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9611
金币
5278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749
斑龄
196
道券
1054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613(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5-1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51
            回顾历史,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方式。当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引发人类认知方式的重要变革,不仅拓展了人类感知世界的广度和深度,更重构了知识生产的方法论体系。人工智能是基础性技术,其研究的复杂性和产业发展的前沿性,要求相关人才具备深厚知识基础、跨学科综合素养以及产学研融合转化能力。传统的分学段教育有助于保障教育质量的稳定性和连贯性,为社会培养出符合不同阶段需求的人才,但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今天,这种教育方式难免存在知识衔接不够、对跨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不能完全适应人工智能发展需要。人工智能也是赋能性技术,正为新时代教育改革注入创新活力。从知识体系的迭代更新到认知框架的突破重构,从教学方法的革新到实践范式的转型,人工智能持续推动教育领域全方位升级。在这一过程中,知识生产与传播形成深度互动的良性循环,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涌现,推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不仅能够构建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教育方式,而且能够大幅提升教育效能,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背景下,提升全社会的人工智能素养,有助于个体在数字化浪潮中保持敏锐的感知力、创新的思维力与持续的学习力,进而增强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拓宽职业发展路径;也有助于推动社会各行业智能化转型,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人机协同、跨界创新的发展生态,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因此,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意义重大。

  “全学段教育”是指将人工智能教育贯穿于各个学习阶段,打破传统教育阶段之间的壁垒,形成一个有机衔接、协同发展的教育体系,利用人工智能自身具备前沿性、开放性、交叉性等特征,更早地识别引导学生、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是加快培养创新人才的应有之举,也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重要举措。

  “全社会通识教育”是指面向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群,以普及人工智能知识、培养人工智能素养为目的开展教育活动。推进人工智能全社会通识教育,是凝聚共识、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的应时之举,能够让更多人了解人工智能、运用人工智能、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形成全社会创新的协同效应和涌现效应;也是促进公平正义的必要之举,能够在数字时代通过人工智能赋能进一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大都十分重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并推出了相关计划。比如,美国的“AI for K—12”计划、欧盟的“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新加坡的“AI Singapore”项目等,都将人工智能素养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指标。我们党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以及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储备。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面向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制定完善师生数字素养标准”等;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旨在通过螺旋式课程设计实现从认知启蒙到创新实践的素养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我们必须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技术赋能和基本素养培养“双轮驱动”,推进人工智能全时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夯实科技创新和教育现代化的基座,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方面,坚持整体设计、系统推进,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推进人工智能启蒙教育、初阶应用与综合实践的有效衔接。其中,启蒙教育阶段可聚焦搭建系统化认知框架、塑造科学思维范式,引导学生增强数据感知与系统思维,培养多维度认识世界的能力;初阶应用阶段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可聚焦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人工智能知识体系,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逻辑与方法;综合实践阶段的教育重心将向复杂问题攻克与创新思维培养转移,通过创设真实应用场景,鼓励学生灵活运用人工智能解决开放性难题,在实践过程中实现技术应用与人文思辨的深度融合,最终形成全面均衡的综合素养。推动各个阶段有效衔接,重点在于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在不同阶段间的纵向联系与横向拓展,让各个阶段功能递进演化、课程结构螺旋式上升,实现兴趣启蒙与技术实践、学术研究与社会责任、创新创业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

  在推进人工智能全社会通识教育方面,加强多方协同,为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广泛普及提供重要支撑。相关部门可在宏观层面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构建稳定的发展框架;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和社会组织可加强协同合作,在课程开发、技术支持、应用拓展、知识传播等环节中形成优势互补的协作机制,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向多样化场景精准渗透,构建覆盖多主体、多场域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提升全民人工智能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可充分发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优势,依托优势学科,推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内容的学理化与体系化建构,为推动人工智能全社会通识教育提供科研教学支撑。

  在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培养的同时,对学生的启智、人格的培养和基本的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绝不能放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推动技术赋能与基本素养提升有机融合,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从“知识传授”向“思维启迪、人格塑造、创新培育”拓展,培养既具备科技素养又富有人文情怀的人才。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4355
金币
172322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107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77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5-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2:23
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
背景和意义
技术变革推动
当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引发人类认知方式的重要变革,不仅拓展了人类感知世界的广度和深度,更重构了知识生产的方法论体系。传统的分学段教育存在知识衔接不够、对跨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不能完全适应人工智能发展需要。

教育改革赋能
人工智能是赋能性技术,正为新时代教育改革注入创新活力,推动教育领域全方位升级。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能够构建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教育方式,大幅提升教育效能,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社会发展需求
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背景下,提升全社会的人工智能素养,有助于个体增强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拓宽职业发展路径,也有助于推动社会各行业智能化转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相关概念
全学段教育
将人工智能教育贯穿于各个学习阶段,打破传统教育阶段之间的壁垒,形成一个有机衔接、协同发展的教育体系,利用人工智能自身具备前沿性、开放性、交叉性等特征,更早地识别引导学生、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这是加快培养创新人才的应有之举,也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重要举措。

全社会通识教育
面向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群,以普及人工智能知识、培养人工智能素养为目的开展教育活动。这是凝聚共识、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的应时之举,能够形成全社会创新的协同效应和涌现效应;也是促进公平正义的必要之举,能够在数字时代通过人工智能赋能进一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国内外重视情况
国外
世界主要国家大都十分重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并推出了相关计划。比如,美国的“AI for K - 12”计划、欧盟的“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 - 2027)”、新加坡的“AISingapore”项目等,都将人工智能素养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指标。

国内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以及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储备。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年)》,提出“面向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制定完善师生数字素养标准”等;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旨在通过螺旋式课程设计实现从认知启蒙到创新实践的素养发展。

推进举措
全学段教育推进
坚持整体设计、系统推进,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推进人工智能启蒙教育、初阶应用与综合实践的有效衔接:

启蒙教育阶段:聚焦搭建系统化认知框架、塑造科学思维范式,引导学生增强数据感知与系统思维,培养多维度认识世界的能力。
初阶应用阶段: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聚焦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人工智能知识体系,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逻辑与方法。
综合实践阶段:教育重心向复杂问题攻克与创新思维培养转移,通过创设真实应用场景,鼓励学生灵活运用人工智能解决开放性难题,在实践过程中实现技术应用与人文思辨的深度融合,最终形成全面均衡的综合素养。
全社会通识教育推进
加强多方协同,为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广泛普及提供重要支撑。

师资力量要求
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都需要强大的师资力量。因为人工智能教育具有以下特点,对教师提出了相应要求:

素质教育方面
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都是面向学习者人工智能素养提升的教育,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以实现与人工智能的有效协同。

科学教育方面
目标是培养青少年的好奇心、求知欲、探求欲和科学精神,培养大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科学发现、探索和攻关的能力和潜质。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准确、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人工智能的科学和技术。

跨学科教育方面
人工智能是基于计算机等多学科的技术,教师要具备跨学科知识,以适应人工智能教育跨学科的特点。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52813
金币
151408
道行
2004
原创
2396
奖券
2690
斑龄
34
道券
9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517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5-1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7:50
  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与全社会通识教育的深思

  在当前这个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其不仅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在悄然间引发了人类认知方式的重大变革。人工智能作为基础性与赋能性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社会各领域的革新,教育领域亦不例外。面对这一时代浪潮,如何有效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与全社会通识教育,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不仅拓展了人类感知世界的广度和深度,更在知识生产的方法论体系上带来了重构。这种变革要求相关人才不仅具备深厚的知识基础,还需拥有跨学科的综合素养以及产学研融合转化的能力。然而,传统的分学段教育方式在知识衔接、跨界能力培养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完全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亟需探索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以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

  二、全学段教育的必要性与实施路径

  全学段教育,即将人工智能教育贯穿于各个学习阶段,形成一个有机衔接、协同发展的教育体系。这一模式的提出,旨在利用人工智能的前沿性、开放性和交叉性特征,更早地识别并引导学生,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坚持整体设计、系统推进的原则,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具体而言,启蒙教育阶段应聚焦搭建系统化认知框架、塑造科学思维范式;初阶应用阶段应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人工智能知识体系;综合实践阶段则应鼓励学生灵活运用人工智能解决开放性难题,实现技术应用与人文思辨的深度融合。

  三、全社会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与推进策略

  全社会通识教育则旨在面向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群,普及人工智能知识,培养人工智能素养。这一教育的推进,对于凝聚共识、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以及促进公平正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多方协同,构建稳定的发展框架和优势互补的协作机制。相关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和社会组织则应在课程开发、技术支持、应用拓展、知识传播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向多样化场景精准渗透。

  四、技术赋能与基本素养培养的融合

  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技术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启智、人格的培养以及基本的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技术赋能与基本素养提升应有机融合,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从“知识传授”向“思维启迪、人格塑造、创新培育”拓展。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既具备科技素养又富有人文情怀的人才,为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结语

  总之,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与全社会通识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技术赋能和基本素养培养“双轮驱动”,不断夯实科技创新和教育现代化的基座,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场人工智能引发的教育变革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