同源的“果”。
- 功效:健脾补肾、缓解疲劳,尤其适合脾胃虚弱者。
- 食用提醒:板栗热量较高,一次不宜多吃(6~8颗为宜),糖尿病患者慎食。
> ✅ 养生关键词:健脾 + 缓解秋乏
---
🍲 4. 第一汤:秋日蹄花汤 —— 滋阴润燥,养颜通乳
- 食材亮点:猪蹄+黄豆/花生+红枣枸杞等,慢炖出浓白高汤,富含胶质与氨基酸。
- 作用:滋润肌肤、改善手脚干裂,女性尤为适宜。
- 去油技巧:炖好后冷藏去浮油,更健康清爽。
> ✅ 养生关键词:润肤 + 补阴液
---
🦀 5. 第一鲜:葱香梭子蟹 —— 活血化瘀,补充优质蛋白
- 时令优势:秋分前后正是梭子蟹肥美之时,肉质细嫩,膏满黄足。
- 中医观点:蟹性寒,具活血散结、通经络之功;配葱姜可中和寒性。
- 禁忌提示:脾胃虚寒者少食,不吃死蟹、不过量(每次1~2只为宜)。
> ✅ 养生关键词:应季而食 + 提升阳气
---
二、秋分进补推荐5道家常美食:美味不上火,营养均衡
除了“五个一”的代表作,以下五道菜肴更适合日常家庭餐桌,兼顾口感与养生。
| 序号 | 菜名 | 主要功效 | 推荐人群 |
|------|------------------------|--------------------------------------|------------------------|
| 1 | 洋葱青椒炒猪肝 | 补铁养血、明目抗疲劳 | 贫血、视力疲劳者 |
| 2 | 糖醋里脊肉 | 开胃健脾、补充蛋白质 | 食欲不振、体虚乏力者 |
| 3 | 板栗蒸排骨 | 健脾益肾、温和滋补 | 老人儿童、体质偏弱者 |
| 4 | 蒜蓉粉丝炒虾仁 | 高蛋白低脂、增强免疫 | 减脂人群、三高患者 |
| 5 | 酱汁豆腐(北豆腐为主) | 富含植物蛋白、大豆异黄酮,调节内分泌 | 更年期女性、素食者 |
📌 共通特点:
- 烹饪方式以蒸、炒、焖为主,避免油炸烧烤;
- 调味适中,突出食材本味;
- 营养结构合理,动植物蛋白搭配得当;
- 不易上火,符合“秋养收”的原则。
---
🔔 秋分饮食总原则(附赠小建议)
| 原则 | 实践方法 |
|---------------------|--------------------------------------------------------|
| ✅ 少辛增酸 | 减少葱姜蒜辛辣,多吃苹果、葡萄、柠檬等酸性水果 |
| ✅ 多润少燥 | 多吃梨、银耳、百合、莲藕等润肺食材 |
| ✅ 温补忌猛补 | 避免过度进补引发内热,选择平补食材如山药、南瓜、核桃 |
| ✅ 规律作息配合饮食 | 早睡早起,适当运动,提升吸收效率 |
| ✅ 忌生冷防腹泻 | 即便爱吃蟹,也要加热透、配姜茶,防止寒凉伤脾 |
---
✅ 总结:秋分吃什么?记住这张清单!
🎯 “五个一”核心记忆口诀:
> 一菜(菜苔)、一肉(牛蹄筋)、一果(板栗)、一汤(蹄花汤)、一鲜(梭子蟹)
🥗 日常进补五道菜推荐:
> 猪肝补血|里脊开胃|板栗排骨干金|虾仁清鲜|豆腐素养
🍂 一句话提醒:
> 秋分阴阳平衡日,饮食讲究润与补;莫贪寒凉伤脾胃,安康顺遂过金秋。
祝你在忙碌生活中不忘节气之美,吃得健康,过得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