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7阅读
  • 3回复

[攻略]铁岭,辽北平原上的堂吉诃德 [2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8134
金币
25110
道行
20019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53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2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7:55

铁岭,一个你可能没去过,但不可能没听说过的城市。
李雪琴登上脱口秀舞台后,铁岭成为了中国的“宇宙尽头”。此时,距离这座“大城市”第一次在全国人民前亮相,已经过去二十年。在“Z世代”高学历的李雪琴之前,铁岭走出的喜剧教父是草根出身的赵本山
这种冥冥中的传承,无疑再次为铁岭打上了喜剧的烙印。然而,在遥远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真实的铁岭或许与你想象中的并不相同......

你也许从未到过铁岭,可从铁岭走出去的人,一定曾带给你笑声。
1999年,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的一句“大城市铁岭”,让这个小城声达四海。那些年的除夕,所有东北家庭都会在某一时刻挤在电视前,连鞭炮声都集体消失——因为“赵本山的小品要开始了,看完再放。”


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让铁岭这个小城从此闻名全国。
同一时间,东北喜剧迎来爆发期,《马大帅》《刘老根》《乡村爱情》等剧乘着这股东风而上。最火的时候,也曾有不少人抱着看新鲜的劲头,在《乡村爱情》拍摄地——象牙山打卡后又离开。
那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提到铁岭,外地人的印象都是剧里的样子:遇事不决,先上炕喝一盅,顿顿吃铁锅炖大鹅,业余爱好是二人转除此之外,再无其他。随着东北喜剧的落幕,铁岭再一次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


《乡村爱情故事》不仅将东北人的幽默展现得淋漓尽致,更反映出了东北农村近年来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状况。
直到2019年,音乐人董宝石和他的《野狼disco》横空出世,高喊出“东北文艺复兴”的口号。一时间,以东北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涌现,双雪涛、班宇、郑执为代表的“新东北作家群”,聚焦父辈下岗潮中的个体命运。小说《平原上的摩西》《逍遥游》《生吞》等作品,将时代创伤调制成铁锈味的悲喜剧。

《平原上的摩西》通过一桩出租车司机抢劫案,牵扯出改革开放、国企改制,下岗潮等历史事件,是20世纪末东北发展状况的文学体现。
其中最受笔墨偏爱的,是衰败工业废墟中的小人物。他们如何在垮塌的现实中生存,寻找并守护尊严,是文学作品的洞见症结的叩问。
从钢铁造钢琴的工业浪漫主义的《钢的琴》、“往前看,别回头”的《漫长的季节》,到二手玫瑰乐队的“大哥你玩摇滚,你玩它有啥用”,都是戏谑式的时代隐喻。
从大荧幕到小屏幕,这股复兴之风也刮到了短视频,大量反映东北文化和市井人情的优秀作品带来了泼天流量。东北开始从固化的地理概念演变为流动的文化符号,以短视频为载体向外扩散,冲击主流群体。

《钢的琴》也被称为电影版的《杀死那个石家庄人》,用悲喜剧的形态反映了东北当时沉重的社会问题。
从《马大帅》到《刘老根》,讲述的都是小人物在大城市摸爬滚打的故事,白描下的基层百态。他们创业过、破产过、即使在最难的时刻,也总能从生活里咂摸出一点黑色幽默。
回顾人气角色范德彪,这个能力追不上野心,总是出糗的中年人,年轻人却在他身上找到某种共鸣。他的“三不原则”(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被奉为职场圣经,“彪学”成为对抗内卷和焦虑的独特生存智慧。
吃蒜水小串,尽兴吹啤酒,走过范德彪的维多利亚,生活的狼狈好像突然也成了挺乐呵的东西,可以拿出来编成喜剧逗自己,于是天高地阔,又有了坦荡豪情。

《马大帅》刻画的群体,是世纪之交处于城乡差异之中的东北农民工,用悲喜剧的呈现方式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时代画卷。代表着辽北浪漫主义的范德彪,背后其实是严肃的现实主义。
如今,曾被他们逗笑的孩子都长大了,当童年屏幕中酸甜苦辣,成为一记回旋镖扎入成人生活,他们选择回到铁岭,这个故事初始的地方汲取力量,又在对文艺作品的“考古”中爆发出对铁岭新的热情,专程前来“朝圣”。

辽北范德彪
在铁岭,火车站是“朝圣之旅“的第一站,时不时有年轻人笑嘻嘻地摆出剧中的姿势,手指钩住提袋,挺胸抬头复刻经典机位。能俯瞰铁岭的龙首山也是打卡热门,山上松鼠颇多,个个蓬松浑圆。游客手捧花生去喂,它们并不畏怯,飞快叼起一个,风滚草般跑远了。

铁岭老式蒸汽火车 | ©视觉中国
面对反向打卡的年轻游客,上了年纪的本地人不免有些疑惑和好奇。在他们看来,铁岭实在“没什么看头”,但黑土地养出的好客,终令他们忍不住出言指点:“馅饼是馅饼,火勺是火勺,再配点豆浆羊汤啥的……哎呀妈呀,别干吃啊,噎吧?”
可是年轻人还是陆陆续续地来,举着手机,十块钱能把彩虹早市从头吃到尾。清晨,大铁锅掀开,麦香蒸汽是米白长龙,油炸糕的队再长也耐心排。
在烫口的街头小吃中,年轻人仿佛得到了某种心灵慰藉。大城市日复一日的奔波,精神空间被重复挤压,他们疲于应对复杂的社会规则,渴望能短暂地、不驯地调侃生活本身。“东北文艺复兴”让他们看到,原来二十年前从铁岭走出的喜剧,仍能回应当代青年普遍面临的困境。

东北早市最有烟火气,也最受年轻人青睐|©视觉中国
“考编热”“躺平文化”的盛行,是宏观进步下新一代精神真空的迷茫。青年人对东北乡土喜剧的解构,正是一种对精英叙事的反抗,一种对个体尊严的追逐。铁岭之所以能在这场“文艺复兴”中扛起冲锋大旗,正是来源于它堂吉诃德般的英雄主义。
本山大叔说,他的小品从不追求教育,大家一年到头接受教育,他就想让大伙儿乐呵。他做到了,铁岭也做到了。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看看铁岭人带来的喜剧作品,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毕竟“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
冲向风车的英雄主义或许无用,但它带来的勇气永不落幕。

为什么在东北一众城市里,唯独铁岭能够成为年轻人精神上的耶路撒冷?

在东北,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等工业城市已然形成了独特的现代都市风貌,然而,它们的精神内核却与乡土文化的精髓格格不入。反而是地处边缘的铁岭,成了原生文化的守护者。

铁岭地处辽宁北部,历史上是满族、朝鲜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在清代,这里是流放文人的重要地区,中原文化与本地游牧文化相结合,催生了兼具粗犷与细腻的乡土文化。

雾笼铁岭 | ©视觉中国
到了现代,铁岭经历的工业衰退与人口外流在客观上减缓了城市化进程,极大程度上冲淡了城市文化的影响。主观上,作为重要的粮食产地,铁岭拥有反哺乡土文化的根基——以农耕为主的传统社群文化
这种文化基因的留存,既是一种被动坚守的无奈,也是一种主动奔赴的选择。经济转型滞后,乡土文化成为铁岭人最重要的情感寄托,玄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


辽河牧歌 | ©视觉中国
潮汕、闽台人掷筊,东北孩子找“胡黄白柳灰”五仙。东北地区供奉五仙的寺庙不少,诸如铁岭的慈觉禅寺上仙殿,就供奉着有“最美胡娘娘”之称的九尾狐仙娘娘。据说这位九尾狐娘娘爱好杯中之物,供桌前摆着不少好酒。
但与其他城市不同,在铁岭,“看事儿”简直成了某种生活方式,堪比北上广心理医生。铁岭的“仙家”不仅解答婚丧嫁娶,还能指点职业选择、甚至投资决策,称其为“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心理咨询”


铁岭圆通寺塔|©视觉中国
“一个楼洞一个仙家”的独特现象下,越来越多的当地年轻人在玄学中寻求自愈,纾解焦虑,不为解决实际问题,只为得到情绪的安抚。遇到不顺的事,一句“你今年冲太岁/换大运/犯小人”,听者立刻能松口气。
毕竟是命中注定,避无可避,反倒叫人无话可说了。日子总得好好经营,不如多笑笑——毕竟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

神龛在森林中 | ©视觉中国
与玄学比邻而居,铁岭的另一个核心文化符号是二人转。铁岭作为东北二人转的核心发源地,由于处于多民族聚居区,吸收了萨满教仪式、单鼓艺术及蒙古族说唱等元素,形成独特的“辽北派”风格,被戏称为“千军万马,全靠咱俩”。
长期服务于农村百姓,演出场地在田间地头,二人转真实地反映着农民生活的悲喜,寄托着底层民众的情感宣泄。
在很长时间内,二人转都被污名化,刻上“低俗”的标签。事实上,二人转正剧的艺术价值很高,既有《张郎休妻》这样幽默热闹的拉场戏,也有催人泪下的《包公断后·别窑》,唱词极有情绪张力。

二人转|©视觉中国
至于诙谐幽默这一赛道,二人转更是无人可敌。不信去听听各个剧种的《马前泼水》,就属二人转版最俏皮利落,唱词诙谐机巧:
猪脑袋怎戴爷家的乌纱帽;
家雀骨头怎受爷家的蟒袍加身;
虾米腰怎扎爷家的横庭玉;
熊蹄子穿朝靴你丟啊丢死个人!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铁岭的二人转与玄学,本质都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对现实的自嘲与超越。二人转的嬉笑怒骂、小品的辛辣反讽,以及玄学中的“宿命论”,共同构成一套铁岭特色的别样哲学。我们能从中窥见当地人对无常命运的另一层理解:善恶有报,因果轮回,求个公平。

©视觉中国
白山黑水生不出扶风弱柳。东北男人有任侠气,女人更亮烈。姑奶奶的称呼,只能生长在这样的土地上。也正是有这样的土壤,才出得来萧红的《生死场》,出得来二人转中的泼辣旦。
更何况,乡土文化在铁岭绝非处于静止态,自2006年铁岭二人转入选国家级非遗后,政府便通过“绿色二人转”改革,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容。二人转从村庄到剧院,玄学从寺庙走向直播间,铁岭的文化生命力在于其包罗万象的主体性
甚至连标志性的红绿花色也并非土产,而是中苏蜜月期,苏联纺织品出口的产物。可在这里,红化为锅炉的烈焰,绿变作连绵的松柏。润物细无声地占据了文化一角,和其他无数外来文化一样,成为这片土地新的养分。

尽管名字里带铁,铁岭的高光却来自于煤矿。许多铁岭人的童年记忆中,家中总有人在工厂或铁路就职,火车的轰鸣如影随形。然而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政策调整,重工业在市场经济下猝然凋敝。大量企业关闭,工人下岗,属于他们的辉煌不再,一个时代结束了。
街道上,新店越来越少,老铺也门庭寥落,铁岭成为许多资源枯竭,又找不到转型方向的东北城市的缩影。经济发展不如人意,城市也没有新一线那样光鲜。造访此地的游客或许会失望,失望于目之所及的落寞。


重工业的时代终将落幕,铁岭的未来又将驶向何方|©图虫:星志来自纳尼亚、视觉中国
东北的冬天滴水成冰,铁岭被冻在泥土清腥的空气中,笨拙地保留着旧时代工业文明的坦荡与热情。
如今,调兵山成了全国最后一个能看到运行状态准轨蒸汽机车的地方。这更像是一个隐喻。当蒸汽机车文旅节上,四面八方来的游客,目送进入退役倒计时的东风4B再一次奔向苍茫雪原。所有东北人都在回想当年的荣光,同时又在期待,过去束缚这座城市的幽灵能重新变成拯救未来的希望。

平原上驶过的蒸汽机车|©视觉中国
2023年,铁岭迎来一批深耕新能源的国家项目,立足“煤电+新能源联营”的政策,期待着在未来彻底实现绿色能源产业升级。
2024年2月,南方遭受大面积冰冻雨雪灾害,暴风雪切断了陆空交通,时值春运,大量旅客滞留于站场港埠。很多网友高呼:“快去请蒸汽老祖!”廉颇老矣,但灾情紧急。东北两大铁路局派出多支列车,带着经验老道的车组人员,慨然奔赴重灾区。煤备足,水上满,北国列车抖擞着启程。
多年前支援全国的东北早已不复往昔,可当沉重的轰隆声再次响起,或许我们仍能透过厚重的烟气,梦一回激情燃烧的六十年代。

平原上的乡土记忆|©视觉中国
往昔老工业文明的记忆是浅礁,在新时代潮汐的冲刷下,终将彻底成为回忆。尽管与效益至上的互联网社会背道而驰。即使偶尔被一股热潮卷上岸来,随后终不免重新沉寂下去。但是铁岭还在努力深挖自己的乡土文化。
在直播经济的红利下,铁岭依托电商直播示范基地和程一笑,李雪琴等网红IP,推出《柔软的铁岭》等短片,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关注,成功将流量转化为消费力,仅在2023年五一期间,旅游收入达6.86亿元,更是大幅带动农产品销售,形成了“辽宁网红看铁岭”的核心竞争力,探索“直播+文旅+产业”的融合模式。


迷雾散尽,春意掩埋于土壤之下|©视觉中国
这座小城有过辉煌的过去,它的明天又会如何?铁岭人不知道。这些年,面对着从全民黑到全网夸,东北总是失语的。过去的黄金时代里,他们有钢炉,有铁轨,有轰鸣而过的煤车,无数人曾挥洒着汗水与青春。而今洪流过后静默如海,唯留吉光片羽。
这里的人们一如既往过着小日子,而作为标签的东北,正在被重重包装,作为一个概念贩售给市场。但是我们知道,文艺复兴,复兴的终究是过去的事物。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8134
金币
25110
道行
20019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53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2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07:56
铁岭:辽北平原上的历史丰碑
铁岭,这座位于辽宁省北部的城市,不仅是辽北平原上的重要节点,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段辉煌篇章的见证者。在辽代,铁岭地区因其战略位置和自然资源,成为了辽朝皇帝们春捺钵的重要场所,见证了辽代四位皇帝——圣宗耶律隆绪、兴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的足迹。

辽代皇帝与铁岭的春捺钵
辽圣宗耶律隆绪
辽圣宗耶律隆绪,作为辽国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间(982年—1031年)多次来到今天的白城一带进行春捺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狩猎和娱乐,更是为了加强对辽国东北路的安全控制。他在此期间设立了多个州郡,如信州、咸州和龙州,建立了重要的防御体系,为大辽国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辽兴宗耶律宗真
辽兴宗耶律宗真,是辽圣宗的儿子,他在位期间(1031年—1055年)也频繁来到铁岭地区进行春捺钵。在他的统治下,长春州城得以建成,这是白城地区历史上的第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市建筑,标志着该地区的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辽道宗耶律洪基
辽道宗耶律洪基,作为辽兴宗的儿子,他在位期间(1055年—1101年)继续沿袭了前两位皇帝的传统,多次来到铁岭地区进行春捺钵。他的统治时期,铁岭地区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辽朝东北路的重要地位。

铁岭的历史文化
铁岭不仅在辽代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它还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城市。铁岭以其雄厚的农业资源、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强大的电力工业,被誉为“辽宁粮仓”、“能源之城”。此外,铁岭还是一个英才辈出、人文荟萃的地方,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文臣武将和名士奇才。

结语
铁岭,这座辽北平原上的城市,不仅承载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段辉煌篇章的见证者。无论是辽代皇帝们的春捺钵,还是现代城市的繁荣发展,铁岭都在不断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正如堂吉诃德在文学作品中追求理想和冒险一样,铁岭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探索和前进,成为辽北平原上的一座不朽丰碑。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poli923

UID: 1382715

发帖
503
金币
43
道行
177
原创
16
奖券
2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415(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9-14
最后登录: 2025-02-2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10:12
黑土地上的明珠。二人转很有名气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8825
金币
1327928
道行
1966
原创
2283
奖券
2397
斑龄
31
道券
8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55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2-22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前天 18:12
铁岭:从“宇宙尽头”到精神耶路撒冷的传奇之旅

铁岭,这座在脱口秀舞台上被戏称为“宇宙尽头”的城市,实际上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从赵本山的小品到李雪琴的脱口秀,铁岭以它独特的喜剧标签在全国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真实的铁岭远不止于此,它既是东北喜剧的发源地,也是乡土文化的守护者,更是新时代转型的探索者。

一、喜剧的传承与烙印

- 赵本山时代:1999年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让铁岭一夜成名。在那个年代,赵本山的小品是除夕之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铁岭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中的“大城市”。
- 李雪琴时代:随着脱口秀的兴起,李雪琴以铁岭为背景,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让铁岭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种传承不仅体现了铁岭在喜剧领域的深厚底蕴,也展示了铁岭人幽默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东北喜剧的兴衰与铁岭的变迁

- 辉煌时期:随着《马大帅》《刘老根》《乡村爱情》等剧的热播,铁岭的喜剧文化达到了巅峰。这些剧集不仅展现了东北人的幽默,也反映了东北农村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
- 逐渐淡出:然而,随着东北喜剧的落幕,铁岭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外地人对铁岭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剧中的形象:遇事不决先上炕喝一盅、顿顿吃铁锅炖大鹅、业余爱好是二人转。

三、东北文艺复兴与铁岭的重新崛起

- 文艺复兴的浪潮:近年来,以东北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涌现,如《平原上的摩西》《逍遥游》《生吞》等,这些作品将时代创伤调制成铁锈味的悲喜剧,展现了东北人在衰败工业废墟中的生存状态。
- 铁岭的重新定位:在这场文艺复兴中,铁岭凭借其深厚的乡土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喜剧标签,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年轻人开始回到铁岭,探寻这座城市的魅力,铁岭也因此成为了他们精神上的耶路撒冷。

四、铁岭的独特文化符号

- 二人转:作为东北二人转的核心发源地,铁岭的二人转融合了多种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辽北派”风格。二人转不仅是铁岭人的情感寄托,也是他们自嘲与超越现实的工具。
- 玄学:铁岭的玄学文化同样独具特色。在这里,“看事儿”几乎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年轻人通过玄学寻求自愈和纾解焦虑,体现了铁岭人对无常命运的独特理解。

五、铁岭的未来展望

- 绿色能源产业升级:随着政策的调整,铁岭正在积极探索绿色能源产业升级的道路。2023年迎来的国家项目为铁岭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直播经济的红利:铁岭依托电商直播示范基地和网红IP,成功将流量转化为消费力,推动了旅游和农产品销售的发展。这种“直播+文旅+产业”的融合模式为铁岭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铁岭,这座曾经被遗忘的城市,如今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重新崛起。无论是喜剧的传承、乡土文化的守护,还是新时代的转型探索,铁岭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未来,铁岭将继续以它独有的方式,在时代的洪流中熠熠生辉。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