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阅读
  • 2回复

[猎奇]为什么要坚持让外蒙古独立?说明白点,就是苏联对中国的不放心[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2993
金币
13708
道行
38009
原创
2369
奖券
4785
斑龄
134
道券
1064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3940(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8-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1:37



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提出要求苏联允许中国收回外蒙古,但每次都遭到苏联的拒绝,理由是中国收回外蒙古会威胁到苏联的安全。无论是为了所谓的安全保障,还是为了在中苏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这些理由无非是大国间的表面话语,背后藏着更为复杂的利益算计。



从明朝打败元朝开始,蒙古便开始不甘屈服。蒙古人纷纷自立门户,试图抗衡明廷。而当大清推翻明朝后,清朝显然不愿意再浪费时间与蒙古进行对话,直接采取了占领蒙古的行动。那个时期,蒙古地区实际上已经分裂成了两大势力,清廷在其中进行割据式管理,将北部的86旗与南部的49旗分开。随着时间的推移,北部被称为外蒙古,南部则为内蒙古。这一划分,在日后为外蒙古争取独立埋下了伏笔。



进入18世纪,沙俄为了拓展商业利益,与清廷签订了一份协议,承认蒙古是清朝的领土。然而,沙俄并没有放弃对外蒙古的兴趣,经过多年经营,沙俄与外蒙古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沙俄开始声称要“保护”蒙古,但由于尚未具备足够的实力,无法直接吞并外蒙古。到了19世纪末,清朝因战败被迫割让领土并支付巨额赔款。此时,沙俄趁机提出自己在蒙古的利益要求,并提出通过修建西伯利亚铁路经过辽东半岛,但清廷对此并未同意。然而,沙俄通过政治手段迫使清廷签订了“中俄密约”,该密约允许沙俄借用土地建设铁路。



然而,沙俄并没有长期遵守这一协议,四年后竟撕毁协议,加入了八国联军对中国进行掠夺。清朝认识到,仅仅依靠外交手段并不足以保护蒙古,因此开始采取措施推动蒙古的经济发展,期望通过改善经济状况来巩固其对蒙古的控制。然而,清朝官员的做法显得过于急功近利,不仅没有考虑到蒙古的实际需求,还加重了当地民众的负担,征收重税,修建设施却忽视了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此时,沙俄趁机向蒙古的寺庙和活佛提供大量支持,向他们送去俄国商品并利用这种关系在蒙古扩展影响力。



接着发生了日俄战争,沙俄战败,令其一度失去对外蒙古的控制。与此同时,1911年,随着清朝政权的动荡,蒙古的库伦活佛通过密使寻求沙俄的帮助,开始谋求外蒙古独立。沙俄派兵进驻外蒙古,并支持外蒙古建立起伪 政府。此时,袁世凯虽然上台,但始终坚称外蒙古为中国的一部分,尽管无法实际控制外蒙古的局势。



1912年,沙俄与外蒙古签署了协议,表面上承认外蒙古作为独立实体存在,但实际上却限制了中国在蒙古的主权,且沙俄开始进一步巩固其对外蒙古的控制。随着苏联在1917年建立,苏联继承了沙俄的政策,并废除了之前与中国的所有条约,继续推动外蒙古的独立进程。外蒙古在经过几番波动之后,最终在苏联的支持下宣布独立。



然而,这一切并未结束。1921年,苏联红军与蒙古军共同推翻了民国政府在外蒙古的控制,再次把外蒙古置于苏联的影响下。尽管民国政府在与苏联签订协议时曾同意外蒙古在名义上属于中国,但实际上苏联已在蒙古驻军,完全没有撤离的打算。经过数年内战,民国政府无法有效控制外蒙古,国内战乱不断,根本无暇顾及边疆问题。



进入二战后,随着苏联在雅尔塔会议上的强硬要求,西方盟国最终同意将外蒙古划归苏联的影响范围,外蒙古的独立在此时成为事实。虽然民国曾多次争取回归,但由于国内局势复杂,最终并未能收回外蒙古。直到1945年,外蒙古通过联合国正式加入国际社会。



中国新成立后,尽管曾试图向苏联要求收回外蒙古,但苏联始终以“安全缓冲区”的名义拒绝,并质疑中国在未来可能对苏联构成威胁。直到1979年,经过多年的外交斗争,中国最终尊重外蒙古独立的现实,并与蒙古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此时,苏联的“缓冲区”策略逐渐显露出失败的迹象,最终也因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瓦解。



这段历史虽然充满了复杂的政治斗争,但也反映了大国之间利益博弈和复杂的外交策略。对于外蒙古的独立,中国最终通过和平的方式与蒙古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回顾历史,这些纷争不仅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国家间权力与利益的博弈,也为我们今天的外交政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1条评分金币+14
huozm32831 金币 +14 - 2小时前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0749
金币
326939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77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1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1:48
苏联推动外蒙古独立的核心动因:基于地缘安全的战略考量
苏联坚持推动外蒙古独立,其根本逻辑源于对中国的战略不信任,旨在通过建立缓冲地带保障自身核心利益安全。这一决策是沙俄时期对外蒙古渗透政策的延续,也是苏联在20世纪地缘政治博弈中的关键布局。

历史背景与沙俄时期的渗透基础
清朝治蒙政策的隐患 清朝对蒙古地区采取分割管理,将北部86旗与南部49旗分治,形成外蒙古与内蒙古的地理划分,为后续分裂埋下伏笔。晚清时期,清廷在蒙古加重赋税、忽视民族文化需求,导致当地民众不满,为外部势力介入提供条件。
沙俄的早期干预 18世纪沙俄通过商业协议渗透外蒙古,19世纪末借《中俄密约》获得铁路修建权,后撕毁协议加入八国联军侵华。同时,沙俄向蒙古寺庙和活佛提供物资支持,利用宗教影响力扩展势力,为日后操控外蒙古独立奠定基础。
苏联时期推动外蒙古独立的多重战略逻辑
地缘安全:构建西伯利亚铁路的防御屏障
铁路命脉安全需求 西伯利亚铁路承担苏联70%东西部物资运输,外蒙古若被中国控制,可能切断这一战略通道。斯大林明确指出,外蒙古独立是苏联远东安全的“最低要求”。
战略缓冲带价值 外蒙古独立后形成1000公里纵深的缓冲空间,1969年珍宝岛冲突中,苏军通过蒙古高原快速集结,印证了其军事价值。苏联还通过与哈萨克斯坦置换领土,使外蒙古仅与中苏接壤,进一步强化控制。
国际博弈:雅尔塔体系下的政治交易
二战利益交换 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苏联以对日参战为条件,迫使美英同意维持外蒙古“现状”。美国为减少对日作战伤亡,默许苏联诉求,直接导致国民政府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承认外蒙古独立。
操纵公投合法化 1946年苏联主导外蒙古全民公投,通过实名登记、威胁反对者等手段,操纵97.8%的支持率,使独立具备形式合法性。这种模式被苏联复制用于波罗的海三国等地区。
文化与治理:切断历史纽带与代理人控制
系统性文化改造 苏联废除传统蒙文改用西里尔字母,捣毁寺庙处决喇嘛,禁止纪念成吉思汗,通过教育体系塑造亲苏认同。1930年代外蒙古80%教师由苏联派遣,教材完全苏联化。
代理人模式优势 苏联通过驻军和扶持傀儡政权实现间接控制,既规避国际舆论对“吞并”的指责,又降低治理成本。1921年苏联红军推翻民国政府在外蒙古的统治后,始终未撤军,形成实质占领。
中国政府的立场演变与最终结果
民国时期的妥协 袁世凯及后续政权虽坚持外蒙古为中国领土,但因内战动荡无力实际控制。1945年蒋介石为换取东北利益,与苏联达成协议,同意外蒙古公投结果。
新中国的交涉与现实承认 新中国成立后曾试图收回外蒙古,但苏联以“安全缓冲区”为由拒绝。1979年中国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并建交,双方最终通过和平方式确立关系。
外蒙古独立是20世纪大国博弈的产物,苏联通过地缘、政治、文化等多重手段,将其塑造为防范中国的战略屏障,这一过程深刻反映了近代中国边疆危机与国际权力格局的变迁。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2小时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7972
金币
351943
道行
2004
原创
2413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99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1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23:00
外蒙古独立的历史背景与中苏关系

外蒙古独立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大国博弈。以下是对这一历史过程的详细回顾和分析:

1. 明清时期的蒙古问题

- 明朝时期:蒙古在明朝时期开始分裂,蒙古人试图抗衡明廷,自立门户。
- 清朝时期:清朝推翻明朝后,直接占领蒙古,并将其划分为北部的86旗和南部的49旗,即外蒙古和内蒙古。这一划分埋下了外蒙古独立的伏笔。

2. 沙俄的介入

- 18世纪:沙俄为了商业利益,与清廷签订协议,承认蒙古是清朝的领土。但沙俄并未放弃对外蒙古的兴趣,通过多年经营建立了紧密联系。
- 19世纪末:清朝因战败被迫割让领土并支付巨额赔款。沙俄趁机提出在蒙古的利益要求,并通过“中俄密约”获得建设铁路的权利。

3. 清朝的应对

- 外交手段:清朝认识到仅靠外交手段无法保护蒙古,开始推动蒙古经济发展,但措施过于急功近利,加重了当地民众负担。
- 沙俄的影响:沙俄向蒙古寺庙和活佛提供支持,扩展其在蒙古的影响力。

4. 外蒙古独立的初步尝试

- 日俄战争:沙俄战败,一度失去对外蒙古的控制。
- 1911年辛亥革命:清朝政权动荡,库伦活佛寻求沙俄帮助,谋求外蒙古独立。沙俄派兵进驻外蒙古,支持其建立伪 政府。

5. 民国时期的斗争

- 袁世凯时期:袁世凯坚称外蒙古为中国的一部分,但无法实际控制。
- 1912年协议:沙俄与外蒙古签署协议,表面上承认外蒙古独立,但实际上限制了中国的主权。

6. 苏联的继承与推动

- 1917年苏联建立:苏联继承了沙俄的政策,废除与中国的所有条约,继续推动外蒙古独立。
- 1921年独立:苏联红军与蒙古军共同推翻民国政府在外蒙古的控制,外蒙古再次宣布独立。

7.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

- 雅尔塔会议:苏联在雅尔塔会议上要求将外蒙古划归其影响范围,西方盟国最终同意。
- 1945年独立公投:外蒙古通过独立公投正式宣告独立,并加入联合国。

8.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努力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曾多次向苏联要求收回外蒙古,但苏联始终以“安全缓冲区”为由拒绝。
- 1979年正式建交:经过多年的外交斗争,中国最终尊重外蒙古独立的现实,并与蒙古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结论

外蒙古独立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篇章。这一过程中,大国之间的利益博弈和复杂的外交策略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中国最终未能收回外蒙古,但通过和平的方式与蒙古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这段历史不仅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国家间权力与利益的博弈,也为我们今天的外交政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2小时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