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9阅读
  • 2回复

[猎奇]为何故宫每天5点准时闭馆?63年前的惨痛教训,没人敢忘 [1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0267
金币
82910
道行
36009
原创
2053
奖券
4231
斑龄
129
道券
796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7304(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2-19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5-02-17) —



1

故宫又名紫禁城,坐落于首都北京的中轴线上,这里曾经是明清两朝24位皇帝的皇宫,现在是国内外著名的世界遗产。

然而,故宫与其他景点相比,却始终有一个特别不同寻常的规定:

那就是不论春夏秋冬还是雨雪阴晴,每天下午5点一到,必定是准时清场。



冬季天黑的早还可以理解,但是夏季的这个时间,太阳还很高天也还很亮。

如此规则难免让人有些匪夷所思,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2

有人说是因为闹鬼,因为民间就一直流传着许多有关紫禁城的故事。

据说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这座皇宫之内发生过太多的残忍与暴虐,不论是宫女太监还是妃嫔大臣,随时都会在这里招来杀身之祸,五百年间在此枉死的冤魂数不胜数。



中国的古人向来深信“阴阳学说”,白天阳气重魂魄无法聚集,夜晚阴气重鬼魂无所惧怕,所以在紫禁城的夜晚,这些冤魂因为枉死而无法投胎转世,只能在深宫中辗转游荡。

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珍妃井闹鬼”的怪事。

清朝末年光绪皇帝宠爱的珍妃被慈禧太后虐杀于故宫的一口水井内,珍妃因蒙冤惨死,每个夜晚都会在井边哭诉冤情,凄惨之声让人撕心裂肺,后来这口井就被称为“珍妃井”,而“珍妃井闹鬼”的传闻也不胫而走。

据说如今每到夜晚,这口井里还会传来哭泣声。



然而这些让人背后阵阵发凉的“鬼怪魂魄”毕竟都是口口相传,再加上年代久远,也还没有看到过任何明确或肯定的证据,其真实性难免让人存疑。

然而有人确实在故宫看到过鬼。

3

30多年前秋季的某个阴雨天,临近下午5点左右,有部分游客选择在宫墙边休息聊天。

这时一个炸雷突然在空中响彻,随着隆隆而至的雷声,眼见着一道闪电从空中劈下,仿佛直接击中了旁边的一道红色宫墙。

正当人们还恍惚在刚才的雷鸣电闪中时,突然听到一串惊恐的尖叫:“那是什么?那墙上是什么?”



惊慌的人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乌云密布、天色阴暗的笼罩下,就在刚才那堵离闪电最近的宫墙上,已然闪现出了一排清朝穿着的宫女形象,而且她们还正在提着宫灯缓缓地走着。

在场的人都无比惊愕,事后回想起来都还是战战兢兢的。

目睹这件事的人还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宫女游行”。



这件事情被传播开来,到了最后,甚至有言论称“宫女游行”不是个例,每天晚上故宫都会出现。

这就导致不少人都认为故宫每天下午5点清场是为了预防这样的事发生。

由于造成了不小恐慌,故宫专门派了专家来研究此事,后来发现“宫女游行”完全是基于天气和空间物质相互作用的巧合。

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成因是宫墙内本就含有“四氧化三铁”这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类似于可以储存录音或录像的磁带的材质,如果没有特殊的外部力量,这种物质是比较稳定的,不会发生任何的异样。



专家们推测,历史上的某个时刻,在闷热阴暗的环境下,加上一道闪电的电流,瞬间将强大的电能传导向宫墙,而当时可能正巧也有一队宫女步行经过这里,于是借助于闪电对“四氧化三铁”产生作用,将宫女的影像印刻并记录在了宫墙内。

几百年后的同一个地点,同样的天气与闪电的作用下,将储存起来的这段影像“重放”了出来,被投射到宫墙上。

当时的这个答案是相对靠谱的一个学术解释,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科学进步与技术发展,不论是曾经的推测还是佐证的照片都有或多或少的质疑声。



既然还没有被科学完全证实,作为担当历史保护重任的故宫博物院肯定不会因为迷信而制定这样一条规则。

翻阅历史我们发现,在63年前的故宫曾经发生过一桩惊天大案,这会是“故宫下午5点清场”的真实原因吗?

4

1959年8月16日早晨,负责珍宝馆的管理员田义和对自己负责的管辖区域进行例行的巡查事,他突然看见养性殿大门敞开着,第三扇门上的一块大玻璃也碎了一地,田义和立刻意识到不妙。

他连忙将这件事上报,故宫的这一报告立刻引起了北京市公安局的高度重视,随即抽调骨干力量组成专案组迅速赶到故宫现场。

经过现场勘验后,涉案的被盗文物包括金册8页、宝刀5把,涉案价值高达100万。



盗贼在故宫内的多处地方,都留下了包括手印和擦破的人体组织在内的犯罪线索。

考虑到案情影响极其恶劣,这起案件被称为“新中国故宫盗宝第一案”。

案发后两个多月,20岁的犯罪嫌疑人武庆辉在天津落网,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追缴回的被盗文物只有金册5页和宝刀5把,剩下的3页金册下落不明。

这对国家文物造成的损害和历史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据武庆辉交待,8月15日他随身藏着一把老虎钳混入到参观故宫的人群中,下午4点左右,他进入了珍宝馆的南门,随后在夹道中的一个公厕内隐藏了下来。

太黑后,他蹑手蹑脚地翻越围墙,进入了养性殿的院落,踢碎大门上的玻璃后迅速躲在柱子后面观察动静。

确定无人便在黑暗中用老虎钳砸碎展柜,实施盗窃。

之后借助修缮建筑的脚手架上了围墙,几经辗转后从锡庆门附近逃出故宫。



1960年3月,北京市中院对武庆辉宣判:

其盗窃国宝并损毁变卖,性质极其恶劣,给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严重损失,犯有盗窃国宝罪,判处无期徒刑。

然而在其后的几十年间,不论是“闹鬼传闻”还是“故宫盗宝”,作为官方的故宫博物院始终没有给出“为什么每天下午5点清场”的任何解释和说明。

既然直接探究找原因,始终无法找到答案。

那反过来思考“每天下午5点清场”的规定可以为故宫带来哪些好处呢?

5

故宫的这项规定有着4点好处:

(1)能保障文物安全

在经历过盗宝案后,为了不给犯罪分子潜藏犯案的机会,实行比较早的下午5点清场规定,这样就为管理人员完成全面而系统地巡查预留了充足的时间,不至于产生因天色过晚而导致的盲点区域,最大限度地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2)保护文物不受光照伤害

故宫内的照明一直以来都是受到严格管制,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避免光线照射而伤害文物和建筑。

如果清场过晚势必需要增加相应的照明设施、延长照明时间,长此以往非常容易对文物和建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并且在昏暗的环境下,更容易给素质不高的游人留下破坏或伤害文物的可乘之机。



(3)方便对文物和建筑进行必要的维护与保养

故宫中的建筑几乎都是木质结构,而且已经伫立在风雨中数百年,为了继续保持建筑物的完整度,对它们进行每日的防火巡检。

为了抵御环境侵蚀和自然老化对文物的影响,每日对文物进行体检和保养也是必须的。

对于这些只能“精工出细活”的工作,只有每日下午做到及早的清场,才能够为文物保护工作者们,提供安静的操作空间和充裕的维护时间。



(4)确保故宫的卫生

故宫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巨大建筑群,殿堂庙宇、亭台楼阁密布其中,面对每天都要接待的数万游客,由此而产生的垃圾和废弃物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为了给第二天参观的游人们,提供一个干净整洁和安全的游览环境,前一天下午及早的清场,可以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完成环境保洁、废物清运和隐患排除。



除了这4点,还有类似于避免因清场过晚,容易发生昏暗环境下,游客在故宫中迷路的危险事故;如果不及早清场,当夜色降临后,各种故宫的诡异传闻,容易给“夜游”游客带来紧张恐慌的心理压力……

正是出于对文物还有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保护,故宫长期坚持“每日下午5点清场”的特殊规定。



故宫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院藏文物多达百余万件。

它既是我们国家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世界的共同遗产。

故宫的规划严整和宏伟壮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更是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一些特殊的规定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保护这座中国的瑰宝。
1条评分金币+16
huozm32831 金币 +16 - 02-1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7703
金币
21030
道行
20019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46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2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2-16
历史教训与安全考量
故宫每日下午5点准时闭场的规定,与1959年发生的“新中国故宫盗宝第一案”密切相关。当时,盗贼武庆辉趁夜色潜入故宫,盗走包括金册、宝刀在内的珍贵文物,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此案后,故宫加强安保措施,提前闭馆为管理人员留足巡查时间,避免因天色过晚出现盲区,降低安全隐患。这一历史教训深刻影响了故宫的管理规则。

文物保护的科学需求
故宫的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且馆藏文物对光照、温湿度极为敏感。提前闭馆可减少人工照明对文物的损害,例如光线长期照射可能导致颜料褪色或木材老化。此外,闭馆后工作人员需对建筑进行防火检查、修复维护,确保数百年历史的建筑群保持完好。傍晚清场还能避免游客在昏暗环境中无意间损坏文物。

游客管理与秩序维护
故宫日均接待游客数万,提前闭馆有助于分流人群,避免夜间因光线不足导致迷路或意外。同时,闭馆后需清理大量垃圾,维护环境卫生。若开放至深夜,不仅管理成本增加,还可能因游客疲劳引发混乱,影响参观体验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民间传说与科学解释
民间曾流传故宫“闹鬼”传闻,如闪电天气下宫墙显现清代宫女影像的“宫女游行”现象。专家研究指出,这是因宫墙含四氧化三铁,在闪电作用下记录并重现了历史影像,属于自然现象。故宫闭馆规定并非出于迷信,而是基于科学管理与历史教训的综合考量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2-1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8227
金币
1322769
道行
1966
原创
2281
奖券
2397
斑龄
31
道券
8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46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2-2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2-16
故宫每天下午5点清场的规定,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 保障文物安全:历史上故宫曾发生过盗宝案件,如1959年的“新中国故宫盗宝第一案”,因此提前清场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全面巡查,预防犯罪行为。

2. 保护文物不受光照伤害:故宫内的照明受到严格管制,以避免光线照射对文物和建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果清场过晚,可能需要增加照明设施和延长照明时间,这会对文物和建筑造成伤害。

3. 方便对文物和建筑进行必要的维护与保养:故宫的建筑多为木质结构,需要每日进行防火巡检和保养。及早清场可以为文物保护工作者提供安静的操作空间和充裕的维护时间。

4. 确保故宫的卫生:故宫每天接待大量游客,产生大量垃圾和废弃物。及早清场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完成环境保洁、废物清运和隐患排除,为游客提供干净整洁的游览环境。

此外,及早清场还可以避免游客在昏暗环境下迷路等安全事故,以及减少因夜晚诡异传闻给游客带来的心理压力。这些规定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故宫这座中国的瑰宝。
1条评分金币+4
huozm32831 金币 +4 - 02-1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