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会黑科技亮点:机器人与AI重塑赛事体验
即将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成为科技与体育深度融合的典范,多项前沿技术应用将为赛事注入未来感。其中,机器人传递火炬与AI智能服务成为最受关注的创新亮点。人形机器人将领跑火炬传递方阵,六足导盲机器人则凭借仿生足结构突破台阶、碎石等复杂地形,为火炬传递保驾护航123。此外,羽毛球AI直播系统可智能识别多拍回合及杀球动作,实时捕捉赛事“高光时刻”;数字人志愿者、智能咖啡机器人(60秒内完成制餐并喷涂会徽图案)、颁奖机器人等也将全面提升观赛与服务体验3。闭幕式上,熄火环节还将融合科技思维,创新呈现全新仪式感12。
金融赋能:科技企业背后的“隐形火炬手”
信贷支持关键技术落地
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赛场的过程中,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例如,为冬奥会提供智慧机器人餐厅服务的广东企业,在关键筹备阶段获得银行3000万元授信,解决了技术研发与产能扩张的资金缺口12。类似案例在十五运会中同样存在,多家科技企业通过银行信贷满足了AI直播设备、机器人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的研发需求1。
多元化金融服务覆盖全生命周期
广东作为创新高地,已构建起“信贷+债券+股权+保险”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科技贷款:截至2025年6月末,广东全辖科技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年初以来新增3227亿元
创新模式:银行通过“认股权+贷款”“股贷担保租”等模式,为无固定资产抵押的科技企业提供授信,如某数据分析企业获得3000万元无担保贷款12;
资本市场工具:辖区内科技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半年内两起百亿级案例)、科技创新债券等方式加速技术整合与产能扩张,重大资产重组交易数量居全国首位12。
智慧场馆与城市升级:科技与民生的深度融合
十五运会不仅是科技的展示舞台,更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契机。广东以赛事为抓手,打造“一图感知、一键调度、一网统管、一屏统览”的全时空智慧指挥体系,并推动广州、深圳、惠州等城市实施264项品质提升工程,包括17个精致街区、100个“席地而坐”清洁示范区及城市“第六立面”改造等13。这种“科技+体育+民生”的融合模式,既提升了赛事运行效率,也让市民共享创新成果,如AI拍摄眼镜可为听障群体提供实时字幕辅助,智能餐饮设备推动无接触服务普及3。
未来,随着AIC试点、知识产权金融生态试点等政策落地,科技与金融的协同将进一步深化,为体育产业乃至更多领域的创新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