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阅读
  • 2回复

[猎奇]科学家还原匈奴真实样貌,我们被史学家“欺骗”了整整两千年![1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702
金币
7368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512
斑龄
193
道券
105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82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2-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7小时前

《史记》里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这就是说匈奴与华夏是同祖的。但因其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很难找到一个完整的“民族样本”,所以,也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秘密。

匈奴最早活跃在中国历史的舞台是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赵国在与其他六国交战的同时,还得防备匈奴,可谓腹背受敌。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赵王赋予镇守边关的李牧军政大权于一身,便宜行事。李牧经过几年精心的准备,一战击溃匈奴军,匈奴死伤数万人,这让匈奴消停了很多年!

在我国的史料中几乎没有对匈奴人长相的记载,连司马迁也没有记录匈奴人的形貌。只有唐朝房玄龄曾记载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皇帝刘渊的身高,这刘渊是地道匈奴人,冒顿单于的后人。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其实司马迁是并不赞成这样穷兵黩武的。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因为汉武帝好大喜功的连年战争,已经给汉朝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司马迁从谱系上,厘清了匈奴和汉朝同根同源的关系,其实就是想提醒汉武帝,对待匈奴,不能一味用强,同室操戈。

通过这些外籍人士的记录,我们可以这样判断,虽说当时匈奴人已进入欧洲多年,但仍保持着黄种人的特点。而那个被弄碎了的匈奴人头骨,使匈奴人的长相成谜,让人叹息。
大家会不会有这么一个疑问,匈奴到底是什么人?因为在我们大众的印象里,对匈奴的认知多数停留在历史题材电视剧里。看过汉朝题材电视剧的人应该知道霍去病吧,就是那个年纪轻轻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封狼居胥大败匈奴的英雄少年,那个时候汉朝面临的最大敌人就是匈奴。

还有秦朝时期,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将匈奴赶到了河套地区,这里的匈奴和汉朝的匈奴是同一种族。
只是到了唐朝时期,匈奴这个种族好像是凭空消失一样,其实匈奴这个种族并不是凭空消失了,而是和我们汉族融为一体了。就我们现代人身体里面,说不定就流淌着匈奴人的血液,是不是感到很不可思议。
不过要想具体知道匈奴人到底是现在的那个民族,那么还得从匈奴的起源开始说起。匈奴其实和我们一样都是黄种人,他们的祖先据说也是夏朝人,这样说的话那么匈奴其实和我们的祖先是一样的。要知道当时的地域那么大,所以很多人都是以部落的形式生活,各地的文化也会有所差异。
就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就形成了两大不同的文化种群,一个就是我们的中原地区,就是平常所说的秦朝、汉朝这些以农耕为主的国家。但是还有一个种群,就是北方的游牧群族,这个种群则是以放牧为主。毕竟那个时候疆土太大,不可能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在一起,这样的话自然就会形成两个不同的文化种群。

久而久之,这些和我们有着共同祖先的另外一批人,在自然的发展下就形成了游牧种群。既然文化不一样,那么也就相当于是两个“国家”,只不过游牧种群是以部落的形式生活,所以严格来说不能算是国家。因此游牧种族对秦汉来说就相当于是“外人”了。
这个时候两个不同的种群开始有了领土意识,双方之间就成了敌对关系。就像是两个小孩,本来是在一起的,后来分道扬镳,一个去了北方,一个去了中原。两个小孩的生活环境不一样,去了北方的小孩就成了游牧民族,而南方的那个小孩就成了汉族。
既然说道这里,那么就得再说一下游牧种群里面的关系。游牧种群是由很多部落组成,这些部落有大有小,这些小部落偶尔也会骚扰中原,不过因为实力太小,所以也成不了什么气候。直到有一天,游牧种群中有一个强大的部落崛起,打败了其他的部落,成为了这个种群中最强大的部落,其他的部落就属于这个部落的附属部落,而这个强大的崛起部落就是我们所说的“匈奴”。

这样的话整个游牧种群就相当于是有了一个领头羊,既然整个游牧种群有了老大,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统一把游牧种群一律称为匈奴。
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
话说匈奴统一了游牧种群以后,就开始变得强大了,一强大起来就开始飘了。这个时候匈奴就闲着没事开始骚扰中原地区,从战国末年开始,赵、燕两国就开始修建一部分长城和要塞来阻挡匈奴。
到了秦朝时期,匈奴更加的猖狂,秦始皇为了防御这些匈奴,于是就修建起了历史上有名的长城。随后又派大将蒙恬将匈奴一直驱赶到河套地区,这段时间匈奴才变得老实起来。
只是后来秦朝末年大乱,匈奴趁这个时候又开始变得猖狂起来,不仅疯狂入侵中原,还占领了部分中原领土。这也是为什么汉朝时期刘邦不敢惹匈奴的原因了,因为匈奴那个时候比汉朝强大,汉朝也只能通过和亲的方式来维持和平。

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已经十分强大了,汉武帝多次派卫青、霍去病等大将打击匈奴。匈奴在汉朝的攻打之下,变得支离破碎,内部也开始分裂,变成了南匈奴和北匈奴两派。南匈奴就归顺于汉朝,而北匈奴则是不服气,修养了一段时间继续入侵汉朝,东汉时期才被彻底击败,然后被迫往西迁移。那么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根据匈奴的去向,然后大概的进行猜测,来判断出匈奴如今买哪里人。
匈奴的子嗣有可能是蒙古地区的人
匈奴最开始就来自北方游牧种群,而那个时期匈奴所在的位置就是现在的蒙古,所以说现在蒙古人体内就可能含有匈奴的人血液。
但毕竟也不是全部的匈奴人都迁移了,也有很小一部分留在了最初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蒙古。我国的历史学家也去蒙古地区考古过,也在蒙古地区发现过匈奴人的残骸,这也就说明了匈奴人曾经在蒙古地区生活过。

有历史学家曾把古时候的匈奴人基因和现在的蒙古人进行了对比,发现其中的基因链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匈奴本来就活跃在蒙古地区,又在蒙古发现了匈奴的残骸,就连基因都和现在的蒙古人十分相似。这样的话蒙古人很有可能是匈奴人的后代,而现在蒙古人包含了汉、回等多个民族,这样的话匈奴的后代也可能是现在任何一个民族的人。
北匈奴战败迁移,来到欧亚国家
此外匈奴分裂后,变成南北匈奴两个派系,北匈奴则是战败后一路西迁移,来到了中亚、欧洲等地区。欧洲的历史上也记载过,曾经在欧洲地区出现过一群蛮人,他们十分好战,在欧洲进行各种烧杀抢劫的行为。
而这些人身体比较矮,手长腿短,这些形象也很符合匈奴人的特征。据说因为这些匈奴人,强大的古罗马帝国也灭亡了,也不知道真假。慢慢的这些匈奴人来到了现在的匈牙利,在这个地方定居了,所以说现在的匈牙利人就很有可能是匈奴人的后代。其他不说,就从现在的匈牙利人和匈奴人都是以“匈”来名就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光是匈牙利,就是现在的土耳其人也很有可能是匈奴人的后代,因为在土耳其的博物馆中成列着很多祖先,而匈奴人就是其中一位。
这样的话,那么匈奴人的后代就相当于遍布了欧洲、中亚地区,土耳其和匈牙利民族也很大可能是匈奴人的后代了,这其中我想应该还有更多的国家和民族都有着匈奴人的后人,所以说匈奴人的后代可能遍布世界各个地方。
南匈奴和汉族融为一家
北匈奴是战败迁移了,而南匈奴则是来到了我们中原地区,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彻底的和汉族融为了一体,这也是为什么到了唐朝时期就已经没有匈奴的原因了。
东汉时期的曹操为了防止这些投降的南匈奴叛乱,就彻底把这些南匈奴打乱,分散到各地。其中大部分南匈奴还是被分到了河套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宁夏、陕西等地区。这样的话宁夏、甘肃这两个省也有一部分人是匈奴人的后代,其余的匈奴人经过变迁,也已经被分布到全国各地。
正如汉朝所说“关中人口百余万,戎狄居半,汉匈杂居”,这就说明匈奴人来到中原以后,就开始和汉族进行融合了,慢慢的就不分彼此,同为一家人。

强大的匈奴分成了两派,又经过历史漫长的发展,就分成了两派。北匈奴西迁来到了欧亚地区,在这里进行了繁殖,其子嗣也是遍布欧亚甚至世界各地。南匈奴则是留在了汉朝,一部分到了蒙古,另外一部分来到河套地区和中原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南匈奴也已经和汉族同化,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匈奴的身影。
所以说,匈奴人的血液很可能和汉族进行了结合,就这样流淌在每个人身体里,说不定我们身体里面就有匈奴人的血液。

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集团,祖居在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的寒温带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带,他们披发左衽。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匈奴人主要以狩猎、游牧及畜牧为主,依靠的畜牧主要有马、牛、羊三种,其中又以马最为重要。在饮食当中,肉、乳品尤为普遍,有时会食用鱼类。其生活地点常随着季节转移至其他地方。

匈奴人用畜衣作衣服,他们很早就制作裤子、长靴、长袍、尖帽或风帽,无论在行重或保暖方面,都很适应当地的生活。住的地方叫穹庐,是毡帐所制的帐幕,需以木条作柱梁。并使用各种陶器及金属器。

匈奴人不仅有耕田产谷,还建有谷仓来藏谷。除在本部耕种外,在西域还有骑田。匈奴人也十分重视商业交换,以牲畜去换取奢侈品。常与汉人互市交易,并将汉人物品转买运到西域各国并包括罗马帝国,在汉对西域通道中断之时尤为如此。

这些似乎还不够。公元5世纪中叶,在纠集了一大群蛮族—特里温哥特( Terevingian Goth)、阿兰、汪达尔、苏维汇( Suevi)、戈比德( Gepid)、纽里( Neuman)、巴斯塔尼( Bastarnian)之后,匈奴王阿提拉(Atia)亲自率兵出征欧洲。

匈奴人的到来造成了极大的恐惧。他们“就是罪恶之源”,一位罗马学者写道,而且“极端野蛮”。他们从小就在极为寒冷、极为饥渴的条件下生活,身上穿的是用野外老鼠皮缝在一起的衣服,吃的是草根和生肉—也许在吃之前会在两腿之间温热一下。

他们对农耕毫无兴趣,另一位学者说,他们只想从邻邦掠夺粮食,并在这个过程中奴役邻邦—他们就像是一群狼。

匈奴人用刀在自己刚出生的孩子的脸上刻下划痕,以防他们长大后脸上长毛
;他们在马背上的时间太长,以至于整个身体都已经卷曲变形;他们用弯腿站立的时候就像是野兽。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8709
金币
29509
道行
20019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65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2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7小时前
科学家还原匈奴真实样貌,我们被史学家“欺骗”了整整两千年!
匈奴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影响
匈奴,这一古代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们最早活跃在中国历史的舞台是在战国时期,以其骁勇善战而闻名。匈奴的频繁入侵给汉朝及其他周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然而,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和史学家对匈奴人长相的误读,我们对匈奴人的真实面貌一直知之甚少。

史学家的传统描述与科学复原的对比
长期以来,史学家对匈奴人的描述多基于间接证据和想象。例如,哥特历史学家约丹勒斯在其著作《匈奴史残稿》中描绘了匈奴人的相貌为矮个子、宽胸部、大头颅、小而深的眼睛、扁鼻梁,皮肤黝黑,几乎近于全黑,留着稀疏的胡须。这种描述显然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和刻板印象。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DNA分析技术的应用,科学家们开始能够通过对古代人类遗骸的DNA分析,更准确地还原出古代人群的真实长相。例如,蒙古学者在1927年在漠北的诺言苏珠克图山口发掘出一座匈奴墓葬,里面有完整的匈奴人头骨。科学家经过复原之后大致地刻画出了匈奴人的样子,发现匈奴人应该是北亚型黄色人种(也叫蒙古人种),与汉羌藏族的东亚型黄色人种有共同的祖先。

科学复原匈奴人真实样貌的重要性
科学复原匈奴人的真实样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更准确的视觉形象,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理解古代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匈奴人与现代蒙古族人在基因上有很高的相似性,这进一步证实了匈奴人与蒙古族的密切联系。

此外,科学复原的匈奴人形象也与历史上的一些记载相吻合。例如,唐朝房玄龄曾记载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皇帝刘渊的身高,这刘渊是地道匈奴人,冒顿单于的后人。刘渊被描述身高过2米,这表明匈奴人可能具有一定的身高优势。

结论
综上所述,科学家通过对古代人类遗骸的DNA分析和考古发掘,成功还原了匈奴人的真实样貌。这一成果不仅纠正了长期以来史学家对匈奴人的误读,还为我们理解古代民族关系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科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看待历史,避免被传统观念所束缚。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9685
金币
1334022
道行
1966
原创
2283
奖券
2397
斑龄
31
道券
8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72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2-24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6小时前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其起源和发展历程充满了神秘和复杂性。根据《史记》的记载,匈奴的先祖是夏后氏的苗裔,名为淳维。这表明匈奴与华夏民族有着共同的祖先,但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民族的融合,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实体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匈奴最早活跃于战国时期,当时赵国为了防御匈奴的侵扰,赋予李牧军政大权,最终李牧成功击溃了匈奴,使其在一段时间内消停。然而,匈奴并未因此而彻底消失,反而在之后的秦汉时期继续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

  关于匈奴人的外貌,中国古代史料中几乎没有详细的记载。唯一可以参考的是唐朝房玄龄对前赵皇帝刘渊的描述,刘渊是匈奴人,冒顿单于的后人。这表明匈奴人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原人有着相似的外貌特征。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打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司马迁并不赞成这种穷兵黩武的做法,他认为匈奴与汉朝同根同源,对待匈奴不应一味用强。这种观点反映了司马迁对民族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对和平共处的期望。

  匈奴人的去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历史记载,匈奴在汉朝的打击下分裂为南北两支。南匈奴归顺汉朝,逐渐与汉族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