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宏伟的石刻大佛之一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矗立于凌云寺旁,宏伟的乐山大佛。这座佛像高达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威严庄重。其建造始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历时约90年,直至贞元十九年(803年)才竣工。在乐山大佛问世之前,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坐落在山西省太原市。这座佛像名为蒙山大佛,最早于北齐天保年间开始开凿,至少在公元559年之前已经存在,早于乐山大佛200多年。
蒙山大佛的开凿历史略显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根据《永乐大典》《太原志·太原县》的记载,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北齐天保二年,即公元551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根据嘉靖《太原县志》的解释,蒙山大佛的开凿发生在开化寺建寺之后,即在公元559年。总体而言,蒙山大佛与开化寺相伴相生,后者原名净明寺,于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被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改名为开化寺。然而,唐武宗李炎执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灭佛”政策,导致开化寺佛阁在这场浩劫中被毁,蒙山大佛遭受暴露在风雨中的命运。最大的浩劫发生在元朝末年。
北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当时的开化寺在公元895年和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两次整修之后已经恢复,还在这一年新建了两座高二丈的释迦牟尼舍利塔。然而,元朝末年的战乱导致这些建筑全部被毁。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蒙山大佛的佛首竟然凭空消失,史书中没有任何记载。历史学家认为,蒙山大佛的佛首就是在这个时期消失的,然而失踪的原因和下落至今仍是一个谜。
失去了佛首和寺庙的庇护,蒙山大佛彷佛成了一座被遗忘的废弃巨石。尽管在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晋恭王朱棡重新建造了开化寺,并更名为法华寺。但失去佛首的蒙山大佛却淡出历史舞台,逐渐被人们遗忘。直到1983年,一位名叫王剑霓的市政工作人员重新发现了蒙山大佛。王剑霓敏锐的观察发现,太原蒙山一带存在许多带有“寺”字的地名,而大肚崖这一地方引起了他的注意。通过调查,他发现大肚崖实际上就是蒙山大佛的胸部,高达15.75米。附近还有许多古寺遗迹。经过对当地秘史的查阅,他得出结论,所谓的“大肚崖”其实是一座巨大的佛像。
2001年9月21日,蒙山大佛被列为太原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年后,也就是在2006年,国家决定进行首次修复。整个工程于2008年竣工,同年10月7日,这座已经被遗忘了600年的巨大佛像再次面向公众开放。然而,那座消失的佛首究竟去了何处,至今仍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