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7阅读
  • 1回复

[红楼梦]贾母才是真正的红楼死结,没人知道她的难,贾家史太君究竟是谁?[2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21
金币
547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512
斑龄
193
道券
105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79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2-21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5-02-17) —

我国四大名著中,唯有《红楼梦》有这么高的讨论度,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中最厉害的一本。
在《红楼梦》中有一个关键人物贾母,贾母是贾家地位最高的人,谁都得听她的话,那是不是就可以说,贾家之所以落得这样的结局,罪魁祸首其实是贾母?

史家大小姐
在《红楼梦》中,出现过一首歌谣叫《护官符》,无论哪个朝代,官都是最大的,官为什么还要别人来保护呢?
于是这首歌谣就告诉我们,官也要靠本地的大家族保护。
而这首歌谣里,就介绍了金陵当地的四大家族:贾家、史家、王家、薛家。

当地只有这四大家族,而古人成亲要讲究门当户对,因此在大多情况下,只能是这四个大家族之间联姻,因为别人根本不可能与他们门当户对。
不过那就有人要说了,林黛玉的父亲名为林如海,他就不是这四大家族的人,贾敏为什么会嫁给他呢?

有关贾敏和林如海的事,我们一会儿再说,现在先来说说贾母的事。
贾母就是这四大家族之间相互结亲的代表人物,因为她来自仅次于贾家的史家,而且她还是史家的大小姐。
不过她的丈夫也不是一般人,贾母的丈夫贾代善,是贾家的大少爷,第二代荣国公。

这两人可以说是真正的门当户对,只可惜贾代善英年早逝,贾代善的两个儿子又没有什么能耐,这就导致贾家的大小事务都落在了她这个主母肩上。
贾代善的早逝,对贾家的影响不可估量,可以说,正是因为他的早死,才导致了贾家的衰败。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自从他去世之后,贾赦和贾政这个儿子就没有了父亲,缺少父爱的孩子都会有点“不懂事”,这种情况在这两人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贾赦虽然沿袭了荣国公的爵位,但是不肯努力学习,自然不可能为皇上立功,这就导致荣国公的含金量在下降。

贾赦有爵位无官职,贾政有官职却不肯好好干,这就让皇帝对他们贾家越来越失望了。
要知道,贾家之所以能成为金陵四大家族之首,就是因为他们家与皇室有关系,如果连皇帝都看不上他们了,那么贾家也就离倒台不远了。

贾母也想让自己这两个儿子有出息,但是她忙于管理整个贾家,实在是忽略了这一点。
等她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不过聪明的贾母很快就又想到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虽然有些残忍,但是也能保证贾家的荣华富贵。

借花献佛
贾母觉得,自己这两个儿子是指望不上了,不过她还是个貌美如花的小女儿。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母最小的女儿,也是贾母最喜欢的女儿。
别看贾代善死得早,他的儿女可不少,贾母一共给他生了六个孩子,两个儿子、四个闺女。

两个儿子就是贾赦和贾政,四个闺女中只有最小的一个贾敏留下了名字。
贾敏小的时候,过得也是富家小姐的生活,而且由于她是最受宠的小女儿,上面有两个哥哥宠着,还有三个姐姐爱着,自然是非常幸福的。
贾母当时并没有将她送进皇宫的想法,只想让她嫁个好人家。

在机缘巧合之下,林如海遇到了贾敏,两人情投意合,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
林如海家里长辈也曾是王侯将相,而且他自己还是皇上钦点的探花郎,并且担任了巡盐御史这种肥差。
林如海并不是一个穷小子,他可是大有前程的人。

贾母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希望能通过与林如海的关系,延续贾家的富贵。但是贾母的这次打算落空了。
首先,贾敏嫁到林如海家里后,年纪轻轻便去世了,甚至没能给林如海留下一个儿子。
他们之前也不是没有儿子,只是这个孩子三岁就夭折了。

最终林如海身边只剩下了林黛玉这一个女儿。林如海并不是一个传统的人,他也没有因为贾敏去世而与贾家断了关系。
林家虽然也曾兴盛过,但是传到他这一辈的时候,林家已经衰落了,衰落到一家人只剩下林如海一个人,他一死,林家就绝户了。

不过对于贾母来说,林如海死还是不死,都没有什么问题。
因为贾母看中的本就是林家的家产,如今林如海已死,林黛玉只能来到贾府,林家的财产自然也就归贾府所有了。
其实贾母是吃了林家的绝户,只不过没有吃到多少,毕竟林如海不是个贪官。

就这样,贾母的第一个计划泡汤了,她本想靠着女儿与林家扯上关系,但是她没有想到林家居然也不行了,而且不光是林家不行了,自己的女儿也不行了,连带着林如海也不行了,贾母这才“被迫”吃了林家的绝户。
第一次“献花”失败后,贾母又有了第二个计划。

贾母想着,虽然皇帝不喜欢他这两个儿子了,但是皇帝一定会喜欢他的孙女。
于是贾母从小就开始训练贾元春,让贾元春熟悉宫里的规矩,将来再想办法把她送进宫里,获得皇上的青睐,进而保全贾家的富贵。
很明显,这个计划也失败了。

贾母的这次“献花”,明显是低估了后宫竞争的激烈程度,如果不是有老太妃保着贾元春,恐怕她早就死在皇宫里了。
贾元春回家探亲的时候,一直在哭诉后宫里不好的地方,但是她身边的贾家人却并不在意她的哭诉,只是高兴她当上了“贤德妃”。

但是从贾元春的待遇来看,她这个“贤德妃”名不副实,皇帝根本就不宠爱她,只是碍于老太妃的面子,才勉强封给她一个“贤德妃”的名号。
正常皇帝谁会给自己的女人起“贤德”这种名字呢?只有那种死了的人才会有这种名号。

第二次“献花”也失败后,贾母又开始了第三次计划,这一次她将自己最喜爱的“宝玉”献给了“宝钗”。
之前我们提到过,薛家也是四大家族之一,他们也是一个有钱有势的大家族。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贾母在前期是很支持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她并不想干涉宝玉的选择。

但是在后来,贾家日渐衰落,贾母必须想办法拯救贾家,于是她就将贾宝玉“献给”了薛家,希望能得到薛家的支持。
但是在林黛玉病死,贾宝玉也发了疯之后,贾母才发现,其实薛家的状况比他们也好不到哪里去,根本不可能为贾家提供援助。

贾母的三次“献花”:第一次将贾敏嫁给了林如海,但是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回报;第二次将贾元春送进了宫里,嫁给了皇上,虽然有点回报,但是并不能治本;第三次将贾宝玉献给薛宝钗的薛家,但是薛家也是自身难保。
三次计划都失败了,贾母已是油尽灯枯,不久之后便去世了…
1条评分金币+16
zhdf 金币 +16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2-1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8137
金币
25119
道行
20019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53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2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3:08
贾母的身份解析与“红楼死结”的根源
贾母(史太君)作为《红楼梦》的核心人物,既是贾府鼎盛时期的见证者,也是家族衰败的隐性推手。她的身份复杂性与历史隐喻性,使其成为书中“无人知其难”的矛盾焦点。

一、史太君的真实身份
显赫出身与政治联姻
贾母出身金陵保龄侯史家,是史公嫡长女,嫁入荣国府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成为国公夫人。她的婚姻本质是公卿世家的政治联姻,象征着贾史两大家族的权势结合。
诰命身份:作为国公夫人,贾母被尊为“史太君”,享有最高级别的诰命称号,这一身份赋予她在朝廷活动中的独立地位(如不冠夫姓)。
家族权力的实际掌控者
贾代善早逝后,贾母成为荣国府的实际掌权者:
长子贾赦:虽袭爵却沉迷享乐,被贾母厌弃后搬离荣国府;
次子贾政:虽受偏爱但仕途平庸,家族事务多由贾母决策。
二、贾母的三次挽救与失败
第一次挽救:联姻策略与权力延续
贾母试图通过联姻维系家族地位:
贾敏嫁林如海:将女儿嫁入清贵士族,但林如海早逝,未能带来实际支持;
宝玉与黛玉的姻缘:意图以黛玉的才情弥补贾府文化短板,却因家族内斗夭折。
第二次挽救:经济整顿与内部改革
抑制奢靡:曾削减开支、约束子孙挥霍,但贾赦、贾琏等人的堕落难以遏制;
探春理家:默许探春改革,却因家族积弊过深(如王熙凤放高利贷)无果而终。
第三次挽救:道德权威与家族凝聚力
以“孝”治家:通过自身威望凝聚家族,但子孙离心(如贾赦怨怼、邢夫人争权);
宗教寄托:借礼佛、斋戒等仪式祈求庇佑,终难抵挡皇权清算1。
三、“红楼死结”的根源:贾母的双重性
维系者与终结者的矛盾
鼎盛期的象征:贾母的亲历使其成为“活历史”,她的存在本应延续家族荣耀;
衰败期的推手:她的保守(如纵容宝玉逃避科举)和权谋(如打压赵姨娘)加速了家族分裂。
皇权与家族博弈的牺牲品
诰命身份的限制:虽为“太君”,却无法干预贾府政治危机(如元春失宠、贾赦获罪);
历史隐喻性:贾母的八十三岁高寿暗合贾府“八十三载兴衰周期”,其死亡象征旧时代的终结。
总结
贾母的“死结”在于她既是封建家族的维护者,又是其溃败的缩影。她的权力源自旧制度,却无力对抗新时代的冲击(如科举取代世袭、皇权打压外戚)。曹雪芹以贾母为镜,折射出封建大家族的必然命运:依靠联姻与权术维系繁荣,终因背离时代潮流而崩塌。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