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内的经济状况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缓解资源方面的压力,已经丧失理智的日本开始了疯狂的扩张计划。当时中国正处于晚清时期,懦弱的清政府腐朽不堪,昔日的大清帝国因没有赶上工业革命的列车而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日益增加。如此,拥有丰富资源的中国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列强步步紧逼,清政府步步退让。
20世纪初,日本与俄国为了瓜分我东北起了分歧,两国发动战争。当时俄国错误地估计了日本的军事实力,掉以轻心,导致最终战败。日本得以入驻我辽东半岛,而当时日本将辽东半岛成为关东州,因此,这批日军得名关东军。
不过,最终70万关东军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最终败于苏联。当时日本留下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可是苏联却没有带走。苏联将其送给了中国,八路军更是花了三天三夜才将这些装备全部拉走。
其实,关东军的得名主要是因为入侵我东北的金县和大连地区。起初,关东军战斗力确实强悍,最鼎盛的时候,关东军拥有80万兵力,并且装备精良。他们对外宣称百万大军,虽然有些虚张声势,但是其战斗力强悍也是确实的。
比如诺门坎战役就是一个例子。虽然最终以日本战败结束,但是苏联虽胜也是惨胜。难道是因为苏军的武器装备不如日军吗?当然不是。当时的苏军武器装备是世界顶级水平,拥有大批坦克、战斗机等装备,甚至包括兵力也远远超过日军,但是这些苏军却在诺门坎战役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是因为当时的关东军战斗力远超过苏军。
当时,日军的坦克数量只有苏军的七分之一,大炮数量是苏军的六分之一,而兵力只有苏军的三分之一。诺门坎战役发生在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区。按道理来说,这样的平原地带,正是方便苏军这些重武器的作用发挥。事实证明,高机械化的苏军,却没有因此而得到什么便宜。
这场战役下来,苏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却付出了25000多人的生命代价。而日军死伤的人数只有19000多人。尽管苏军装备精良,兵力充沛,但是也没能全歼关东军第23师团。之所以得到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当时的关东军,确实拥有超强的战斗力。那么后来,关东军又为什么会迅速败给苏军呢?
当1945年8月,苏军与日军再一次交战时,苏军做好了更加充分的准备。苏军集结兵力150多万,装备大型重武器,从东、北、西三个方面向关东军发起进攻。当时,指挥这场战役的是两位苏联名将。这一次,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惨败。与诺门坎战役时期的表现相比,几乎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区别。
在这次战役中,关东军70万人,有60多万人被俘,剩下的人在战场上被击毙。这一次,日军的战斗力为什么比诺门坎战役相差这么多?苏军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对手是曾经让自己的重型武器都无法大展拳脚的关东军。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当时日本全国已经被疯狂扩张的思想控制。其盟国都不建议同时攻打几个国家,但是日本却并不放在心上。按照当时日军计划的速度,他们很快就能重组全球国际形势,将各个国家重新排放秩序。不过,他们错误地估计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能力与决心。
1942年开始,日军就逐渐将主力部队从中国调离。那时候,他们企图在太平洋战场获利,将主力部队--关东军甲级师团,分散到了太平洋战场,当然,还有中国的华北、华中和华南等区域。如此一来,小小岛国必然在兵力和资源上都远远不足。
到了1945年初,关东军13师团被调往太平洋战场,不久后美军开始袭击日本,日本不得不集结兵力回国,与美军进行决战。这时候,关东军中又被调走了7个主力师团和大量的战略储备物资。
如此,昔日战斗力惊人的日本关东军已经外强中干。实际上,关东军内部已经分崩离析,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残在军中。随后,德国宣布投降,日本再次征召25万已经退伍的日军重新加入战斗。如此,关东军被迫扩充成为8个师团、7个混成旅团,此外还有1个坦克兵团和5个炮兵联队。看起来人数众多,实际上不堪一击。
此后,日军又继续从各方面征召,关东军虽然被扩充到了70万,但是战斗力已经今非昔比。疯狂扩张的表象之下,是日军资源的严重匮乏,和经济状况的严重不支。试想,如此拼拼凑凑的军队,如何能够打仗?
在这些关东军中,有的是已经退伍的军人,还有很多从日本紧急征召的老年人,甚至还有很多未成年人。到了这一阶段,日军已经到了朝不保夕的时候。因此,苏军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以风卷残云之势打败70万关东军。
之后的这些武器装备,苏军根本就看不上。很多武器被他们扔进了火炉,移作他用了。不过,当时中国的军事武器状况十分不理想。那时候我们国家武器匮乏,因此,苏军将这些装备送给中国,这5车厢的武器,还帮了我们的大忙,中国光是拉这些武器,都拉了三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