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阅读
  • 1回复

[红楼梦]张道士为什么要抹着眼泪,3番2次提到已去世的国公爷?[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95443
金币
61130
道行
39038
原创
108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409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2-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3小时前


《红楼梦》中每一个小人物都是人精,在第29回,有个清虚观张道士出场,句句都是玄机,句句都带着目的。
这个张道士,是早年间代替贾母的丈夫贾代善出家的。
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个传统,比如一些富家公子的身体不好,就去找个贫苦的人家,替他去出家去修行。
张道士就是这样沾了贾家的光,从默默无名的小道士,一路高升做到了“终了真人”的位置。
但这个张道士,虽然身在道观,心却向往着名利场。
见到贾母后,他先是一番客套寒暄问好:无量寿佛!老祖宗一向福寿安康?众位奶奶小姐纳福?一向没到府里请安,老太太气色越发好了。
从这一句开场白,可以看出张道士非常懂人性,懂如何讨贾母的欢心。
像贾母这么富贵人家的老太太,什么都见过,又什么都不缺,唯一在乎的就是健康长寿。
所以张道士就不停地恭维祝贾母福寿安康。


贾母笑着回复,老神仙你好。张道士又说,托老太太的福,小道也还康健,别的倒罢,只记挂着哥儿,哥儿越发发福了。
这里的哥儿自然指的就是宝玉,贾母道,他外头好,里头弱,又搭着他老.子逼着他念书,生生的把个孩子逼出病来了。
宝玉的父亲贾政,一直逼着他读书考取功名,对这个儿子不是打就是骂,是100个不满意。
而贾母在一众儿孙里,最疼的就是宝母,对宝玉的爱也是最无私的。
她希望宝玉能健康快乐,至于别的她并不强求。
张道士投其所好,以贾母最疼爱的孙儿引入话题,接着又说,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
说着两眼流下泪来。
看到这里不得不对张道士的演技点赞,奥斯卡小金人奖不颁发给他就可惜了。
众人正谈笑间,他突然就提到了英年早逝的国公爷,接着又开始抹眼泪。
这一幕,跟当年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王熙凤的表现如出一撤。
当年凤姐拉着黛玉,说了句,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然后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论精明,张道士一点都不比王熙凤差。
贾母猛一听到丈夫的名字后,果然也是泪流满面,她说,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
张道士接着又对贾珍说: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
张道士为什么三番两次,故意提起去世多年的国公爷呢?当然是有目的的。
接下来才是重点,给宝玉说媒提亲来了。
张道士说,前些日子看到一位姑娘,年方 15,不但模样生的俊俏,而且聪明家底相当,想着哥儿也该议亲了,但不敢造次,想先禀告老太太。
要知道,贾府可是当时四大家族之一,如果张道士能替那家姑娘说媒成功,能得到什么样的好处不言而喻。


他之所以铺垫一大堆,先是说宝玉像国公爷,引起贾母各种思绪,然后又把自己跟国公爷关系说一遍 ,就是想表明,我是有资格来给宝玉说亲事的。
这时候如果贾母直接拒绝,肯定会落人口舌,说她忘恩负义看不起张道士和那家小姐。
做为贾家的大家长,贾母也是人精,更不是她自己说得那般,我老了不中用了。
她是这样回复的:上回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到再大一点再定吧。
你看,贾母厉害吧,玄学对玄学,道士来说媒,和尚说不太行,张道士只能闭嘴了。
贾母又接着说:你先打听着,只要模样好,哪怕穷点也没关系。
这后半句更是厉害,说得滴水不漏,既保全了张道士的面子,又坚守了自己的立场,任人怎么也挑不出毛病来。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贾母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与家族事务的智慧,更现了大家长的风范与谋略。
这也告诉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既要真诚待人,也要懂得运用智慧与策略,方能游刃有余,不失自我。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95443
金币
61130
道行
39038
原创
108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409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2-0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3小时前
张道士在《红楼梦》中的行为和意义
张道士的身份背景
张道士在《红楼梦》中的身份颇为特殊。根据第二十九回的描述,张道士实际上是荣国公贾源的出家替身。这一身份不仅赋予了他一定的地位和尊敬,也使他在贾府中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张道士与贾府的关系
替身的身份:张道士作为荣国公的替身,在贾府中享有一定的特权。他可以直接面对贾母、王夫人等重要人物交谈玩笑,甚至被称呼为“张爷爷”。
社会地位:张道士被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并且掌管“道录司”的印,被封为“终了真人”,显示了他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张道士为何抹眼泪并多次提到已去世的国公爷
张道士抹眼泪的原因
张道士在见到宝玉时,首先恭维其外貌和才华,随后突然流泪,这一行为背后有着深刻的含义。

怀念荣国公:张道士的眼泪可能表达了对已故荣国公贾源的怀念之情。通过提及荣国公,张道士不仅表达了对这位祖先的敬仰,也试图进一步巩固与贾府的关系。
与贾母的情感共鸣:张道士提到荣国公时,贾母也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这表明贾母对丈夫贾代善的深切思念,以及张道士的话触动了贾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张道士多次提到已去世的国公爷的意义
张道士多次提及已去世的国公爷,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忆,更蕴含了多重意义。

加强家族认同感:通过提及荣国公,张道士在无形中加强了贾府成员对家族历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暗示家族命运:张道士的话语可能暗示了贾府未来的命运,通过对比宝玉与荣国公的相似之处,张道士可能在无形中为贾府的未来命运埋下伏笔。
张道士的行为对贾府的影响
对贾府内部关系的影响
张道士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贾府内部的和谐与团结。

缓和家族矛盾:通过提及荣国公,张道士试图缓解贾母和其他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和不满,促进家族内部的和谐。
增强家族凝聚力:张道士的行为增强了贾府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使大家更加团结一心面对家族面临的挑战。
对贾府外部形象的影响
张道士作为荣国公的替身,他的行为和言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贾府在外界的形象。

提升家族声望:张道士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有助于提升贾府在外界的声望和地位。
树立良好形象:通过张道士的行为和言论,贾府在外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综上所述,张道士在《红楼梦》中的行为和意义是多方面的,他不仅是荣国公贾源的替身,更是贾府内部和谐与团结的重要推动者,同时也是贾府在外界树立良好形象的关键人物。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天人地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