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阅读
  • 1回复

[红楼梦]贾宝玉薛宝钗的真实结局,第一回就明确交代了,很多人不相信 [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6612
金币
286404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10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2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57
红楼梦跟别的小说最大的一处不同,在于它是倒叙,一开始就告诉你结局了,但很多读者不信邪,或者说像通灵宝玉一样,也被声色货利所迷,不经历一番红尘,是不甘心的。
我们多读几遍红楼梦就会发现,很多人物的结局,曹公在第一回就已经明确交代了,而且不只是单纯地告诉我们答案,还通过相关人物做了明确暗示,只是很多人没注意或不信罢了。
比如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真实结局,在甄士隐解注的好了歌里,就能找到,贾宝玉的结局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脂批说是:甄玉、贾玉一干人。
也就是说,贾宝玉这个富贵公子,在贾府被抄家之后,最终沦落成乞丐。曾经不愁吃不愁穿的贵族子弟,最终落得“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既然宝玉沦落成乞丐了,那宝钗哪里去了?他们二人最终不是结婚了吗?宝钗的结局是“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脂批说:宝钗、湘云一干人。
也就是说,薛宝钗最终是熬到了两鬓成霜的,既然贾宝玉最后是做了乞丐的,显然宝钗是一个人孤独终老,后文的脂砚斋批语中也明确提到, 宝玉最终是抛妻弃婢,悬崖撒手的。


曾经的富家子弟,曾经的千金小姐,一个落得出家为僧四处乞讨的结局,一个落得孤独终老两鬓斑白的结局,估计很多人看了,都会觉得过于悲凉,甚至难以接受,而这也是红楼梦“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总基调。
总有人遗憾说红楼未完,其实我们细想想,这么一部彻头彻尾的大悲剧,没有结局反而恰恰成全了曹公的一番慈悲之心。若有朝一日,红楼梦的真实结局真的重现天日,又有几人能承受得住那末世的无尽悲凉呢?
其实,除了好了歌里的暗示,还有一对夫妻的经历,也暗示了二宝夫妇的结局,这就是甄士隐夫妇,他二人在女儿丢失后的那段经历,恰好是日后宝玉宝钗在贾府败落后的真实缩影。
甄士隐与妻子封氏在家里被烧光后,变卖了家业田产,投奔岳父去了。这一点与脂砚斋透露的八十回后花袭人有始有终的情节十分相似。
日后贾府败落,宝玉宝钗劫后重生,无以为家,也无处可去,后来嫁给了戏子蒋玉菡的袭人得知后,便把二宝夫妇接到自己家中供养起来。
甄士隐因为是读书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所以没几年,家里就穷了下去,这跟宝玉的不通世务是极极相似的,他连戥子都不认识,而且从来没有家族做过谋划和打算。


体弱多病的黛玉,都能感知到贾府出的多进的少,长此以往必将后手不接,但贾宝玉完全不是这里头的货,直接来一句,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的,就暴露了他的致命短板。
日后贾府败落,贾宝玉是没有任何生存能力的,手里即便有几个钱,也是花一个少一个,等到钱花光,贫贱夫妻百事哀,各种生活的烦恼都会接踵而至。
别说是养活妻子丫鬟,就是他自己都养不活,因此宝玉最终的离家出走,既有经历了一番红尘富贵看破红尘的通透,也有被现实逼迫不得不做出那样的决定的无奈。
甄士隐出家前,早已露出下世的光景,甚至要拄着拐杖,才能勉强支撑,可见他受家业败落,中年失女的打击之大,在跛足道人出现后,甄士隐恍然顿悟,似乎为自己找到了新的出路。
而无独有偶,宝钗过生日点的一出《寄生草》,其中的几句唱词,宝玉听的了,也是喜得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其中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这说的不就是日后宝玉抛妻弃婢,悬崖撒手,情悟出家,到处化缘,乞讨为生的一段真实经历吗?而且念唱词给宝玉听的,偏偏不是其他人,正是宝钗。
宝钗虽然曾不止一次劝宝玉要读书上进,但无形中她的一些话对于宝玉最终顿悟出家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刺激作用。而宝钗在宝玉出家后的晚年生活,也在封氏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映射。
甄士隐出家后,封氏哭的死去活来,又让人去到处找,但杳无音信,只能靠着父亲生活,日夜做些针线发卖,以此度日。
日后的宝钗,在宝玉离家后,会不会也像封氏一样,起初夜夜啼哭,但后来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守着留到最后的丫鬟麝月,靠着母亲和哥哥帮衬,艰难度日?
一开始封氏身边有两个丫鬟,一个娇杏,一个没提名字,但后来娇杏被贾雨村纳为小妾,这样一来,封氏身边就只有一个丫鬟了,这似乎也是暗示日后袭人嫁给蒋玉菡,宝钗身边只有麝月一个丫鬟。


还有一点,那就是甄士隐一家的遭遇,跟贾雨村有重大关联,而宝玉宝钗后来的真实结局,想必也跟贾雨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贾雨村对甄士隐女儿英莲见死不救,在甄士隐出家后,还把封氏最得力的丫鬟娇杏娶走了。而日后宝玉出家,不知道贾雨村对宝钗是否另有企图?
有人根据贾雨村曾吟出的“钗于奁内待时飞”之句推断,日后宝玉出家为僧后,宝钗或改嫁贾雨村也未可知。这一点我不太认同,一则是贾雨村似乎不好这口,二则宝钗也不是尤老娘那种人。
贾宝玉像甄士隐那样,在家族败落后,忽一日看破红尘,出家去了。而他们的妻子,面对丈夫的出走,也从日夜啼哭的不能接受到最终平静地生活,一直到两鬓斑白,她们才是真正的生活勇士。
宝钗曾在元宵节时写过一首灯谜,其中有两句: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细品其中味,这说的不就是宝钗在宝玉出家后的真实生活吗?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6612
金币
286404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10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2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8:58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局的伏笔解析
《红楼梦》的叙事结构以“倒叙”为显著特征,作者在第一回便通过隐喻与暗示,为主要人物的命运埋下伏笔。贾宝玉与薛宝钗的结局虽未在现存文本中完整呈现,但结合**《好了歌》解注及甄士隐夫妇的镜像映射**,其悲剧走向已清晰可辨。

贾宝玉的结局:从富贵公子到乞丐僧
《好了歌》的直接暗示
甄士隐解注“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一句时,脂批明确指出“甄玉、贾玉一干人”,直指贾宝玉的最终境遇12。贾府抄家后,他从锦衣玉食的贵族子弟沦为“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乞丐,最终“抛妻弃婢,悬崖撒手”,出家为僧却需四处乞讨度日。

性格与命运的必然性
贾宝玉“不通世务”的特质(如不识戥子、无视家族危机)与甄士隐“不惯生理稼穑”的困境形成镜像。甄士隐败落后投奔岳父却迅速陷入贫困,暗示宝玉在家族崩溃后缺乏生存能力,最终被现实逼迫走上乞讨之路。

薛宝钗的结局:孤独终老的两鬓成霜
《好了歌》与脂批的双重印证
“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一句,脂批直指“宝钗、湘云一干人”,表明薛宝钗最终在孤独中老去。宝玉出家后,她失去依靠,如同甄士隐之妻封氏“哭得死去活来”却只能“依靠父母度日”,最终“两鬓成霜”。

从“宝二奶奶”到贫妇的落差
薛宝钗的命运可通过封氏的经历推演:封氏在甄士隐出家后“日夜做些针线发卖”,身边仅剩一名丫鬟;同理,宝钗可能在宝玉离去后,依赖母亲与哥哥帮衬,与丫鬟麝月艰难度日,昔日千金小姐沦为寒门寡妇。

二宝结局的镜像:甄士隐夫妇的预演
甄士隐与封氏的遭遇堪称宝玉宝钗的“命运预演”,具体映射关系如下:

甄士隐夫妇经历    宝玉宝钗结局映射
家产尽失,投奔岳父    贾府抄家,宝玉宝钗投靠袭人(蒋玉菡之妻)
甄士隐出家,封氏孤独终老    宝玉出家,宝钗守寡至两鬓斑白
封氏身边丫鬟被夺走(娇杏嫁贾雨村)    袭人嫁蒋玉菡,宝钗仅余麝月一人
悲剧内核:千红一哭的末世悲凉
作者的“慈悲留白”
《红楼梦》以“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为基调,二宝的结局正是这一主旨的体现。曹雪芹未写完结局,实则避免了将“末世的无尽悲凉”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暗含对世人的悲悯。

贾雨村的潜在关联
贾雨村对甄士隐的见死不救(如坐视英莲被拐),暗示其可能在宝玉宝钗的最终命运中扮演关键角色,进一步强化悲剧的宿命感。

结论:伏笔中的必然性悲剧
贾宝玉与薛宝钗的结局,本质是封建末世贵族阶级的集体崩塌。从《好了歌》的谶语到甄士隐夫妇的镜像,曹雪芹通过多重隐喻反复强调:个人命运始终被家族兴衰与时代洪流裹挟。宝玉的“悬崖撒手”与宝钗的“两鬓成霜”,不仅是二人的悲剧,更是《红楼梦》“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终极注脚。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