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27269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5-01-22
- 在线时间33750小时
-
- 发帖293266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39038
- 道行39038
- 原创108
- 奖券30
- 斑龄0
- 道券3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27269
- 发帖
- 293266
- 金币
- 39038
- 道行
- 39038
- 原创
- 108
- 奖券
- 30
- 斑龄
- 0
- 道券
- 3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3375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22
|
—
本帖被 妞妞乐乐 执行加亮操作(2023-09-13)
—
朋友们会在胸前挂一个五彩丝线做的小网兜儿,里面装着一只煮鸡蛋。 大家要攀比一下,谁的蛋比较大,然后互相碰着玩,看看谁的蛋蛋壳更硬,碰了之后蛋壳不会瘪。 说到这儿,问题就来了。 鸡蛋可以放开吃么?过节一时开心,吃了3个鸡蛋,有问题么?老人孩子孕妇新妈妈,吃几个鸡蛋合适?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先要声明的是,鸡蛋不是一种危险食物。它的安全性是古今中外的人民都证明过了的。 它的营养价值,比大多数人想象中要高,而且已经被证明有很多保健成分,甚至……将来可能会被提升到健康食物的层次上。 我这么说,并不是想耸人听闻,而是基于目前为止的很多研究证据。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孕期和婴儿期的营养特别重要,这就是所谓「生命的前一千天」。 这个过程从备孕时就开始了,父母亲受孕的状况和孩子未来的潜能息息相关。一旦过了这个重要的窗口期,无论后面再如何努力,智力、体力、抗病力等方面都难以达到遗传所赋予的最佳潜能了。 在孕期,有些营养素格外重要。人们都知道铁、DHA、蛋白质等很重要,却不知道胆碱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益智营养素。 在DHA和胆碱供应都充足的时候,最有利于胎儿大脑的发育,未来婴儿的认知水平最高; 贫血的胎儿智力发育会受损,如果能够得到足够的胆碱,就能减轻缺铁对未来宝宝智力的伤害。 同时还有研究发现,孕期得到充足胆碱的宝宝,出生后压力应激反应较小,未来患各种慢性病的风险可能会因此下降。
我国对胆碱制订的适宜摄入量是男性每天500毫克,女性每天400毫克,孕期女性是420毫克。很幸运的是,胆碱并不是什么难以得到的东西,鸡蛋黄就是它的上好来源。 100克鸡蛋中的胆碱含量约为251毫克,一个去壳鸡蛋大概是50克重量,可以提供176毫克的胆碱,这个数量相当不少啦。即便经过煮、煎、炒等烹调处理,胆碱保存率仍然非常高。 根据美国农业部测定数据,带壳整煮鸡蛋的胆碱保存率是90%,水泼蛋是84%(胆碱易溶于水,有一部分跑到水里去了…),煎鸡蛋是85%,炒鸡蛋是84%(按原料重和烹调变化折算)。
另一种重要的健康成分,是叶黄素。 人们已经逐渐熟知,叶黄素是眼睛视网膜黄斑中的一种色素,它和玉米黄素一起,能够保护眼睛视网膜免受蓝光的伤害,保持敏锐的视力,预防白内障和视网膜黄斑变性等可怕的眼病。 不过,近年来发现, 充足摄入叶黄素和与玉米黄素,还能够影响到大脑神经的工作效率。而且,这两种类胡萝卜素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母乳,促进婴儿的大脑和眼睛发育。 在我国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当中,给叶黄素设定的「特定建议值(SPL)」为每天10毫克,最高限量是40毫克。 那么,什么食物是叶黄素的最好来源呢? 虽然在常见食物中以菠菜等绿叶菜中的叶黄素含量最高(绿叶菜褪去绿色就是黄色的),但如果考虑到实际吸收利用率,绿叶菜就不如鸡蛋啦。 按照美国食物成分数据库,如果吃一个鸡蛋,大约可以获得叶黄素+玉米黄素共0.33毫克,而且整煮蛋、水泼蛋几乎没有损失,炒蛋损失大一些,保存率约为82%(按原料重和烹调变化折算)。
几年前,我曾经给我们学校的某附属企业,一个以蛋鸡品种为主的企业,提出在鸡蛋黄中强化叶黄素的建议。只要在鸡蛋饲料中增加叶黄素的供应量,鸡就会在蛋黄中勤奋地积累叶黄素,然后呢,吃鸡蛋的人就可以轻松地得到这些叶黄素,然后——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就受益啦。 但是,后来这个建议就不了了之了,至今没有得到落实。好吧,可能是我提得太早了,人们还没有对叶黄素有那么深刻的认识。很多好事情,都需要有一个恰当的时机,第一个做的人,往往是最容易失败的… 总之,鸡蛋绝不仅仅是「没坏处」而已。毕竟是一种能够孕育小生命的食物,它的各种好处,还有待于人类慢慢地发现和赞赏。但是,我们不必等到所有秘密都被揭示出来,对于这样一种价廉物美、烹调容易、味道鲜美的食物,为什么不赶紧吃起来呢?
不过,还有很多人马上会问: 鸡蛋还有胆固醇呢……脑子好了,心脏坏了怎么办?我有高血脂能不能吃鸡蛋?我有糖尿病能不能吃鸡蛋? 好吧,先给大家答案: 只要烹调不油腻、不过咸,可以安心地吃一个带黄的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