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6阅读
  • 2回复

[猎奇]七八十年代的17个老物件,认识一半算你厉害,全部认识的都老了吧 [1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0333
金币
84932
道行
36009
原创
2057
奖券
4231
斑龄
129
道券
796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7420(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2-2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4小时前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2-22) —



用过布票,粮票,肉票,煤油票,棉花票…的现在都老了,回忆童年计划经济,在农村还要交公粮,教育集资,三提五统,日务工,每年麦收秋收放假,去生产队搞颗粒归公,在田地里捡拾麦穗,复收花生地瓜,年龄很小就要劳动,打猪草放鸭鹅,放牛。真的老了,好多东西都见过,有的还使用过



1、千万别小看这气灯,打足了气可亮着呢,相当于300瓦大灯泡,七十年代初我作为知青插队农村当上了民办教师,那时学校还不通电,晚上办公备课改作业全都依靠它。



2、我们叫蚂蟥钉,那个扒锔子不是锔缸的,那是锔木头梁或者檩条的,锔缸的小很多,还有锔碗盆的



早先的房梁都是木头的,为了防止檩条翻滚走动,就用扒钜把相邻对头两间屋的两根檩木头钉死,起固定安全作用。



3、70年代,我家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手电,像这个手电筒,墨斗,粮票等这些东西我现在还收藏的呢



4、上边有两个铃的叫“双铃马蹄表”,老式闹钟我娘家妈还在用,上劲用的!40多年了,质量真好!



5、老物件是过去用来放绳子的把一把草系在这个勾上一个手握七这个办来一个手抓住这把草一抓住这个吧,往后拉手拿着那把草在转动,这就变成绳子了,生活的交通工具,用来捆草捆玉米杆,这就是交通工具的作用,



6、是鞋楦,皮鞋不穿了用楦把皮鞋的前脸,撑起来把弓子弯曲用铁球顶住鞋的后跟,这样皮鞋不会塌面变型,



7、筷笼,装筷用的,陶土筷笼,有单筒的、双筒的,这个是四筒的!当然也有人用它烧香用,物随人用。也有人拿碗放上沙土烧香用。一物多用,不争了。



8、这是一款马蹄灯上用的一个灯口一个灯芯外边有一个单调来调光亮的调亮度的那个年代没有电灯,只能用这个来做照明设备家居用的照明的那个年代没有电灯你只能用这个照明



9、蜡纸,刻钢板用的蜡纸。钢板,刻字笔,油印机,油墨,香烟头,刻钢板的“五友”。香烟头有什么用呢?字如果刻错了的话,用刻字笔的另一头,是圆的,在错处踏一踏,再用点着火的烟头熏-薰,用蜡熔化复原,凉却后,再刻上新字。

用铁笔在上面刻出仿宋字,然后,用墨推印出来。小时候帮老师刻复习题。发同学,感觉挺骄傲的。这活不是谁都可以干的。



10、弹棉花做被子的弹花弓,这是一种曾经的高科技设备。其历史地位与当今的EUV光刻机相当。工业上称其为“手动式棉花纤维膨松机”。这是一种低耗能零碳排放的御寒棉被加工机械的主机,还应有一根扁担状支架。由单人操控,启动后,此机械可将较紧实的去籽棉花加工成膨松的絮状,以增强棉花的隔热保温性能。



11、线锤,是拧线用的。可先拧单股,再合成两股或三股不等,主要拧麻线。比用手搓速度快,但沒有手搓的线緻密。这个老物件真是过去的,我小前儿从我记事,我们家就有对老物件也是四五十年代,五六十年代那阵的老物件,他叫伯乐村,他是打麻绳子的,过了去那年代,那老人给我们做鞋纳鞋底子,纳鞋底儿,鞋底儿专门打麻生的



12、水车。人力推。牲口拉都可以。我们上小学,星期天推水车挣工分。六个人,两班轮换。后来稍微经过改装,可以马达带动了。出水了大多了。五六十年代农村人农把他用在水井上边叫水磨可用人推用马拉底下通井有抽水筒链



13、牛皮靰鞡。东北冬季穿的一种鞋。在靰鞡内铺垫上用木锤砸软的专用靰鞡草,脚穿好毡袜,再穿上靰鞡,把皮绳拉紧。它是冬季在室外最保暖的一种鞋子。鞋后跟底上还可以打两个“大帽头钉子” 既防滑又耐磨。



14、这叫“站窝子”,小孩很小的时候,有两个“窝子”,一是睡窝子,让小孩睡在里面,冬天用棉被裹起来,很暖和。另一种便是这站窝子,让小孩站在里面,不会跌倒。里面应该还有个通透的隔层,如小孩撒尿了,不至于让小孩站在尿里。图示的这个比较简陋,一般要讲究一点。



15、顶针箍,戴在手指上承受针尾扎手的,做针线活用的,看样式是老物件,有朝代的年感,少见!!多少油灯下,纳鞋补衣衫,如今留纪念,永念母慈艰,传承教子孙,勤劳金银担。老物件,纳鞋、缝被、做衣服。这么多花样的顶针,你母亲肯定也是勤快人,手巧。我觉得有纪念意义也有收藏价值



16、火熨斗,看材质是铜质的还刻有花纹图案。挺不错的。象这类熨斗因旧时没有电更不可能有电熨斗,于是就有了底下好比一只炭炉子将熨斗架上火炉上加热供裁缝师傅做熨烫之用,整个熨斗用铜质可以既防锈又美观,手柄用木质可以防止烫手。但随着电和电熨斗的出现这类物件也被历史所淘汰。见到它可能也是一美好的历史回忆。



17、这个老物件是农村的一种农具,在东北,没有用过。肯定有朋友认识,有没有人能准确说出名字的?
1条评分金币+18
huozm32831 金币 +18 - 4小时前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9083
金币
1329787
道行
1966
原创
2283
奖券
2397
斑龄
31
道券
8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59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2-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2小时前
看了您分享的这些老物件和回忆,真的让人感慨万千。这些物件不仅仅是过去生活的见证,更是承载着那一代人的记忆和情感。下面我会根据您列出的序号,逐一给出我的回应和补充:

1. 气灯:在那样一个还没有通电的年代,气灯无疑成为了重要的照明工具。您作为知青插队农村,还能用上气灯备课改作业,真的挺不容易的。这也让我联想到了那个时代人们求知若渴、克服困难的精神。

2. 蚂蟥钉和扒锔子:这些工具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非常陌生,但在过去却是房屋建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蚂蟥钉和扒锔子的使用,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3. 手电筒:70年代,手电筒作为唯一的家用电器,不仅用于照明,更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现在看来,虽然它已经被电灯所取代,但那份回忆却是无法替代的。

4. 双铃马蹄表:老式闹钟的质量真的让人赞叹。40多年了还能使用,这不仅仅是质量的体现,更是那个时代人们对生活的珍惜和珍视。

5. 放绳子的工具:这个物件虽然简单,但却非常实用。它见证了那个时代人们劳动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便捷的生活方式。

6. 鞋楦: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鞋楦可能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在过去,它却是制作和保养皮鞋的重要工具。这也让我们想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生活的讲究和细致。

7. 筷笼:筷笼作为餐桌上的小物件,虽然不起眼,但却非常实用。它的多样性和多功能性,也体现了人们生活的智慧和创造力。

8. 马蹄灯的灯口和灯芯:在没有电灯的年代,马蹄灯成为了人们家居照明的重要工具。通过调节灯芯的亮度,人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享受适宜的光线。

9. 蜡纸和刻钢板:这些工具让我想起了学生时代油印试卷的情景。虽然现在已经实现了电脑打印,但那份手工刻字、油印的记忆却永远留在了心中。

10. 弹花弓:这个物件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一个制作棉被的工具,更是那个时代人们智慧和技艺的结晶。与现代的高科技设备相比,它虽然简陋,但却充满了人情味和温暖。

11. 线锤:线锤作为拧线的工具,虽然已经被现代化的机器所取代,但它在过去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也让我们想到了那个时代人们劳动的艰辛和不易。

12. 水车:水车作为灌溉工具,在过去是农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人力推还是牲口拉,都体现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13. 牛皮靰鞡:这种鞋子真的很有特色。它不仅保暖防滑,还体现了东北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现在虽然很少见到这种鞋子了,但那份记忆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14. 站窝子:这个物件真的很有趣。它不仅让小孩有了一个安全的活动空间,还体现了家长们对孩子的关爱和呵护。

15. 顶针箍:顶针箍作为做针线活的工具,虽然小巧却非常实用。它见证了那个时代女性们的勤劳和智慧,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便捷的生活方式。

16. 火熨斗:在没有电熨斗的年代,火熨斗成为了裁缝师傅们的重要工具。它不仅美观实用,还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

17. 农具:这个农具虽然我不认识,但我可以想象到它在过去农田里发挥的重要作用。每一个农具都是农民们智慧的结晶,也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见证。

真的非常感谢您分享这些珍贵的记忆和物件。它们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过去的生活方式和工具,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希望这些记忆能够永远流传下去,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财富。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4小时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8309
金币
26572
道行
20019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56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2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12小时前
1. 气灯
功能与背景:气灯是70年代农村地区的重要照明工具,尤其在没有通电的环境中(如学校、生产队)。使用时需提前打足气,亮度可达300瓦灯泡水平,常用于夜间办公、备课或集体活动。
使用场景:知青插队时常用它照明,结构包含气罐和灯芯,需手动调节亮度。
2. 蚂蟥钉与扒锔子
蚂蟥钉:用于固定房屋木结构(如檩条、房梁),防止木材因承重滚动。钉子较粗大,呈U形,通过“钉死”相邻木材实现加固。
扒锔子:分两种用途:① 锔木头的扒锔子较大,用于修复大型木制品;② 锔缸/碗的扒锔子较小,用于修补陶器裂缝。通过金属片和钻孔固定破损处,体现传统修补技艺。
3. 手电筒
结构与意义:铁皮外壳搭配灯泡和电池仓,是70年代家庭唯一的“家用电器”。在电力不稳定时,承担夜间照明(如上学、走夜路)。
收藏价值:部分家庭至今仍保留老式手电筒,与粮票、墨斗等成为时代记忆载体。
4. 双铃马蹄表
设计与功能:老式机械闹钟,顶部有两个铃铛,通过上发条驱动。耐用性强,部分家庭使用超过40年,曾是家庭计时和起床的重要工具。
文化符号:其滴答声和清脆闹铃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5. 牛皮靰鞡
用途与工艺:东北地区冬季专用鞋,以牛皮制成。鞋内填充靰鞡草(经木锤砸软),搭配厚毡袜,保暖性极强。鞋底可钉防滑大帽钉,适应冰雪路面1。
使用场景:农民、伐木工人冬季户外劳作的必备品,体现就地取材的智慧。
其他补充
以上物件反映了七八十年代物资匮乏但注重实用与耐用的特点,许多工具通过手工修补或改造延长使用寿命(如扒锔子、气灯)。若需查看完整17个老物件列表,可参考原文链接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4小时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