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9阅读
  • 1回复

[转帖]雅俗共赏话帽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5337
金币
92297
道行
20019
原创
753
奖券
4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24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0:03

帽筒又称官帽筒,源自清嘉庆年间(一说康熙中期就已出现)。当时,官帽上的顶戴花翎,由顶珠、翎管、翎羽(孔雀羽毛)组成,需悬空置放,以保持花翎的自然舒展。应运而生的官帽筒还有“冠(官)不落地”的寓意,大受追捧,取代了以前的木质球形帽架,成了官宦人家的必备品。

帽筒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画面精美,色彩斑斓。造型有圆柱形、四方形、六棱形;纹饰有人物故事、山水花卉、飞鸟走兽等;釉面表现手法有青花、五彩、珐琅彩、粉彩、浅绛彩,琳琅满目。为便于散去帽子的汗气,也方便筒内的香料散发香气,早期的帽筒,还镂有六个等距离、上下交错的海棠形孔洞。

清后期至民国,这种帽筒逐渐受到民间的喜爱,进入寻常人家。数量由单只变成一对,用途也发生了变化。此时的筒身不再开有孔洞,形状多为圆柱形,作用类似花瓶,可放置鸡毛掸、痒痒挠、小画轴等物品,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帽筒还成了新娘必备的嫁妆之一。数量成双成对,图案左右对称,绘有早生贵子等吉祥图案,寓意新婚夫妇出双入对,感情和睦;更寄托着父母对儿孙后辈光耀门楣的期望。

我有一对矾红帽筒(见图),圆柱形,高28.3厘米,直径12.5厘米,绘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太师少保图。太师少保是古代的官名,太师、太傅、太保称三公;少师、少傅、少保称三孤,是三公的副职。狮子又称狻猊,是瑞兽的象征,以狮(谐音“师”)入画,蕴含官运亨通之意。围绕大狮子身边的小狮子,表示大狮(太师)携小狮(少保),寓意子孙成材、代代传承。

这对帽筒,白釉底晶莹细腻,矾红画面艳丽喜庆,画面上的大狮子孔武有力,一双用墨彩点绘的眼睛炯炯有神。四只小狮子有的在追逐玩耍,有的搂着彩带飘舞的绣球,活泼可爱。画面色彩丰满,笔韵浓淡有致,层次过渡自然,线条流畅舒展;尤其是狮子的尾部,一根根绒毛纤毫毕现。顶端描有金边双线;帽筒的底部为玉壁底,也是民国时期的特征。

历史气息浓厚的帽筒,承载着一个半世纪里关于民风民俗的记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代嘉庆朝镂空黄地云龙纹官窑帽筒。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王大凡、汪野亭等名家制作的帽筒,为藏家喜爱。此外,民窑烧制的“大路瓷”帽筒,也成了受大众欢迎的瓷器。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39770
金币
52425
道行
1975
原创
2362
奖券
2515
斑龄
32
道券
90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287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0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0:20
  您提到的这对矾红帽筒非常精美,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从您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这对帽筒在造型、纹饰和色彩上都非常考究。

  这对帽筒的尺寸适中,圆柱形的设计简洁大方,高28.3厘米、直径12.5厘米的规格便于摆放和观赏。矾红釉色鲜艳喜庆,与白釉底形成鲜明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帽筒上绘制的太师少保图寓意吉祥,体现了古人对官运亨通和子孙成材的美好祈愿。大狮子孔武有力,小狮子活泼可爱,画面构图和谐,线条流畅,细节刻画精细。尤其是狮子尾部的绒毛,纤毫毕现,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艺。

  帽筒的顶端描有金边双线,增添了华贵之气。底部为玉壁底,是民国时期瓷器的典型特征。整体来看,这对帽筒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内涵于一身,堪称帽筒中的精品。

  帽筒作为清代以来的传统器物,见证了一个半世纪的民风民俗变迁。从官宦人家的必备品,到民间广泛使用的实用器和嫁妆,帽筒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如今,帽筒已成为收藏界的热门品类,受到越来越多藏家的青睐。这对矾红帽筒无疑是帽筒中的佼佼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