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儿可说了:“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可自己在家熬的羊汤汤色不白还有腥臊味。其实熬一锅汤色如牛奶、羊肉酥烂脱骨、鲜香扑鼻的羊汤,秘诀就在三味普普通通的香料上!下面就把熬羊汤的关键“3种料:分享给大家。
第一步:
1、想要汤浓味美,骨头少不了!菜场买上几斤新鲜的羊腿骨或者羊蝎子,敲断它。再配上两斤左右的羊腿肉或者羊腩肉,带点肥的更香!白萝卜挑水灵粗壮的,一根就够。
2、羊肉羊骨回家先用清水泡!至少泡上1-2小时,中间勤换水,把血水尽量泡出来,这是初步去膻的关键。
3、泡好的骨头羊肉,一定要冷水下锅! 水量要足,没过食材。大火烧开,血沫子会疯狂涌出,别偷懒,拿个勺子耐心地把这些褐色的浮沫彻底撇干净。焯水5-8分钟,捞出用温水冲洗干净表面的杂质。白萝卜洗净削皮,切滚刀大块备用。
第二步:
1、把焯好洗净的骨头羊肉放入干净的炖锅,一次性加足量滚开的开水! 这是汤色奶白的第一个关键——热水能让蛋白质迅速凝固析出。
2、盖上盖子(留条小缝),开最大火力!让汤保持剧烈沸腾的状态。这时候您会看到汤色开始变化,从清变浊再慢慢转白。这个过程大概需要持续沸腾15-30分钟。大火翻滚是汤色奶白的第二个关键,让油脂和水在剧烈运动下充分乳化。
汤色变白后,只需这三样:
1、白芷(3-4小片): 去膻增香的头号功臣!它有独特的香气,能有效中和羊肉的膻味,同时促进脂肪乳化,让汤更浓白醇厚。千万别多放,几片足矣,多了药味重。
2、小茴香(一小撮,10-15粒): 增香回甘的妙手!它能赋予羊汤一种温和清甜的底味,让鲜味层次更丰富,而且同样有助去除异味。
3、白胡椒粒(10粒左右,轻轻拍裂): 提鲜点睛的灵魂!拍裂的白胡椒粒在炖煮中慢慢释放辛辣香气,能最大程度激发出羊肉的鲜美,喝下去暖胃又舒服。
把这三料用纱布袋包好(或者直接放入汤中,最后方便捞出),轻轻投入翻滚的汤锅中。姜片(3-4片)和大葱段(1-2段) 这时也可以一起放进去,辅助去腥增香。此时先不要放盐!
第三步
1、加入三料后,继续保持沸腾状态10分钟左右,让香气充分释放。然后盖上锅盖(可以盖严实了),转成最小火(保持汤面微沸,有小小的咕嘟泡泡即可),慢炖!炖羊肉,急不得。
2、小火慢炖约1小时-1.5小时后,羊肉已经基本软烂了。这时把准备好的白萝卜块放进去。白萝卜不仅能吸收一部分膻味,其清甜还能平衡汤的厚重,是夏天喝羊汤的清爽搭档。
3、加入萝卜后,再盖上盖子小火炖煮30-45分钟,直到萝卜变得透明软糯,用筷子能轻松扎透羊肉即可。总炖煮时间大概在1.5-2小时左右,具体看羊肉的老嫩和火力大小。
第四步:
1、关火前10-15分钟,根据自己口味加入适量的盐调味。盐一定要最后放,过早放盐会使肉质收紧,不容易炖烂。
2、用筷子或漏勺把姜片、葱段和香料包(如果是直接放的香料,这时可以小心捞出大部分)捞出弃之。
3、将炖得酥烂的羊肉捞出,稍微晾凉切片或切块。大碗里放上羊肉、萝卜,浇上滚烫的、奶白浓郁的羊汤!撒上香菜末、葱花,喜欢辣的再来一小勺辣椒油,一口肉,一口萝卜,再吸溜一大口裹着油脂香气的热汤… 那叫一个软、烂、香、浓、鲜!
伏天里,别再只惦记冰镇饮料了,周末花点时间,照着这法子炖上一锅。当那满屋的鲜香飘散开,当家人围坐喝得酣畅淋漓、额头冒汗、连声夸赞“太鲜了!”的时候,您就知道,这功夫花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