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阅读
  • 1回复

[保健养生]三伏天超过35℃,心脑血管患者午间严禁外出!别害了自己[1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2229
金币
3596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98
斑龄
198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71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8-01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30) —

“每年夏季一到,我的家人就反复提醒我,尽量待在室内,避免在高温下外出。”这是许多心脑血管患者在炎热夏季常常听到的忠告。
随着三伏天的到来,气温飙升,超过35℃的高温天气不仅令大家感到焦虑和不适,尤其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来说,外出暴露在烈日下,可能会加重身体的负担,甚至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医生不断强调, 三伏天气温超过35℃时,心脑血管患者应避免午间外出,严防中暑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叠加,避免脱水、血液黏稠度增加以及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保护自己免受高温的伤害。

三伏天的高温天气,无论是对健康人群还是心脑血管患者,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当气温持续超过35℃时,人体的调节机制常常受到挑战。
当身体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特别是在中午和下午时分,体内的生理功能可能发生一些异常。对心脑血管患者而言,体温过高不仅会增加身体的负担,还可能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荷,引发意外的健康问题。
高温天气对心脑血管患者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中暑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叠加。

中暑是一种由高温导致的体温调节紊乱状态, 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心悸、呼吸急促、体温过高等。
中暑时,身体的体温调节机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快速流失,导致血液浓度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来说,这种情况极为危险。
中暑不仅会让心脏和大脑的供血变得更加困难,还可能导致血压骤升或骤降,增加中风、心脏病发作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再者,脱水与血液黏稠度的增加是心脑血管患者在高温天气中面临的又一个严重问题。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依靠出汗调节体温,若补水不及时,身体就会脱水,脱水既会使血容量减少,降低心脏泵血功能,又会让血液黏稠度增高。
高温天气下,血液的浓缩会使血液流动变慢,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血液黏稠度增加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心绞痛等问题,甚至可能引发心梗或中风。
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高温天气里,尤其需要注重及时补充水分,以此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状态。

此外, 高温天气也会导致电解质紊乱,进而对心脑血管患者造成额外的负担。电解质是维持人体细胞功能正常运行的基本物质,尤其是钠、钾、钙和镁等离子,在心脏的电活动和神经传导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温天气下,由于大量出汗,人体会失去大量的钠和钾等电解质,如果不及时补充这些矿物质,电解质紊乱就会发生。
这不仅可能导致肌肉抽搐、乏力等症状,还可能引发心律不齐,甚至引起严重的心脏停搏或中风。

因此,电解质平衡对于心脑血管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中,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饮料,如运动饮料、淡盐水等,可以有效预防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为了避免这些危险,医生建议心脑血管患者在三伏天尽量避免午间外出,特别是在气温超过35℃的情况下。高温天气容易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而心脑血管患者由于本身存在的疾病背景,更加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甚至可能因此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因此,避免在中午和下午最炎热的时段外出,尽量待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是保护心脑血管健康的一个重要举措。

此外,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是心脑血管患者在高温天气中保护自己的一种有效手段。
适当增加清淡、富含水分的食物摄入,如西瓜、黄瓜等,不仅有助于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还能提供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避免高脂肪、高盐分的食物,减少血液中的脂肪和盐分含量,能够减轻心脏和血管的负担,降低发生血栓的风险,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也有助于身体保持良好的免疫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在高温天气中,适当的锻炼和活动是有益的,但一定要避免过度剧烈运动。心脑血管患者应选择清晨或傍晚较凉爽的时段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或做些柔和的伸展运动,这有助于增强体质,保持心血管健康。
但要避免在高温天气下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或长时间的户外活动,这可能会导致身体负担过重,增加中暑、脱水等风险。
除了这些生活习惯外,心脑血管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身体指标,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或身体状况的变化导致意外。

与医生保持定期的沟通,及时向医生反馈身体的不适感,确保疾病得到有效管理,是确保健康的重要途径。
三伏天高温天气给心脑血管患者带来的风险不可忽视,避免中暑、脱水、血液黏稠度增加和电解质紊乱等问题,成为了心脑血管患者的健康守则。
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合理饮食和适度锻炼,可以有效降低高温对心脑血管健康的负面影响,保护自己的身体免受过热带来的损害。
三伏天一到,暑气就像泼了的热水似的漫开来,成了一年里最热的时段。这时候太阳毒得很,阳气足得像要溢出来,可偏偏天热让人动得多、汗流得多,不知不觉就耗了不少阳气。老话常说 “三伏养阳,秋冬不慌”,阳气是身子的根本,这时候可别贪凉吃太多冰的,得常吃 5 种 “养阳” 的食物,帮着护好阳气,能量满满过夏天。

第一种:红豆 —— 补阳又补钾,夏天吃着舒坦
红豆这小东西看着普通,里头藏的好东西可不少:维生素 B1、B2,还有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铁元素含量也不低。这些营养能帮着养脾胃、补阳气,夏天吃正合适。
天热出汗多,钾元素跟着汗跑,人容易没劲儿、心慌。红豆里的钾含量高,吃点能把丢的钾补回来,身子骨透着稳当。做法也简单:熬粥时抓一把,红豆煮得面面的,粥里带着点甜;或者做成红豆沙,拌在米饭里,甜丝丝的不腻;还能和薏米一起煮水,喝着清爽又养人。

第二种:蒜苔 —— 带点蒜香,开胃又养阳
蒜苔是大蒜抽出的花茎,带着点蒜香却不冲辣,咬起来脆生生的,夏天吃着特爽口。它里头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藏得足,不光能让人胃口变好,还能帮着消化,给身子补点阳气,抗病能力也能跟着提一提。
炒蒜苔时不用放太多调料,油烧热了,蒜苔切段倒进去,大火快炒两分钟,加勺盐和少许生抽,出锅前撒点蒜末,蒜香混着菜香,配米饭能多吃半碗。老人常说,夏天没胃口时吃点蒜苔,肚子里暖暖的,舒服。

第三种:大虾 —— 肉嫩味鲜,补阳不燥
大虾的肉嫩得像豆腐,轻轻一抿就化,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藏得足,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比例刚好,好消化还不腻。它能帮着温养肾脏、补阳气,吃着滋润又不燥,夏天吃再合适不过。
最简单的做法是白灼:大虾洗干净,锅里水烧开,扔几片姜、几段葱,大虾倒进去煮 3 分钟,捞出来蘸点醋,鲜得能舔手指;或者油焖,大虾煎到变红,加酱油、糖、少许水焖两分钟,汁收稠了裹在虾身上,甜咸口的,大人小孩都爱吃。

第四种:生姜 —— 厨房里的 “补阳高手”
生姜是厨房少不了的调料,也是补阳气的好东西,性温味辛,能帮着升阳气。夏天人爱喝冰饮、吹空调,身子里容易积寒气,吃点姜能把寒气赶出去。
直接吃姜太辣,不妨换种吃法:把生姜切成薄片,撒点白糖腌成姜糖片,辣中带甜,没那么冲;煮糖水时扔两片姜,比如红糖姜枣茶,姜香混着枣甜,喝下去浑身暖暖的;炒菜时爆香姜片,菜里带着点姜味,开胃又养阳。

第五种:茼蒿 ——“皇帝菜” 帮着升阳气
茼蒿被叫做 “皇帝菜”,可不是浪得虚名。它闻着有股特别的香味,这是因为里头有挥发油,能让人心里舒坦,还能帮着阳气升起来,吃饭也香了。
夏天吃茼蒿,清炒最能保留原味:油烧热,蒜末爆香,茼蒿整把倒进去,大火快翻,叶子塌了就加勺盐,出锅前淋点香油,脆嫩中带点清香;或者涮火锅时扔一把,烫 10 秒就捞,带着点麻酱吃,鲜得很。老人说,夏天吃茼蒿,不光开胃,身子里的阳气也能跟着旺起来。
1条评分金币+23
xian209 金币 +23 - 07-3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3529
金币
318617
道行
2004
原创
2409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27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0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30
高温天气下心脑血管患者的防护措施

每年夏季,尤其是三伏天,气温飙升至35℃以上,对心脑血管患者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高温不仅会增加身体的负担,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心脑血管患者在夏季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以保护自己的健康。

1.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医生建议心脑血管患者在三伏天尽量避免午间外出,特别是在气温超过35℃的情况下。高温天气容易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中暑、脱水、血液黏稠度增加以及电解质紊乱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荷,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 清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水分的食物摄入,如西瓜、黄瓜等,不仅有助于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还能提供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 避免高脂肪、高盐分的食物:减少血液中的脂肪和盐分含量,能够减轻心脏和血管的负担,降低发生血栓的风险。
- 补充电解质:高温天气下,由于大量出汗,人体会失去大量的钠和钾等电解质。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饮料,如运动饮料、淡盐水等,可以有效预防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3. 适度运动

适当的锻炼和活动是有益的,但一定要避免过度剧烈运动。心脑血管患者应选择清晨或傍晚较凉爽的时段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或做些柔和的伸展运动。这有助于增强体质,保持心血管健康。但要避免在高温天气下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或长时间的户外活动,这可能会导致身体负担过重,增加中暑、脱水等风险。

4.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身体保持良好的免疫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 充足睡眠:夏季昼长夜短,容易导致睡眠不足。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中午可以适当午休。

5. 定期监测身体指标

心脑血管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身体指标,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或身体状况的变化导致意外。与医生保持定期的沟通,及时向医生反馈身体的不适感,确保疾病得到有效管理。

6. 注意防暑降温

- 合理使用空调:空调温度不宜过低,26度左右为宜。如果突然从室外进入家中,应该立即擦干汗液,将湿衣服换掉,避免空调直吹。
- 补充水分:不要等渴了以后再喝水,尽量不喝冰水或冰镇饮料,从冰箱拿出的食物最好静置半小时后再食用。

7.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心血管患者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在出现胸闷、胸痛、气短、头晕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合理饮食和适度锻炼,可以有效降低高温对心脑血管健康的负面影响,保护自己的身体免受过热带来的损害。三伏天虽然炎热,但只要做好防护措施,心脑血管患者也能平安度夏。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