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看来,鸟类是一种很常见的动物,但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很独特的动物,比如它们全身都有其他动物所没有的羽毛,大多数鸟类都拥有可以飞翔的翅膀,而且多数骨骼中空,嘴巴与其他动物也不相同。从形体上看,两足行走的鸟类也和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差别很大。
但是如今地球上却有着至少11,000多种鸟类,那么这些鸟类都是怎样进化出来的呢?它们在生物发展史上又是从哪里起源的呢?其实直到今天还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科学议题。
而据央视新闻2月19日报道,一个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陆生脊椎动物基因组学研究团队针对现代鸟类的起源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认为鸟类的出现远早于6,500万年前的恐龙大灭绝事件,并通过5,500万年前的地球升温事件推动了海洋鸟类的出现,以科学性的论断揭示了现代鸟类起源之谜。研究成果已在日前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先前人们的认知是:现代鸟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恐龙时代,白垩纪晚期已经有一些似鸟类恐龙出现,但是6,500万年前的恐龙大灭绝事件促进了鸟类的发展,因为这些似鸟类恐龙已经长出了翅膀,可以在空中飞翔,从而能寻找到地球上适宜生存的地方,所以在灾难中生存了下来,之后经过不断的进化演变,形成了如今形形色色的鸟类。
然而,由我国江苏师范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导,美国哈佛大学以及美国佐治亚大学等参与的一项联合研究发现,鸟类出现的时间实际上要比先前认知的白垩纪晚期早得多。
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呢?该研究团队从124种多类别的鸟类基因组序列中提取到25640个不同遗传位点的DNA序列数据,并结合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化石记录,通过系统进化树构建、分子钟演化时间估算、地球地质演变状况、物种多样性分化速率等因素分析,重建了现代鸟类的演化历史和轨迹,从中有了全新的发现。
其中有一条重要发现是——在涵盖了近95%现代鸟类物种多样性的新鸟小纲中发现了一支全新的鸟类进化谱系,研究团队将其定名为“水陆鸟类”,它包含了大多数的水鸟和其近缘种类。
这种鸟类也与早期研究发现的陆鸟类共同构成了新鸟小纲的两大谱系。但是在这项研究中发现至少在晚白垩纪时期,这两大鸟类谱系其实就已经分道扬镳,而其时间远早于6,500万年前的恐龙大灭绝事件。
该研究同时还发现包括企鹅、海鸥等的现代海洋鸟类在距今约5500万年前受到过当时持续很久的一次全球大变暖气候事件(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的深远影响,而且这一事件对海洋鸟类的影响要超过6,500万年前的恐龙大灭绝事件。
总之,这一研究成果堪称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对鸟类演化的时间线产生了全新的认知,而且其中的诸多新发现都颠覆了以往的观念,给人们重新审视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佐证,并且提醒生物学家们研究鸟类的起源时间需要向前推进。
而且鸟类的演化模式也不是之前认为的快速进化方式,而是倾向于缓慢连续的进化模式。并且这一发现也支持了达尔文经典的物种演化渐变理论,还将环境的变化对生物多样性演化的影响提供了新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