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一次美国自驾,看清中美AI的差异性 [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7933
金币
300397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9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37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0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40
2025年7月,我和好友吕伟胜,在美国自驾4000多公里,8个州,15个城市,深入体验美国的文化、经济、科技、社会等真实情况。从加州洛杉矶出发,途经优山美地、芝加哥、底特律、哥伦布、辛辛那提、圣路易斯、春田等。
伟胜是美股上市公司高途的联合创始人,创业者和投资人。他投资的新加坡AI公司已经盈利。这次在美国,见了包括了硅谷创业者、投资人、企业家、自媒体大 V、银行从业者、房产中介等各行各业的人。
原本这是一次放松身心的行程,但没想到,一路上各种关于 AI 的对话、体验和观察,最后变成了一场深度对比中美 AI 路线的“田野调查”。
我强烈的感受到: AI,已经从技术圈走进生活圈了。这次旅行,让我对中美AI发展的差异有了切身感受,更让我看到了中国AI公司,在这场全球竞赛中的独特优势与潜力。
AI开始渗透生活
这次旅行,让我感受到了AI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是从韩国首尔去美国洛杉矶,第一次感受到带着 AI 助理旅行的感觉。乘坐的是大韩航空的A380,是双层机,有400多个座位。在选座位时,我借助了ChatGPT。我把“安静、隐私、减少颠簸等”相关需求告诉它,它快速地列出了推荐的座位编号,并生成了座位图。更有趣的是,它结合我的历史数据,告诉我应该拍视频记录下,“在尊重隐私的前提下,从上二楼的位置开始广角拍摄,同时拍下飞机上的餐食、酒吧、休息室等娱乐设施。”
后来我去墨西哥,在机场取现金,只有少数机器是能用银联卡的,于是AI提示生成了路线图,并用图片展现,这台机器所在位置是机场2号门的X96148号ATM机器。

(墨西哥城机场的银联取款机)
在规划美国自驾旅行路线时,只要把城市、时间和对酒店餐厅景点的要求给到ChatGPT,它自动生成了路线,推荐的酒店和餐厅,包括链接官网还有谷歌城市里景点的连环地图。智能导航系统不仅能精准规划路线,还能根据实时路况进行动态调整,而这背后都离不开AI算法的支持。
吕老师在旧金山时,前往了特斯拉和英伟达参访考察。在特斯拉体验了最新的自动驾驶。在英伟达,他和英伟达的工程师和其他参访人员对谈时,提了一个备受所有人关注的问题:“中国和美国AI竞争,谁会更胜一筹?”有人说是美国,“因为环境很开放,AI限制太多,就很难创新。同时由于美国的虹吸效应,吸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人才加入。”
但有趣的是,英伟达工程师却说,“我觉得中国胜算更大一些,因为是举国之力,而且中国的数学等方面的优秀人才,足够多,现在硅谷各大巨头的AI人才,70%都是中国人和华人。之前也积累了足够多的数据,现在芯片等技术也发展很快。”
中美 AI产品的对决
在吕老师看来,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类似,美国擅长的是从 0到1 的原创性,而中国厉害的地方,是从 1到100 巨大的创造性。
洛杉矶豪宅经纪人告诉我,今年加州房地产市场不是很景气,现在依然能购买 1000万美元豪宅的人,主要来自两个行业,要么是做数字货币的,要么是AI 行业的。包括地产行业,也开始结合AI技术,提升交易效率。
这次旅行的全程,我们使用了ChatGPT、豆包、 时空壶AI耳机、MasterAgent、可灵AI、腾讯元宝、deepseek等一系列产品,来帮助旅行路线规划,外国人语言交流,相关历史文化信息的展示和解答等,无处不AI。

(底特律的废墟地带)
有一次,我们在铁锈地带核心城市——底特律的历史博物馆。随机做一个中美AI产品的评测。在博物馆的墙上,有一个拉塞尔·亚历山大·阿尔杰(Russell Alexander Alger)的雕像,他曾担任第 20 任密歇根州州长、美国参议员和美国战争部长。
我们用ChatGPT和豆包AI做了一个现场测试。我拍了一张铜像清晰的照片,发给ChatGPT,问这是谁?它的回复是,“这可能是一个名人,雕像是为了纪念他,但没法确认是谁。”于是我第二次提醒它,“我现在在底特律历史博物馆,这个雕像就在墙上。”于是它思索之后,准确的报出了拉塞尔·亚历山大·阿尔杰的名字和生平。
但在使用豆包AI时,它有一个很有趣且实用的功能,就是类似微信视频通话的功能,打开摄像头,直接对着雕像,它立刻并准确识出是拉塞尔·亚历山大·阿尔杰,并详细说明了这个人的生平和故事。
在现在这个阶段,中国AI产品在应用层面,包括易用性和反应速度,使用体验,确实在很多方面超出了美国的产品。但不可否认,ChatGPT的会员版确实强悍,特别是处理复杂任务,比如专业性的学术研究的海量数据分析,编程生成调试优化代码。涉及深度分析时,整体上还是ChatGPT Plus更流畅。
这种“中美 AI 对决”在旅行中反复上演,让我越来越感受到两国AI发展路径的差异性。
中美AI谁会赢到最后?
Mark(化名)来自上海,他在斯坦福念完本科,在硅谷一家公司工作了6个月后,就和自己同学,3个人创立了自己的AI公司,是健身和社交有关的项目,最后以数千万美元,卖给了硅谷大厂,根据收购协议要求,自己也进入该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他说还会自己出去创业。硅谷类似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几个 95 后甚至 00 后的年轻人,一起做个新的AI项目,动辄出售或估值上亿甚至数十亿美元,几乎每个核心团队都有华人或中国人。
Mark说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中美AI领域的竞争。
在他看来,美国优势在能够汇集全球的人和钱,还有之前的理论和技术积累。现任政府刚刚颁布的“美国人工智能计划”第一部分,要“消除繁琐的手续和繁琐的监管”,促进行业发展。但现任政府“对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打压,以及日益增长的反全球心态”,长期来看,负面影响很大。根据美国科学促进会最近发布的一份详细的研发评估报告,政府用于基础研究的资金持续削减,资金量可能回落至2002年的水平。
而中国的AI行业,在这种风云变化的大背景下,从技术模型到硬件芯片,开始一系列的自主创新。
美国顶级金融顾问机构伯恩斯坦(Bernstein Research)研究报告称:“美国的出口管制为中国人工智能芯片供应商,创造了独特的机会。到2027年,中国国产芯片将占据中国人工智能加速器市场55%的份额,较2023年的17%大幅增长。”这种增长的背后,是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企业,虽然在整体的计算能力上有一定的限制,在自我研发上的持续提升。
深圳伊莱克,为智慧城市管理提供整体的AI软硬件解决方案。创始人鲁礼源,是华为早期员工,后来离职创业。在他看来,国产芯片性能确实提升很快,目前他们很多项目都是采用国产芯片。他也在持续关注这块的投资机会。
中国AI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美国的ChatGPT开创了新赛道,但中国的DeepSeek年初的R1大型语言模型,低成本+高效率,让行业和世界震惊。今年,中国初创公司深元人工智能,发布了全球首个 L4 级智能体母体系统MasterAgent。通过 Master Builder 和 Agent Group 两大核心架构,实现了智能体从 “中心化控制” 向 “多智能体自治协作” 的范式转变。本质上是一个用来开发 Agent 的 “母体”,相当于 AI Agent 开发引擎。通过一键式生成多智能体集群,成为AI时代的“基础设施”。
深元人工智能董事长周家豪说:“我们的每一行代码、每一组数据、每一个算法模块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24 年以后,全球 AI 格局慢慢开始变得清晰。美国在大模型技术上一路狂奔,中国经历了一轮大战后,逐渐回归场景落地,强调实用主义。中美 AI,已经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美国公司的目的是定义底层技术和全球标准。OpenAI CEO 山姆·奥特曼说:“我们不是在训练一个聊天机器人,而是在训练一个通用智能系统,ChatGPT 只是它的第一个版本。”这背后是一整套“技术闭环”,从大模型到 API 开放 、 商业集成 ,最后形成垄断标准,最后形成一整套底层的操作系统。
而中国的选择则务实得多,强调 AI 的 应用价值与商业闭环。面对新一轮的生产力革命,无论是字节跳动的豆包、阿里的通义千问,还是MasterAgent,几乎都围绕着具体场景展开,比如政务办公、教育、电商、金融等等。围绕“更懂中国业务”的理念,MasterAgent计划推出金融、医疗等行业垂直版本。
这有点像当年的移动互联网,美国出了iOS 和 Google系统,重点是标准,中国则诞生了抖音、微信等超级应用,关注的是流量与用户。这种“技术为王”与“场景优先”的路径分歧,并非偶然。它背后有深层次的原因,包括技术文化、社会需求、人才构成、资金来源、监管政策等。
AI 不是一场“零和游戏”, 未来不会只有一条路。最后不可能只有一个赢家。真正的人工智能世界,是不被定义和统一的标准,更可能是多个生态系统的长期并行。
AI 的时代已经到来。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7933
金币
300397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9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37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0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8:41
通过一次美国自驾的深度体验,可以从技术应用、产业生态、发展路径等多个维度清晰观察到中美AI发展的差异性。以下结合具体案例与行业观点展开分析:

一、应用场景:中国产品更贴近生活,美国侧重复杂任务
在旅行全程中,中美AI产品的表现呈现显著分化:

中国AI产品:以易用性、反应速度和场景贴合度见长。例如,豆包AI支持摄像头实时识别功能,在底特律历史博物馆中,通过拍摄雕像即可直接识别出人物身份并讲解生平,无需手动输入文字描述1;时空壶AI耳机、可灵AI等工具则在实时翻译、本地化服务(如银联ATM位置导航)中展现高效性1。
美国AI产品:以复杂任务处理能力为核心优势。ChatGPT会员版在学术研究数据分析、编程代码生成与调试等深度场景中表现更流畅,例如规划4000公里自驾路线时,能自动整合酒店官网链接、谷歌连环地图等多源信息1。
二、产业生态:开放创新 vs 举国体制
行业人士对中美AI竞争的底层逻辑存在不同判断:

美国优势:
开放环境与全球人才虹吸:硅谷凭借开放的创新环境吸引全球70%的AI人才(含华人),且政策推动“消除监管繁琐”以促进行业发展1。
资本与产业联动:AI与数字货币成为加州豪宅市场的主要购买力,地产等传统行业主动融合AI提升交易效率1。
中国优势:
举国体制与人才储备:英伟达工程师认为,中国“举国之力”模式与数学人才储备是关键优势,且本土企业在应用层创新速度更快1。
供应链自主化:美国出口管制倒逼中国AI芯片自主创新,预计2027年国产芯片将占据中国AI加速器市场55%份额(2023年仅17%)

三、核心差异对比表
维度    美国AI    中国AI
技术路径    侧重基础模型与通用能力(如ChatGPT)    侧重垂直场景与硬件整合(如豆包、AI耳机)
驱动模式    市场主导,资本与人才自由流动    政策引导+企业协同,“举国之力”推进
优势领域    深度分析、代码生成、全球数据整合    实时交互、本地化服务、硬件解决方案
挑战    监管政策不确定性、反全球化心态影响人才流入    高端芯片依赖、基础理论创新需突破
四、未来竞争焦点
短期:应用层体验优化(如中国AI产品的易用性)与复杂任务处理(如美国模型的深度分析能力)将持续分野。
长期:人才储备与供应链自主化(中国)、创新环境与全球协作(美国)的角力将决定技术代差。正如硅谷观察所言:“限制过多会扼杀创新,但举国体制与人才密度可能重塑竞争格局。”

此次自驾体验揭示:中美AI并非“谁胜谁负”的零和博弈,而是在不同赛道的差异化突围——美国以“技术深度”筑墙,中国以“场景广度”破局,二者的竞争与融合将共同定义全球AI的未来形态。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3568
金币
319186
道行
2004
原创
2409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28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0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0:24
中美AI发展的差异与未来趋势

从你的旅行经历和观察来看,中美在AI发展路径上的差异已经非常明显。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体现在应用、市场、政策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对中美AI发展差异的深入分析,以及对未来趋势的一些思考。

1. 技术与应用的差异

美国:技术为王

- 原创性与基础研究:美国在AI领域的原创性和基础研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硅谷的创新氛围、顶尖大学的研究实力以及大量的科研资金,使得美国在大模型、算法创新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 通用智能系统:OpenAI的ChatGPT等项目,展示了美国在通用智能系统方面的雄心。他们不仅关注具体应用,更致力于定义底层技术和全球标准。

中国:场景优先

- 应用价值与商业闭环:中国在AI应用方面表现出色。无论是字节跳动的豆包、阿里的通义千问,还是深元人工智能的MasterAgent,都围绕具体场景展开,强调实用性和商业价值。
- 垂直行业解决方案:中国AI公司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推出金融、医疗等行业垂直版本的产品,满足特定行业的需求。

2. 人才与资源的差异

美国:全球人才汇聚

- 人才虹吸效应:美国吸引了大量全球顶尖的AI人才,包括许多华人和中国留学生。这些人才为美国的AI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 资金与资源:美国拥有丰富的风险投资和科研资金,为AI初创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举国之力

-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对AI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从政策、资金到人才培养,形成了全方位的支持体系。
- 数据与市场:中国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和丰富的数据资源,为AI技术的应用和迭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 市场与生态的差异

美国:开放市场与生态系统

- 开放环境:美国的市场环境相对开放,鼓励创新和竞争。这种环境有利于新技术的快速推广和应用。
- 生态系统建设:美国公司注重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从底层技术到应用层,形成闭环。

中国:务实应用与市场导向

- 市场导向:中国AI公司更注重市场需求,推出符合本土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 多生态系统并存:中国市场上存在多个AI生态系统,不同公司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构建各自的生态系统。

4. 未来趋势与展望

多元化发展

- 技术与应用并重:未来的AI发展将更加注重技术与应用的结合。中美两国在技术与应用方面的优势互补,将推动全球AI技术的进步。
- 多生态系统共存:AI领域不会只有一个赢家,未来将出现多个生态系统并存的局面。不同国家和地区将根据自身特点,发展适合自己的AI生态系统。

合作共赢

- 国际合作:尽管中美在AI领域的竞争激烈,但合作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全球AI技术的发展。
- 共同应对挑战:AI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如数据隐私、伦理道德等问题。中美两国可以通过合作,共同应对这些挑战,确保AI技术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美在AI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将共同推动全球AI技术的进步。未来,AI将更加深入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