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时,脑梗患者最怕的4件事
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
情绪的大幅波动对脑梗患者十分危险。当情绪激动时,血压会瞬间升高20 - 30mmHg,脑血管破裂风险会增加35%。在高温天气下,人体本就处于应激状态,情绪激动更像是给不稳定的血压“火上浇油”。而且高温下进行剧烈运动,会使心率增加50% - 70%,血压波动幅度增大。脑梗患者的血管本身就较为脆弱,这样的血压和心率变化会给脑血管带来巨大压力,极易引发脑梗复发等严重后果。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室外温度超过35℃时,人体每小时可流失500 - 1000ml汗液,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15% - 25%。血液变得黏稠迟缓后,就如同河流在干旱时变得浑浊缓慢,更容易形成血栓。脑梗患者的脑部血管已有病变,血液黏稠形成血栓后,会进一步阻碍脑部的血液供应,大大增加脑梗发作的几率。因此,脑梗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如果必须外出,也要做好防晒措施,因为防晒可以降低体表温度2 - 3℃,减轻心脑血管负担15%。
饮食不规律和过量饮酒
饮食不规律会导致血糖波动,增加血管内皮损伤风险达20%,间接提高脑梗风险。对于脑梗患者来说,稳定的血糖和健康的血管内皮至关重要。而过量饮酒对血压影响明显,饮用60ml白酒后,收缩压可上升8 - 10mmHg,在高血压患者中更为明显,可达15 - 20mmHg。脑梗患者很多都伴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血压的不稳定会加重脑血管的病变,增加脑梗复发的可能性。
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会使血压调节机制紊乱,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更不稳定,增加脑梗风险达23%。在炎热的天气里,睡眠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但脑梗患者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稳定血压,减轻脑血管的压力,降低脑梗发作的风险。如果存在睡眠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改善,如调整睡眠环境、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等
脑梗患者夏季饮食注意事项
整体饮食原则
脑梗患者夏季饮食应遵循合理搭配、营养均衡的原则,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控制盐分、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保持充足水分。
具体食物选择
优质蛋白质食物
瘦肉:可选择鸡胸肉、鱼肉等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为身体补充优质蛋白质,如清蒸鱼、白斩鸡等都是不错的烹饪方式。
豆制品:像豆腐、豆浆等豆制品也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患者可适量食用,例如豆腐汤、豆浆等。
奶制品:纯牛奶富含矿物质和蛋白质,营养价值高,含糖量和脂肪量相对较低,适当饮用可以补充人体营养,增加血管弹性。
蔬菜水果
增加摄入:夏季应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它们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如绿叶蔬菜、空心菜、番茄、黄瓜、苦瓜、丝瓜等蔬菜,以及西瓜、桃子等水果。
高糖水果限量:香蕉和荔枝等高糖水果需限量食用,同时要注意监测血糖波动。
富含膳食纤维食物
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燕麦、糙米、全谷物、豆类等,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控制血糖和保持肠道健康,促进消化和预防便秘25。
富含Omega - 3脂肪酸食物
适量摄入富含Omega - 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栓风险,可选择清蒸的烹饪方式保留营养。
饮食禁忌
控制盐分摄入
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避免食用腌制、熏制、油炸等高盐食品,如咸鱼、香肠、薯片等,同时减少酱油、味精等调味品的用量。
限制脂肪和胆固醇
减少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避免食用肥肉、动物内脏、奶油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
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
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尽量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和身体不适。
生冷食物适可而止
饭前、饭后不宜吃冷饮,饭前吃冷饮会刺激胃黏膜,使胃壁毛细血管收缩,影响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胃的消化功能,对生冷食物要适可而止,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水分补充
夏季气温升高,人体水分流失加快,脑梗患者应适量补充水分,以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建议每天饮用足够的清水,避免含糖饮料和咖啡因饮品。也可以选择一些清凉的饮品,如淡盐水或自制果汁,帮助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同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确保水分摄入充足
脑梗患者在夏季需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以避免中暑和脑梗的复发。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防暑措施:
保持室内通风:脑梗患者需要在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以使用空调或风扇来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
避免高温环境: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特别是中午时分。如果必须外出,要做好防晒措施,如穿长袖衣服、戴帽子等。
科学补充水分:夏季人体水分流失快,及时补水至关重要。除了白开水,也可适当饮用淡盐水、绿豆汤、酸梅汤等。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充足睡眠、戒烟限酒等,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
饮食调理:夏季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西瓜、黄瓜、西红柿、苦瓜等。同时,要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适度运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走、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但要注意避免在过热的环境下运动。
衣着合适:选择透气性好、轻薄的衣物,如棉质、麻质衣物,以便散热和吸汗。可以带上一把遮阳伞或戴遮阳帽,保护头部和脸部免受阳光直射。
监测血压:南方夏季气温高,人体血管扩张,血压可能会有所下降。脑梗患者应注意监测血压,保持血压稳定,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按时服药:脑梗患者应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药物,并注意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上述措施,脑梗患者可以在夏季有效地防暑降温,预防中暑和脑梗的复发。如果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就医
夏季脑梗急救知识普及
夏季脑梗高发原因
血管收缩与扩张:夏季室外高温使人体血管扩张以散热,当从炎热室外进入低温空调室内,血管会骤然收缩。这种一热一冷的反复刺激,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血压也会产生较大波动,加速血栓形成,从而诱发缺血性脑卒中。
脱水致血液黏稠:高温天气人体大量出汗调节体温,导致脱水。脱水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加后血小板更易聚集形成血栓,进而堵塞脑血管引发脑卒中。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23年发布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指出,高温环境下人体血液黏稠度增加42.3%,脱水风险上升3.7倍,直接导致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比常温环境高出31.5%。
不良生活习惯:熬夜、过度贪凉、大量饮酒、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血压波动、血脂异常,进一步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如熬夜打乱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导致血压升高;过度贪凉使血管突然收缩,引发血压骤变。
脑梗的症状识别
BEFAST识别法
E(Eyes):视力出现异常,看东西模糊不清,甚至出现视野缺损。
F(Face):面部不对称,一侧嘴角歪斜,笑起来时尤为明显。
A(Arm):一侧肢体无力,无法正常抬起,或者感觉麻木。
S(Speech):言语不清,表达困难,说话含糊不清或者无法理解他人的话语
其他预警信号
突然剧烈头痛、眩晕呕吐、眼前发黑、短暂意识丧失等,这些症状都可能是脑卒中的前兆。
急救措施
现场急救
让患者就地平躺,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
迅速解开患者领口、领带、腰带等,保持呼吸通畅。
若患者口鼻中有呕吐物堵塞,应设法抠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尤其避免头部震动。
及时送医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脑梗症状,家人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尽快送到最近的有救治能力的医院。特别是脑血栓病人,要及时接受溶栓治疗,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出现较为严重的后遗症。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详细地向急救人员描述患者发病的时间、症状等情况。
预防措施
生活习惯
科学补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夏季高温天气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 - 2500ml。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即使不渴也要定时饮水,每小时200 - 300ml为宜。喝水时要注意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也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可以适当饮用一些淡盐水或绿茶,以补充
身体流失的电解质。
调整饮食:2024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夏季应增加新鲜蔬果摄入,每日不少于500g。鱼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应占总蛋白摄入的65%以上。研究证实,地中海饮食模式可降低脑卒中风险43.6%
保证睡眠:睡眠不足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早上不用起得太早,中午可以适当休息一会儿。
适度运动:建议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但不要经常做剧烈运动,如跑步。
规律用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患者,务必坚持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6。
定期体检
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有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建议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