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苏男子刘海斌发现600万存单并试图兑换时被银行告知存单为假,进而引发的一系列争议,情况相当复杂。根据澎湃新闻、网易订阅和搜狐新闻的报道,这一事件可以概述如下:
刘海斌在2015年整理母亲遗物时发现了一张600万元的存单。他向江阴农商银行提出兑换请求,但银行方面认为这张存单是伪造的,并没收了存单原件。刘海斌是江阴农商银行的老员工,他在银行工作了20多年,因此银行方面对他的行为产生了怀疑。
银行方面认为,刘海斌可能利用自己在银行的工作便利,伪造了这张存单。他们提出了几点质疑:存单上的字迹难以辨认,没有存入日期和账号,且存款金额大写为手写,而当时的存单多为电脑打印。此外,银行方面还指出,刘海斌的母亲作为一个工厂的会计,不太可能拥有如此巨额的存款。
刘海斌坚决否认这些指控,并表示自己并不知道存单的真假。他强调,如果存单是假的,银行应该归还母亲的遗物。刘海斌还提到,他的母亲生前有投资股票和期货的习惯,这600万可能是她通过投资赚得的。
在争议过程中,刘海斌曾试图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但法院以涉嫌金融凭证诈骗为由驳回了他的诉讼。此后,刘海斌辞去了银行的工作,并继续与银行和公安局进行交涉。
至今,这一事件仍然没有得到最终解决。存单的真伪尚未得到明确证实,而刘海斌和银行方面各执一词,使得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关于遗产、诚信和法律责任的广泛讨论,也反映了金融机构在面对此类特殊情况时的处理方式和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