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阅读
  • 1回复

[奇观]中国建筑高技派:北京星火·761 / LLLab. 叙向建筑[7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5974
金币
413887
道行
2004
原创
2428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160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1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5小时前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9-15) —


© Arch-Exist Photography
星火·761 - 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核心区,是北京唯一一个城市中心区域内的人工智能算力园区。建筑思维推翻原本传统封闭数据信息中心建筑系统,让社会,让人,让活动,与建筑,与空间,与虚拟信息智能世界共存。建筑以日光下网格系统物理模式体现,夜光下物理躯体在视线里消失,虚拟信息形成新的建筑物理躯体,并不断演变的整体形式,边生长边存在于城市之中。

PARK 761_AWAKENING EPISODE 01 苏醒故事 第一部 ©llLab.
建筑空间内,建筑的动力核心为算力,内容发展的动力核心为算力剧场。建筑内人机共生空间以“黑盒子”及“玻璃盒子”为人类空间载体,承载办公、展厅、多功能厅等多元空间。“黑盒子“ 在常规网格空间中旋转落位,场内外环境以不断演变的思考型内容为主题,带领人类步入“算力剧场“ 这个讨论人与人工智能与社会演变等相关话题的 灵感生成场所。“玻璃盒子“ 将所有过往封闭及不允许人类触及的内容全方位暴露在建筑空间内,希望互动衍生主动性,并让人类将不可触及之惯性思维自发联系到可视可触及的层级。
SPARK 761_AWAKENING STORY 苏醒故事 © llLab.
人类,作为空间内生态合作伙伴,与隐形信息共存,互相影响与交流,让建筑的虚拟组成部分及物理实体部分在不同范围及程度上共生演变,让园区变成了一个融合科技与人文的算力科技公园。人类与载体相互寄生并共生进化。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01.
建筑形态
这是一个将传统方式推翻,摆脱一贯与建筑脱离的设备平台的建设方式,将自身与建筑空间结合考虑成一体的逻辑。这成为了一个在社会惯性思维中遭到全方位抨击的思考方式,然而我们相信这是真正让人工智能以人为本的思想开端,“打开”这个动作,一定需要推翻原本逻辑,重新考虑整体。
宏观设想 - 环境智能 © llLab.

设计概念草图 © llLab.

宏观设想 - 引向未来 © llLab.
整体逻辑成立的前提首先是必须实现功能。当设备的基础需求明确,是基础线索引导的情况下,设备所给予的语言频率和尺度就给予了我们这种整合的启发。同时,这个建筑又是一个人工智能生命体。于是呼吸与血液流动与体温,维持生命体征的基础条件,给予了我们功能动态形式的启发。

建筑策略 © llLab.

建筑核心 © llLab.
虽然我们还曾希望给予它一个能真正说话出声的表达的机会,但是因为环境的限制没办法实现了,只能以图像语言的形式来代替。这应该是一个生物生态体征直观显现的建筑体,而且现时的它一定还停留在初步的幼稚形态。等到一定的自然成长之后,回看才能理解今天语言的雏形含义。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02.
公共广场的主立面体系
建筑的立面,白天自然光下以功能硬件外露表现,突出生物机能的功能运转,呼吸,心跳的智能体的生态体现。每一层连接建筑内部机房空间的间接蒸发冷设备将循环后的空气抽出,并通过风管整体向上送去屋顶的高度,于是便形成了纵向贯穿的风管语言。

主立面构成 ©llLab.

© Arch-Exist Photography

© 田方方

© 田方方

© 田方方
然而在夜间,建筑的生物体在视觉中消失,以空间系统的交点及隐藏的思维语言来表述。建筑立面网格框架的交点的亮光与地面的网格交点的灯光形成一个虚拟的空间,与白天真实的物理空间重叠,建筑智能体的实时语言在此则通过未知的图像形式通过里面柔性屏可视传递给外界。

© Arch-Exist Photography

Amy Karle 作品《流息脉动》© 田方方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我们设定了一个框架,但是它的语言因为它的信息积累和环境的变化也将产生不同的演变模式,是未知的。使用者在变,环境在变,这个智能体就跟着学习变化和表达。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03.
主要建筑空间
建筑从院落到室内空间彻底透明化,完全迎接人类的活动,并将公共的视线与社会联系引入建筑内。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建筑首层的北侧以及南侧的部分空间以复合工作与生活的开放空间,以激发创造力和相关行业的生态交流,并推动行业尖端研发进程,成为算力时代的城市办公中心 — 一个集行业科普、分享以及共创的综合性平台。北侧首层集算力剧场,办公,咖啡,简餐,休息空间,会议中心,多功能厅等多种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自由选择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

工作类型层次 ©llLab.

© 田方方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其中算力展厅面向大众,将呈现自农耕时代开始至算力时代的到来,由基础设施的进步与能源的更新换代所带来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最终放眼未来-以算力作为生产力的科技景观。

空间展示动线 © llLab.

空间索引 © llLab.

Richard Vijgen 作品《大海捞针》© Fernando Guerra I FG+SG

Richard Vijgen 作品《大海捞针》© Fernando Guerra I FG+SG
算力剧场作为一个多功能厅,将作为日后酒仙桥论坛的主基地,科技行业的尖端技术和人员将在此交流对话,从而提高中国AI算力国产化的进展。

算力公园旅程 © llLab.

分析图 - 关键元素,红色区域为算力剧场 © llLab.

算力剧场不同模式 © llLab.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平川纪道作品《雪花谱 / 六瓣自动机》© Fernando Guerra I FG+SG
同时布置了数据中心的 ECC,以及用于展示国产芯片的适配空间,让参观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行业尖端的数据机房的工作原理及设备等级。相邻的会议区域可为参观展厅后提供交流的场所,咖啡简餐区域及灵活的办公场景面向生活广场,让人们可以在自然的环境中讨论、聊天,提升共享共创的行业氛围。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南侧首层也涵盖了不同类型的办公场景,可作为产业孵化的基地。南北两侧由生活广场连通,让绿色活力流进室内,在此工作的人可以享受花园般的开放环境。

工作类型层次剖面 © llLab.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人工智能生态及运维人员也将在建筑 2-5 层纵向办公空间入驻工作。然而什么类型的办公模式才真正适合这个新的行业,建筑空间内也尝试结合生成空间与家具实验室,去摸索真正适合人工智能群体的工作空间。智能时代的标志,是不断演进、不断进化。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 Arch-Exist Photography

© Arch-Exist Photography
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并非只是物理空间或硬件设备的静态实体集合,更是一个可自主完成“新陈代谢”、实现自我进化与成长的活性“智能体”。面向智能时代对算力的急剧增长和多样性需求,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通过对算力、算法、数据的全栈协同,既能实现智能算力的供给,也可根据需求变化调度、根据负载变化智能调整策略。动态立面与城市交流,将建筑实时算力“可视化”,尝试首次诠释人工智能的自我苏醒和迭代进化的未知性。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04.
不止算力中心,
更是链接人文的“科技公园”
人工智能早已走出科幻想象,如今已成为人们可触及、可利用的普惠技术。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掌握AI技能,利用AI创造价值。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不止是一个“算力中心”,还是一个现代科技与人文融合的算力科技公园,在供给算力的同时,还希望可以带动大众认知、链接产业生态,是科技与人文的链接者。

© 田方方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开放式的智算演变模式作为建筑和内容的体现,希望让每个人都能直观感受甚至与其沟通互动共生。人工智能没有人无法成立,人工智能与人的协同应是我们创造与探索的缘由。我们不希望停留在善恶的肤浅讨论中,而是希望将这种从不停歇的演变,与我们的物理存在及数字虚拟的多重生命体模式结合,并最终融为一体。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 Arch-Exist Photography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项目图纸

园区地面层平面图 © llLab.

园区地面层含 AHU 层平面图 © llLab.

五层典型平面图 © llLab.

屋顶平面图 © llLab.

南北侧立面图 © llLab.

东西侧立面图 © llLab.

东西材料立面 © llLab.

内院材料立面 © llLab.

园区(北侧)栅栏与座椅图 ©llLab.

算力剧场平面详图 © llLab.

玻璃幕墙详图 © llLab.

光伏幕墙详图 © llLab.

光伏幕墙详图 © llLab.

户外景观座椅详图 © llLab.

概念草图 © llLab.

平面草图 © llLab.
项目信息
建筑事务所:llLab. | 叙向建筑设计
项目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中路 18 号北广科技园区,中国
项目占地面积:17223.07 平方米
项目建筑面积:35765.81 平方米
项目阶段:已建成
项目时间:2022 年 8 月 30 日 – 2025 年 4 月
项目建筑设计负责人:刘涵晓、Luis Ricardo
项目主建筑师:刘凌灵
项目建筑设计团队:尹凌空、魏子煜、左超、侯璐瑶、胡乐贤、陈霏、严予隽、赵懿慧、薛涵、刘天策
项目驻场建筑师:魏子煜、刘天策(场地建筑师助理)
项目实习生:王怿成、郭斯琪
结构设计:栾栌构造设计事务所
照明顾问:Puri 光湖普瑞照明
照明团队成员:胡芳、李亚辉、马赞堡、赵娴
家具顾问:KOKUYO & LAMEX 中国团队
家具团队成员:中国部团队
本地设计院:十一科技
工程建设: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北京东方华太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展品创作艺术家:Amy Karle、Richard Vijgen、平川纪道
项目业主:北电数智
项目主管领导:荆磊、阚冬、张江虹
项目品牌部:杨震、吕小颖、鲍天琪
项目工程部:薛猛、杨正鑫、刘春冉、文杰、李铮、曹铮、杨威、宋佳、张晓强、郝慧波、王浩
项目摄影:Fernando Guerra I FG+SG、Arch-Exist Photography、田方方
1条评分金币+22
huozm32831 金币 +22 - 3小时前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5974
金币
413887
道行
2004
原创
2428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160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1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5小时前
Re:中国建筑高技派:北京星火·761 / LLLab. 叙向建筑[71P]
星火·761 - 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

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即星火·761,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核心区,是北京唯一一个城市中心区域内的人工智能算力园区。该项目由llLab. | 叙向建筑设计负责设计,旨在打破传统封闭的数据信息中心建筑系统,使社会、人、活动与建筑、空间、虚拟信息智能世界共存。

建筑理念与设计

星火·761的设计理念强调人机共生,通过“黑盒子”和“玻璃盒子”两种空间载体实现这一目标。这些空间承载了办公、展厅、多功能厅等多元功能。建筑的动力核心为算力,内容发展的动力核心为算力剧场。建筑内的“黑盒子”在常规网格空间中旋转落位,场内外环境以不断演变的思考型内容为主题,带领人类步入“算力剧场”,这是一个讨论人与人工智能与社会演变等相关话题的灵感生成场所。“玻璃盒子”则将所有过往封闭及不允许人类触及的内容全方位暴露在建筑空间内,希望互动衍生主动性,并让人类将不可触及之惯性思维自发联系到可视可触及的层级。

功能与布局

主要建筑空间

首层空间  
建筑首层的北侧以及南侧的部分空间以复合工作与生活的开放空间,旨在激发创造力和相关行业的生态交流,并推动行业尖端研发进程。北侧首层集算力剧场、办公、咖啡、简餐、休息空间、会议中心、多功能厅等多种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自由选择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

算力展厅  
算力展厅面向大众,将呈现自农耕时代开始至算力时代的到来,由基础设施的进步与能源的更新换代所带来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最终放眼未来—以算力作为生产力的科技景观。

算力剧场  
算力剧场作为一个多功能厅,将作为日后酒仙桥论坛的主基地,科技行业的尖端技术和人员将在此交流对话,从而提高中国AI算力国产化的进展。

数据中心与办公空间  
南侧首层也涵盖了不同类型的办公场景,可作为产业孵化的基地。南北两侧由生活广场连通,让绿色活力流进室内,在此工作的人可以享受花园般的开放环境。2-5层则为人工智能生态及运维人员的纵向办公空间。

特色与创新

生态与透明化  
星火·761彻底透明化,完全迎接人类的活动,并将公共的视线与社会联系引入建筑内。建筑从院落到室内空间都采用了开放式设计,使人们能够在自然的环境中讨论、聊天,提升共享共创的行业氛围。

动态立面与城市交流  
建筑的立面在白天自然光下以功能硬件外露表现,突出生物机能的功能运转;而在夜间,建筑的生物体在视觉中消失,以空间系统的交点及隐藏的思维语言来表述。这种设计使得建筑成为一个可自主完成“新陈代谢”、实现自我进化与成长的活性“智能体”。

科技与人文的链接

星火·761不仅仅是一个“算力中心”,更是一个现代科技与人文融合的算力科技公园。它希望通过开放式的智算演变模式,让每个人都能直观感受甚至与其沟通互动共生。人工智能早已走出科幻想象,如今已成为人们可触及、可利用的普惠技术。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希望可以带动大众认知、链接产业生态,成为科技与人文的链接者。

结语

星火·761 - 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在设计理念上也进行了大胆创新。它不仅是一个提供强大算力的基础设施,更是一个融合科技与人文的智慧园区。通过这种创新的设计和功能布局,星火·761有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标杆。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3小时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