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9阅读
  • 2回复

[猎奇]从隋唐到清朝,一千多年时间里,才有777个状元而已 [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0709
金币
22882
道行
37009
原创
2123
奖券
4349
斑龄
130
道券
849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8462(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4-0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9:24



古代状元的官到底有多大?事实上虽然说状元不是一个具体的官职,但是其背后代表着的官职能够有多大,可以说是没有上限的,也正是因为状元这个身份代表的官职足够吸引人,所以古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中,无数人都在向着状元这个终极目标努力奋斗。

也许我们单纯说状元背后代表的具体官职有多大,是比较晦涩难懂的,但是我们结合一些历史背景,一起来分析一下能够考中状元的艰难程度,以及高中状元之后带来的特殊荣誉,也许我们就能形象深入地理解状元官有多大了。



考状元的艰难程度

在古代,想要考状元,首先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支持自己读书,对于那些过于贫困的人家,是不可能有钱支持孩子读书去考状元的,但凡能够支持子孙读书考状元的家庭,在古代一般经济条件都算得上中上水平了,比如当年曾国藩以及他的父亲能够一起读书考状元,背后就得益于曾国藩的祖父有一片田地支撑,要不然是不可能有钱供两人读书的。

就算是读书考中了举人或者进京成为京官之后,要是没有一些杂七杂八的收入,单纯靠着京官的俸禄生活,还是入不敷出的,毕竟古代官员十分讲究排场,要是家中没有一定的积蓄,读书读不了,在京城做官也难以熬出头。

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之后,确实就可以开始读书,准备考取状元了,但是从开始读书到考取状元之间,相隔甚远,首先第一步需要搞定的就是考取童生,童生是在县里考的县试和府试,通常这两种考试能够考中的都是童生,只是级别不一样而已,前者水平差一些,后者水平高一些。



但是我们可不能小看这一级简单的童生选拔,在整个清朝历史上,总共的童生加起来也才三百多万,相当于一年也就只有一万多个童生而已,而清朝人口最多的时候,高达四亿人口,在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中,选择出来一万多人成为童生,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成为童生之后,才算基本开启了科举考试之路,随后就能参加院试,院试考上之后,才能成为秀才,在古代一旦成为秀才,就可以免除自己的赋税劳役了,因此对于很多读书人而言,能够考上一个秀才,都是很不错的。

成为秀才之后,得以参加乡试,在乡试中考中的就是我们所说的举人了,基本上在古代一旦成为举人,就算今后没有继续考中,在地方上也是相当厉害的了,要是家里有点钱或者关系,帮助自己进入官场,那么混一个县令之类的官员还是有希望的,就算没有当官,在当地做点生意什么的,也会得到大家支持,毕竟举人的身份,已经有很多特权,比如见到官员都是可以不用下跪的,犯罪也要从轻处罚。



成为举人之后,基本上也就意味着一个人在科举考试这条道路上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年范进中举,周围人又是送钱又是捧场的,他高兴过度疯掉也是正常。这就是举人的魔力所在,不过要是想要继续发展,则还是需要再参加科举考试继续深造的。

一般举人虽然可以保证衣食无忧了,可是想要当大官,必须要成为进士方可,比如清朝时期的左宗棠,就是举人出身,一直考不上进士,因此十分郁闷,要不是他能力过分突出,想要有后来的成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在整个历史上,都属于一种特殊的存在。

举人参加的考试,就是会试了,后来有的皇帝担心考生作弊,在会试之后又加了一个考试,就是殿试,通常殿试都是皇帝亲自出题甚至亲自监考的,学生想要作弊,就不太可能了。



会试的第一名称之为会元,不过这个会元基本上没有多少用途,会试当中考上的就已经是进士了,至于后来的殿试,基本上就是走一个流程,分出一个等级而已,能够参加殿试的,一般也就三百人左右,其中前三名称之为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就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通常探花的评判十分严格,除了成绩好之外,还要长得帅方可。

第四名到一百名左右称之为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百名到结束,称之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般能够成为进士的,在官场上的发展前途就已经不可限量了,能够成为状元,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了,其实在殿试之外,有的朝代还会举行更高层次的考试,比如宋朝时期的制科以及清朝时期的庶吉士选拔考试,都是更高级别的考试,清朝时期有非庶吉士不能当大学士的说法,也就是最后对进士们的一次选拔考试了。



状元官有多大

正是因为考状元的整个过程太复杂和艰难,所以从隋唐时期有了科举制度开始,到最终清朝结束,历史上总共前前后后文武状元一起加起来,也才777个而已,要是加上太平天国时期唯一的一个女状元傅善祥,历史上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也才778个状元而已。

平均下来一年多时间才产生一个状元,而当时参与科举考试的人每年数量高达几十上百万,要在如此多的考生当中成为第一名,难度有多大,基本上不需要我过多赘述了。

既然想要考上状元难度这么大,那么考上状元之后的官职有多大呢?事实上这才是大多数读书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一旦考上状元之后,代表着的未来以及官职,就是无可限量、没有上限的。

根据相关史料统计,唐朝时期共出现了147个状元,其中有5名宰相,8名尚书,剩下的就算再差,基本上也是副国级的官员了,因为唐朝的官阶比较低,所以在唐朝时期就算宰相,也仅仅是正三品官员而已,在其余朝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大多数时候,能够成为状元的,最少都能做到一二品的官员,其官职有多大,就比较清晰明了了。



结语

总而言之,状元虽然不是一个具体的官职,但是一旦成为状元之后,也就意味着你将会成为国家重要领导,成为宰相之类的官员,都是完全有可能的,一旦成为宰相,基本上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了,其官有多大,还需要过多言语么?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39982
金币
54063
道行
1977
原创
2368
奖券
2519
斑龄
32
道券
90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295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0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9:59
  状元在古代中国科举制度中的地位极高,代表着极高的荣誉和潜在的政治影响力。虽然“状元”本身不是一个具体的官职,但它象征着科举考试中的最高成就,是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目标。一旦成为状元,未来的仕途和官职晋升空间极大,可以说是“没有上限”的。

  1. 科举考试的艰难程度:从童生、秀才、举人到进士,每一步都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考试。尤其是从举人到进士,再到状元,竞争异常激烈。历史上状元的数量非常有限,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总共才产生778位状元,可见其难度之大。

  2. 状元的官职和前途:状元虽然不是一个具体的官职,但一旦成为状元,通常意味着未来仕途的无限可能。根据史料统计,唐朝时期的状元中有5名宰相、8名尚书等高官。在其他朝代,状元至少能做到一二品的官员。状元往往能成为国家的重要领导人物,如宰相等,地位仅次于皇帝,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3. 状元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状元不仅是科举考试的最高荣誉,也是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象征。成为状元后,不仅能获得高官厚禄,还能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状元往往能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对国家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4. 状元对家族和社会的意义:状元不仅是个人的荣耀,也是家族乃至地方的荣耀。一个家族如果能出一个状元,整个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都会得到极大提升。同时,状元也是地方文化教育水平的象征,对当地的文化发展和社会风气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状元虽然不是一个具体的官职,但其背后代表的荣誉、地位和政治前途是无可限量的。成为状元意味着成为国家的重要领导人物,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无数读书人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原因。状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公平竞争和人才选拔机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5570
金币
93564
道行
20019
原创
753
奖券
4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0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20:29
从隋唐到清朝的状元数量分析
状元数量概况
从唐朝到清朝科举制度灭亡,一千多年的时间中,历史上文武状元加起来总共有777人,其中文状元从唐朝第一位文状元孙伏伽到历史上最后一位文状元清朝的刘春霖共计504人;武状元从唐朝的第一位武状元员半千到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清朝的张三甲共计273人。

产生数量少的原因
科举制度选拔严格
科举考试有着极为严格的流程和标准。以清朝为例,光绪九年参加会试的考生有1.6万多人,只有300多名考生得中,录取率仅为1.9%。即便在会试中脱颖而出,后面还要迎接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竞争程度远超现在。应试的“童生”,要通过县试、府试与院试三个阶段,分别取得秀才、举人与进士的资格,“殿试”中的前三名,才被称为状元、榜眼与探花。

考试时间间隔长
直到宋朝宋太宗赵光义之后科举制度才逐渐完善成形,固定为每三年开科一次,再加上中间或有恩科出现。隋唐时期科举并不兴盛,每一届科举的举行时间不固定,录取人数也不多,每次大概录取二三十人,实际上仕途之路在隋唐时期还是主要被门阀士族垄断。

状元的历史意义
这些数量有限的状元来自不同的地域,出身不同的社会阶层,但他们对当时的政治、文学、艺术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得以青史留名。例如郭子仪是武状元,安史之乱时收复两京,多次击败回纥和吐蕃,稳定了唐朝的边境;王维被称为诗佛,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文天祥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张謇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等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