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尿液相对“干净”的观点
成分角度
正常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约占95% - 97%,其余成分包括尿素、尿酸、肌酐、氨等代谢废物,以及一些无机盐如钠、钾、氯等。从这个角度看,它是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排出形式,相对比较单一,没有像肠道内包含多种细菌、食物残渣等复杂的成分。
在肾脏的过滤和重吸收作用下,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血细胞等不会进入尿液(正常情况下),所以尿液不像血液那样含有多种细胞和复杂的生物活性物质,相对来说较为“纯净”。
无菌状态(部分情况)
在健康人的泌尿系统正常情况下,尿液在肾脏形成后,经过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的过程中,是处于无菌状态的。也就是说,刚排出体外的新鲜尿液如果没有受到外界污染,其中是不含有细菌等微生物的(正常生理状态下),这也使得它在某种程度上看起来比较“干净”。
二、尿液并非绝对干净
排出后易受污染
一旦尿液排出体外,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例如,在收集尿液样本进行检测时,如果操作不规范,周围环境中的细菌、灰尘等杂质就会混入尿液中,使其不再“干净”。
在一些公共卫生间等不卫生的环境中,尿液在便器内可能会接触到各种细菌,而且如果长时间停留未处理,尿液中的成分还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难闻的气味并滋生细菌。
体内异常情况影响
当人体泌尿系统发生感染时,例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疾病,尿液中会含有细菌、白细胞、红细胞等,此时尿液就不再是单纯的代谢废物溶液,而是含有病原体和炎症细胞的复杂液体,显然不能被认为是“干净”的。
某些全身性疾病也会影响尿液的成分,如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可能含有葡萄糖,肾脏疾病患者的尿液中可能会出现蛋白质等异常成分,这些情况都改变了尿液原本相对“干净”的状态。
所以,虽然尿液在某些方面有相对“干净”的特点,但不能简单地说尿液就是人身上最干净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