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收紧安卓开源“窗口”,华为鸿蒙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谷歌收紧安卓开源窗口事件概述
近期,谷歌陷入“安卓闭源”风波,有消息称安卓开源项目(AOSP)的更新将被转移至谷歌内部,不再面对公众开放。随后谷歌回应,并非要对安卓系统闭源,而是改成版本重大迭代时才开放源代码。此前,安卓系统更新是AOSP和谷歌移动服务(GMS)双轨并行,AOSP更新面向所有人开放,谷歌内部更新只对拥有GMS许可证协议的公司开放。但双轨更新带来版本错位问题,开源的AOSP版本迭代不如GMS高效,依赖AOSP进行二次开发的中小开发者对接GMS编程接口时易出现漏洞,谷歌打补丁又引发更多系统冲突。为此,谷歌决定将AOSP的版本更新纳入公司内部,新版本推出后再公布源代码,这意味着公众无法实时观察AOSP的更新进展。
谷歌对安卓系统的垄断现状
安卓系统是谷歌基于Linux内核开发的移动设备操作系统,主要包含AOSP和GMS两层架构。AOSP是彻底开源的开发项目,归属权不属于谷歌;GMS是安卓系统重要的配套服务,代码一直闭源。为控制安卓生态,谷歌在AOSP和GMS之间设置约束,手机厂商可无偿使用AOSP,但必须签订安卓兼容性承诺(ACC)和移动应用分发协议(MADA)等约束性协议,才能获得完整的安卓操作系统服务。而厂商是否符合协议要求由谷歌单方面认定,通过认定的手机才允许使用安卓标识。谷歌通过“ACC + MADA + GMS”强绑定的方式,获得了安卓系统的彻底控制权。这一商业模式体现了谷歌对安卓系统的垄断,《人民日报》也曾撰文批评谷歌的安卓系统是“假开源、真垄断”,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对中国手机厂商施加诸多限制和约束。
华为鸿蒙系统的发展与优势
在谷歌收紧安卓开源窗口的背景下,华为鸿蒙系统的“含金量”不断上升。去年10月,华为正式发布原生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 NEXT,不再依赖于安卓AOSP底座代码,实现了操作内核、编程语言、集成开发环境、AI框架和大模型等各环节的全栈自研,达成了国产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成为继苹果iOS系统和安卓系统后的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这使得华为摆脱了谷歌对安卓系统的控制,降低了被“卡脖子”的风险。对于国产手机厂商和消费者来说,鸿蒙系统提供了除安卓系统之外的另一种选择,增强了国产手机操作系统的自主性和安全性。
对市场和行业的影响
对安卓生态的影响
暂时来看,谷歌此次开源变更对当前的安卓生态影响不大。国产安卓手机厂商原本就是谷歌GMS的付费用户,AOSP变更开发流程不会对厂商产生直接影响,对消费者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但影响最大的或许是科技媒体从业者,他们原本可以通过AOSP补丁来预测安卓系统的下一步规划,如今这扇“窗口”被谷歌关上,今后的泄密和爆料可能会减少。
对华为鸿蒙的意义
谷歌收紧安卓开源窗口凸显了华为鸿蒙系统自主研发的价值。随着安卓系统开源的不确定性增加,鸿蒙系统凭借其全栈自研的优势,有望吸引更多手机厂商和开发者的关注。对于国产手机厂商而言,选择鸿蒙系统可以减少对谷歌安卓系统的依赖,降低商业风险;对于开发者来说,鸿蒙系统提供了新的开发平台和机遇,有利于推动国产操作系统生态的繁荣发展。
综上所述,谷歌收紧安卓开源“窗口”进一步彰显了华为鸿蒙系统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和价值,其“含金量”也在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