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阅读
  • 1回复

[数码讨论]DeepSeek成了“老中医”?AI能看病但也别迷信 |快评[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9714
金币
1334128
道行
1966
原创
2283
奖券
2397
斑龄
31
道券
8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72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2-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0:56



  在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诊疗场景,AI展现出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尤其被看好。图/IC photo

  近期,不少在AI工具上求医问药的帖子火了,DeepSeek化身“老中医”开药方。

  据封面新闻报道,2月20日,记者在DeepSeek上进行问诊,提出“鼻塞、不通气,但不咳嗽、不流鼻涕”的症状,要求开具中医处方。DeepSeek提出了导致该症状的三种可能性:鼻炎、外感风寒或肺脾气虚,并生成处方建议、煎服方法和注意事项。有人因此认为,AI要替代医生,砸医生的饭碗了。

  必须承认,AI工具在医疗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协助作用。AI可以瞬间解析数万份病例特征,捕捉人类难以察觉的细节,进而高效地协助医生诊疗。

  在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诊疗场景,如影像诊断、心电图阅图等方面,AI展现出的稳定性与一致性,被很多医学专家所看好。

  尤其是,当医生人手不足时,AI可以帮助医生完成采集病例等重复性工作,并提供诊疗思路,减少诊疗盲区。在基层,AI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对医生形成有力补充。也因此,深圳、上海等地多家医院都接入了DeepSeek。

  但也要看到,数据质量决定算法的精确度,当AI获取的仅是某地或某医院的病例数据时,就会产生很大的数据偏差,进而给出质量较差的诊疗方案。尤其当AI获得的数据本身不够真实或带有偏见时,就会导致算法偏见,让患者掉进算法陷阱当中。

  所以,AI给出诊疗建议,还需真人医生审核确认,不迷信于此,方能摆正人与工具的关系。更重要的是,AI无法像真医生那样体察情感,对患者给予鼓励和安慰。

  真人医生贴心的话和温暖的手,AI不可能拥有,而这恰恰是医学这门人文科学最为宝贵之处。AI尚不具备人类的情感,让其仅作为真医生的助手,医学才不至于失去应有的温度。

  在中医层面,更要避免AI喧宾夺主。患者的一句话,真正的老中医可以作出多种解读,并经由望闻问切等诊疗过程之后,给出更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中医在辩证施治方面极为讲究,一些症候的细微变化,中医诊疗或许就大相径庭。

  AI若忽视中医的这些特点和患者的差异性,很可能导致诊疗极不恰当,甚至给出完全相反的结果。中医是一门经验性极强的学科,其望闻问切需要医患更加近距离接触,也更带有诊疗的温度,AI在中医领域的应用,更要保持谨慎与谦虚。

  正因如此,一些地方在鼓励医疗系统引进AI工具的同时,也需清晰划定红线。比如,近日湖南省医保局就下发通知,严禁用AI生成处方。

  多地医院在引进AI工具时,也都明确将其定位为医疗辅助工具,一些地方还禁止AI用于首诊、危重病人处置及侵入性治疗决策等。这样的限制并非多虑,而是避免AI被滥用的负责任选择。

  将AI工具当成“老中医”也提醒,在当前互联网诊疗鱼龙混杂、直播间大量存在假医生的背景下,尤需警惕AI成为假医生“提升水平”和掩盖身份的工具,要对AI可能在网上被滥用等问题提前做好防范。

  医疗领域正确运用AI,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医疗机构要建立对AI工具的动态评估机制,及时校准AI可能导致的偏差,避免过度使用和盲目相信AI等现象。医务人员也需培养人机协作的新型诊疗思维,在善用AI的同时,守护好自己的专业判断力。

  在AI浪潮席卷全球并深度影响各行各业的背景下,患者也要破除对AI技术的迷思,建立对AI工具的理性认知。只有各方都能正确看待和使用AI工具,才能确保其合理运用于医疗,真正造福患者。

  撰稿 / 罗志华(医务工作者)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赵琳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9714
金币
1334128
道行
1966
原创
2283
奖券
2397
斑龄
31
道券
8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72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2-2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0:56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挑战

  近期,AI工具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诊疗场景中,AI展现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被许多医学专家看好。然而,尽管AI在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其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限制。

  1. AI在医疗中的积极作用

  高效解析病例:AI可以瞬间解析数万份病例特征,捕捉人类难以察觉的细节,从而高效地协助医生诊疗。例如,在影像诊断和心电图阅图等方面,AI的表现尤为出色。

  辅助医生工作:当医生人手不足时,AI可以帮助医生完成采集病例等重复性工作,并提供诊疗思路,减少诊疗盲区。在基层,AI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对医生形成有力补充。

  多地医院引入AI:深圳、上海等地多家医院都接入了DeepSeek等AI工具,以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2. AI在医疗中的局限性

  数据质量决定算法精确度:当AI获取的仅是某地或某医院的病例数据时,就会产生很大的数据偏差,进而给出质量较差的诊疗方案。尤其当AI获得的数据本身不够真实或带有偏见时,就会导致算法偏见,让患者掉进算法陷阱当中。

  缺乏情感交流:AI无法像真医生那样体察情感,对患者给予鼓励和安慰。真人医生贴心的话和温暖的手,AI不可能拥有,而这恰恰是医学这门人文科学最为宝贵之处。

  中医诊疗的特殊性:在中医层面,AI若忽视中医的这些特点和患者的差异性,很可能导致诊疗极不恰当,甚至给出完全相反的结果。中医是一门经验性极强的学科,其望闻问切需要医患更加近距离接触,也更带有诊疗的温度。

  3. 对AI应用的监管与限制

  明确AI的辅助地位:多地医院在引进AI工具时,也都明确将其定位为医疗辅助工具,一些地方还禁止AI用于首诊、危重病人处置及侵入性治疗决策等。

  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对AI工具的动态评估机制,及时校准AI可能导致的偏差,避免过度使用和盲目相信AI等现象。

  4. 患者的理性认知

  破除对AI的迷思:患者需要破除对AI技术的迷思,建立对AI工具的理性认知。只有各方都能正确看待和使用AI工具,才能确保其合理运用于医疗,真正造福患者。

  结语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其应用也需要谨慎和理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都需要共同努力,确保AI在医疗中的合理使用,真正造福患者。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