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阅读
  • 1回复

[保健养生]年龄大了要少运动吗?医生:65岁后,锻炼牢记“5不做”,对身体好[1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2286
金币
461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98
斑龄
198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73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8-0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27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08-02) —

“ 我爸今年快70了,以前挺爱锻炼的,但现在每次出门走一圈都气喘吁吁的,我妈就劝他别动了,说年纪大了,越运动越危险。可我觉得他不动才会越来越虚,我到底该怎么劝?”

这话是个出租车司机说的,一边说一边望着远处停靠在医院门口的车子。
他年纪不大,眼角却已经有些皱纹,双手常年握方向盘,骨节粗硬,身上的那种焦虑不像年轻人,是带着沉重的生活感。
很多家庭在老年人锻炼这件事上,迟迟达不成共识。
有人鼓励动一动,有人劝别折腾。看上去是意见不同,其实是不了解底层逻辑。
人上了年纪之后,运动确实不能像年轻时那样随心所欲,但不动,绝对不是解决办法。
身体机能在退化的同时,也需要持续的刺激去维持。

如果65岁以后什么都不做,肌肉、骨骼、神经、心肺会更快滑坡。
问题不是“做”还是“不做”,而是该怎么做,哪些该做,哪些最好别做。
很多人都误以为运动越多越好,强度越高越有效。
这个观点放在老年人身上,错得离谱。 65岁之后,骨密度下降、软骨磨损、平衡感变差,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变化。
如果此时还盲目去做一些高冲击、高强度的动作,反而容易造成关节、肌腱、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比如高频深蹲、长距离快走、负重登山这类看着挺“养生”的锻炼方式,对大多数老年人都不合适。

在某项涉及1024位老年人的长期运动习惯调查中,强度过高的锻炼相关损伤发生率达19.7%,其中膝关节和腰部问题最常见。
还有些人每天早晨固定时间去跳广场舞,音乐响了就动,风再大也不肯歇。
但清晨其实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气温低、交感神经兴奋、血压骤升,轻微运动都可能诱发心绞痛或脑血管痉挛。
特别是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低,加之睡眠后身体脱水,血液黏稠度增加,这时候起床后立刻剧烈活动,风险其实比熬夜还高。
有研究指出,65岁以上人群在清晨6点至8点间运动时突发心血管事件的几率比下午高出近1.6倍,尤其是在冬天。

这类风险很多人从不考虑,只想着“锻炼就得早起”。
另外一个问题是单一运动模式。很多老人每天只做一种动作,比如快走一小时、原地踏步、扭腰器上转半小时,年复一年。
这样一来身体很容易形成“运动惰性”,也就是说,身体逐渐对这个动作适应,消耗越来越少,效果越来越差。
久而久之,还可能因为动作单一导致局部过度使用,像是膝盖软骨磨损、髋关节劳损等。
上海某三甲医院在65岁以上骨关节门诊患者中做过分析, 发现重复性运动导致的膝关节退变占比超过42%,而这些人几乎都认为“我每天锻炼的时间比别人还多”。

还有些老人追求运动数据,把每天的步数、心率、卡路里消耗当成指标,越高越好。
结果过分注重这些数字的人,反而在动作控制上忽视了节奏和身体反馈。
有的人为了追步数反复绕小区走上万步,脚都磨出血泡也不肯停下。
有的数据控型人群更极端,每天心率要控制在某个“燃脂区间”,甚至专门买心率带来监测。
这种做法本身没问题,但问题在于,大多数人的基础健康状态并不能支撑这种量化运动。
有时身体明明已经疲劳,指标却没“达标”,就会强撑着练,结果适得其反。

还有一类常见错误是盲目效仿年轻人运动方式。
很多人在短视频平台看见别人做某种锻炼方法,觉得自己也可以学。
像是高抬腿、波比跳、深蹲挑战、核心训练,动作看起来简单,但对腰椎、膝关节、心肺能力要求都很高。
有个统计数据显示,在某社区体能活动中心收治的65岁以上运动损伤个案中,有28%是在跟随网络运动视频锻炼时受伤的。
医生在研究报告里明确指出: 超过一半受伤个体没有意识到动作本身不适合自己。
年纪大了不是不能动,是不能乱动。

合理的运动能延缓衰老,提升免疫,减少跌倒风险,还能改善认知状态。
哈佛大学一项为期6年的跟踪研究表明,保持规律低强度运动的老年人,其认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不动或过度锻炼者低37%。
也就是说,动得对,比动得多更重要。这个“对”不是靠感觉来的,而是靠量、时间、节奏、方式的系统搭配。
有一点被很多人忽视,那就是锻炼时的“回撤机制”。
也就是说,运动中一旦出现任何异常,比如呼吸变浅、出汗异常、头晕、关节有响声,都必须立刻停下,不做任何拖延。

这种即时反馈机制比坚持更重要。
日本老年运动学研究协会曾提出“退一步原则”,意思是只要身体出现不同于平时的信号,不管多小都应该向后调整训练强度和时间,而不是用意志去克服。
这套原则在预防老年运动损伤方面效果明显,但在国内认知率很低。
运动的意义不只是让身体动起来,更重要的是激活内脏系统的参与。
不少人只关注四肢发力,却忽略了心肺节律、胃肠张力、脑血流灌注的响应。
比如太过强调局部肌肉练习的运动方式,可能在短期让人觉得“紧实”,但长期会打乱身体的整体节奏,造成神经系统的疲劳感。

身体并不是靠局部肌肉存活的,是靠系统的协调运行。
一个系统协调差的老年人,即使肌肉再多,依旧容易跌倒、失眠、气短。
这种误判在老年健身圈不少见,尤其是当身体被数据裹挟的时候。
那问题来了:既然运动不能盲目,那有没有一种标准,能让65岁以上的人在锻炼时有清晰的判断?
答案并不复杂。不靠感觉,不靠经验,也不靠“看别人怎么练”。
现在国际老年运动康复协会推荐使用“运动自评分级系统”(Borg RPE),也叫主观运动感受强度表。

这个表格从6到20分,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体感反应。
大部分65岁以上人群运动时应维持在11到13分之间,感受为“有点费力但还能继续”。
一旦超过15分,即“很费劲”,就应该降低强度。
这种方法目前在欧美各类社区运动指导中已广泛采用,并且与心率监测、步数统计相比,更符合老年人个体差异大、体感主导的特点。
如果能在社区、医院、老年活动中心推广这一方法,哪怕不用任何设备,只要能判断自己处在什么状态,也能有效减少风险、提升运动的效果。

而这一点,在现有的国内老年健康指导中,仍是明显的空白。
1条评分金币+23
xian209 金币 +23 - 昨天 19:5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4050
金币
322656
道行
2004
原创
2409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35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0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9:03
如何帮助老年人安全有效地运动

您提到的父亲的情况非常典型,许多老年人在进入一定年龄后,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开始对运动产生顾虑。然而,正如您所认为的,完全不动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1. 了解老年人运动的风险与益处

风险:
- 心血管问题: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较为脆弱,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问题。
- 关节和肌肉损伤: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下降、肌肉力量减弱,容易在运动中受伤。
- 过度疲劳:高强度或长时间的运动可能导致身体过度疲劳,影响日常生活。

益处:
- 延缓衰老: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细胞再生,加速体内废物排出,改善皮肤状态。
- 提升免疫力:规律的低强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
- 减少跌倒风险:通过锻炼可以提高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减少跌倒的可能性。
- 改善认知功能: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规律的低强度运动可以显著减缓认知功能的下降速度。

2.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推荐的运动方式:
- 健步走:低强度、低冲击,适合大多数老年人。
- 太极拳: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放松心情,适合在家中或户外进行。
- 游泳:对关节压力小,同时能全面锻炼身体。
- 医疗保健操:全身性的运动,可以在家中进行,适合老年人。

不推荐的运动方式:
- 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如长跑、快速骑行等,对心肺系统负担较大。
- 高冲击的运动:如篮球、足球等,容易导致关节和肌肉损伤。
- 频繁弯腰低头的运动:如打羽毛球、反复弯腰够脚尖等,可能影响颈椎和腰椎健康。

3. 掌握正确的运动时间和频率

最佳运动时间:
- 上午8点到12点:此时食物已基本消化吸收,能提供运动所需的能量,空气新鲜,阳光明媚。
- 下午14点到17点:同样是饭后两小时左右,适合进行各种运动。

注意事项:
- 避免空腹运动:老年人对血糖的调节能力下降,空腹运动可能引起低血糖。
- 避免饭后立即运动:饭后立即运动会增加消化道负担,不利于健康。

4. 监控运动强度

使用“运动自评分级系统”(Borg RPE):
- 11到13分之间:感受为“有点费力但还能继续”,这是大多数65岁以上人群适宜的运动强度。
- 超过15分:即“很费劲”,应该降低强度。

5. 建立“回撤机制”

即时反馈机制:
- 呼吸变浅、出汗异常、头晕、关节有响声: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
- “退一步原则”:身体出现不同于平时的信号时,应向后调整训练强度和时间。

结论

帮助您的父亲找到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非常重要。通过选择低强度、低冲击的运动,并遵循正确的运动时间和频率,可以有效减少风险、提升运动的效果。同时,使用“运动自评分级系统”和建立“回撤机制”也是确保安全的重要措施。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您的父亲在享受运动的同时,保持身体健康。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