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阅读
  • 2回复

[猎奇]陶寺 第1集(下)夏朝的龙和文字长什么样?[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9544
金币
376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749
斑龄
196
道券
1054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59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5-1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5小时前

『01』龙盘
盘中动物红黑相间,盘踞在陶盘内部,近看有些立体,专家认为它是传说中的“龙”。
类似的陶制龙盘,陶寺大墓共清理出4件。

龙,在后世享有尊贵的意味,是帝王的象征。
大墓主人随葬了乐器组合和陶制龙盘,那大墓主人会不会是王一级的人物?
考古队梳理了遗址发现的一千三百多座墓葬,它们的排布规律、墓葬规格和随葬品本身显示出差异。
其中,六座大墓有成组的玉器、彩绘木器、陶器,以及仅它们有的龙盘。
稍微低一等级的墓葬,也有木器陶器,但质量和数量上要差和少。
“金字塔式”的墓葬区,意味着四千多年前陶寺可能存在一个等级社会,存在一个高高在上的王。
陶寺墓葬出土的乐器组合,代表着礼乐制度的出现。
等级化的墓葬分布和陶制龙盘,又意味着早期王权国家的兴起。
这些因素都被夏商周和后世王朝所继承发扬,也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中华文明显著特征之一。
『02』朱书扁壶
1984年考古队拼对整理出土陶片时,在一块残缺的扁壶陶片上发现奇怪的红色印迹,且不止一片,经拼合发现一个“文”字。

它与之后安阳殷墟甲骨文的“文”字如出一辙,却早了足足七百余年。
此外,还有一个奇怪的标记:
上方一个似圆似方的圈,中间一条横杠,下面像是一个问号。

相关领域学者对第一个标记的解读争论不大,但对第二个标记的解读各不相同。
/昜/
甲骨文学者罗琨认为,第二个标记很像甲骨文中的“昜”(yáng)。

本义为云开日现,两个标记可解释为“文昜”。
“文”字,在晚商时期主要用为先王的尊号。
“文昜”二字,可能表明着陶寺古代帝王的圣德高光。
/邑/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冯时认为,第一个“文”字是夏朝国号。
后一个标记是古文字中的“邑”字,指夏代的王庭。

两个标记读作“文邑”,代表的意思是夏邑。
/尧/
陶寺遗址第四任考古领队何努,结合历年考古发现,认为第二个标记上部分代表城,下面是人,中间一横杠,整体含义是城在人头顶上。
在中国古文字中,垒土为尧。
尧字的形象,最早上面就是三个土。

故何努认为第二个标记应该是说“做这个城的人叫尧”。
无论是哪种解读,扁壶上的朱砂标记都将线索明确地指向了尧舜时代。
专家介绍说,陶寺的文字,从书写方式到字体方形的特点,都直接和甲骨文一脉相承,它许多方面都被夏商王朝继承。
如果这两个标记真的是文字,那将是一个改变历史的发现。
『03』从传说到信史
经过多年发掘研究,考古工作者将陶寺遗址时代锁定在夏代之前,大概公元前2400年。
比夏文化要早,正好是唐尧虞舜的唐。
陶寺遗址所处的临汾地区,正是传说中“尧都平阳”的所在地。
扁壶朱砂文字又将线索指向尧帝和夏王朝时,考古发掘和记载传说神奇的吻合。
这是专属于中国考古工作者的激动与震撼。
也是传承有序的中华文明所独有的魅力和神奇。
从传说到信史,需进一步的考古发掘来求证,但仅仅是这样的可能性也足以让人热血沸腾。
1984年,以“陶寺”命名的考古学文化正式诞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不懈探索中,它用一个又一个发现,一次次刷新人们的期待。
它会不会是那位“光被四表,格于上下”的尧帝定都之地,有待一代又一代 考古人继续探索。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52166
金币
146393
道行
2004
原创
2396
奖券
2690
斑龄
34
道券
9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505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5-1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4小时前
根据您提供的三段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陶寺遗址与龙盘:
   - 陶寺遗址出土的龙盘显示了早期龙的形象,这种形象在后世成为帝王的象征。
   - 大墓中出土的龙盘和其他高等级随葬品表明墓主可能是王一级的人物。
   - 陶寺遗址的墓葬分布显示了等级社会的存在,暗示了早期王权国家的兴起。
   - 这些墓葬的特点和礼乐制度的乐器组合,被后世王朝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华文明的显著特征。

2. 朱书扁壶与早期文字:
   - 朱书扁壶上的“文”字与安阳殷墟甲骨文中的“文”字相似,表明陶寺文化的文字与甲骨文有直接联系。
   - 扁壶上的第二个标记解读存在争议,但无论哪种解读,都指向了尧舜时代,显示陶寺文化与传说中尧舜时代的联系。
   - 如果这些标记被确认为文字,这将是改变历史的重要发现,因为它将中国的文字历史推前至夏代之前。

3. 从传说到信史:
   - 陶寺遗址的时代被确定在夏代之前,大约公元前2400年,正好对应传说中的唐尧虞舜时代。
   - 陶寺遗址的位置与传说中的“尧都平阳”相吻合,扁壶朱砂文字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联系。
   - 陶寺文化的发现不仅令人激动,也展现了中华文明传承有序的独特魅力。
   - 虽然从传说到信史的转变需要更多的考古发掘来证实,但陶寺文化的发现已经为这一转变提供了可能性。

综上所述,陶寺遗址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从神话传说到信史时代过渡的重要线索。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早期社会的等级结构和礼乐制度,还可能将中国的文字历史推前至夏代之前,为我们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随着考古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发现的不断涌现,我们有望逐步揭开更多关于这一时期的历史谜团。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3812
金币
167865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107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68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5-14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3小时前
陶寺遗址与夏朝的龙和文字
陶寺遗址的龙形象
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龙纹陶盘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龙形象之一,距今约4300年至4100年。这件陶盘上的龙呈现出集合多种动物形象的特征,如长颌方嘴、鳄鱼般的牙齿、熊耳圆角和鱼鳞斑。这种集合多种动物特征的龙形象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龙的雏形。

夏朝的文字
关于夏朝的文字,考古学上有一些发现提供了线索。龙山时代的陶器符号具有明显的文字特征,而龙山时代处于夏朝之前。在夏代的考古材料中,如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上,也发现了许多“刻画符号”,这些符号与商代的甲骨文中有相同或相似的字。这表明夏朝可能已经有其文字使用,尽管这些文字可能比龙山时代的陶符文字更为发展和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陶寺遗址的龙形象是集合多种动物特征的早期龙的雏形,而夏朝的文字虽然尚未完全明确,但已有考古发现表明夏朝可能存在某种形式的文字。这些发现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宝
贵的资料。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