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90阅读
  • 0回复

[美食文化]这些馋人的童年美味,有你忘不掉的回忆吗?[1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沙漠之虎

UID: 953340

精华: 1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116543
金币
6474
道行
5233
原创
76
奖券
1733
斑龄
0
道券
17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74340(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4-11-2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7
— 本帖被 chn001 执行加亮操作(2021-12-29) —
糖葫芦、鸡腿包、面线糊、炒椎子、酸汤鱼……

儿时单纯,总是很容易会被同样单纯的食物所吸引,有时是因为令人难以抗拒的香气,有时是漂亮鲜艳的色彩,有时则是因为代代相传的习俗……
比如北京胡同里的糖葫芦:

山东人想到就要留口水的火腿夹馒头:

令潮汕人念念不忘的姜薯甜汤:

还有“全国统一”的老式鸡腿面包:

这些,是属于大多数人的童年回忆。
除此之外,全国各地还有哪些令人垂涎的童年美味?

热腾腾的面线糊,冰冰凉的水果
提到难忘的美食,在我国东南沿海,浮现在闽南人脑海中的首先一定是面线糊的香气。
尤其是儿时跟家人一起围在桌边,面前摆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线糊,又馋又因为太烫无从下口的时候,那香味就变得尤其诱人。

深夜的闽南街头,许多路边摊冒出头来,锅炉升起腾腾热气——长大后,一碗面线糊会抚慰夜归人的心胃。
它大概是一道宜宵夜又宜晨食的民间小吃,以细面线、猪血等打底,起锅时撇一勺胡椒粉,鲜辛提味。
说是糊,其实面线糊更似汤羹。昏黄灯光下,熬得如汤羹般烂糊的面线汤在大锅里荡漾,稠而不面。鸭肉、芹菜珠、葱头油等一一落入锅内,闽南滋味就出来了。
吃面线糊,便免不了各种配料。

配料丰俭由人,胃口小的食客可讨要一碗清汤,食欲佳的,便凑在锅前,左挑右选,海鲜、醋肉、鸡杂、猪杂或是卤味,一同烫在面线汤里,竟有些说不出的温柔。
吃的时候别忘了来一根油条,酥脆油条吸满浓厚汤汁,五脏庙便会得到极大满足。
除了面线糊,在闽南,人们味觉的独家记忆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水果
闽南人对凤梨情有独钟,在福建和台湾地区,人们管凤梨叫作旺梨或者旺来(ông-lai),逢年过节总会买两只来祭祖,以求人丁财气两旺。

在福建人们小时候的记忆里,盛夏时推着三轮、卖着“旺来”的大叔,似乎总和装冰棍的保温桶一起出现在公园或是学校旁。卖冰棍的多是小孩或是妇女,他们手摇着“叮叮当当”的小铜铃,卖着一毛一根的糖水冰棍。买的人拿到手总会先吸溜一口,甜丝丝的冰糖水化在舌头。
嘴里舔着冰棍,鼻子却总被“旺来”大叔凤梨摊所吸引:大叔手里的削刀飞快地切去刺头叶柄,削果皮去“果眼”。

凤梨的果实淡黄,味甘酸,津沥芳香,是记忆里凤梨特有的味道。大叔麻溜地切成长条状后用竹签穿起,整齐地插在泡沫板上,等待嘴馋的小孩来花掉自己的零花钱。
受闽南人青睐的,还有一种叫番石榴的水果。
话说番石榴,因果实多籽,像国产石榴,又是源于国外,故得其名。在闽南,大家称其“拔子”,或受台湾影响,称为“芭乐”。

番石榴的味道香甜,令人心情愉悦,最喜软肉的番石榴,汁多肉嫩,入口即化。
而最怀念的,莫过于小时候走街串巷的流动水果摊,切了片、撒了酸梅粉的番石榴整装待发,小贩“丁零零”的敲击声刚起,一群小孩蜂拥而至,“指点江山”。

除了酸梅粉,辣椒盐也是番石榴的绝配。你是哪一派?
实际上,小孩子对于番石榴是又爱又怕,尤其是野生土长的番石榴,一口咬下,指不定一半的虫身在嘴中蠕动。父母倒是视其为宝,比如番石榴的嫩叶,摘下几片,搓上适量盐巴,泡上温水,正是个止泻的法宝。

椎树,树上树下皆是宝
如果你生活在广西近山的地方,童年回忆里,很有可能会有一种特别的“小零食”——椎子
小时候零食少,大部分零食是一些植物的果实,椎子是其中的一种。
椎树分红椎和白椎两种,而椎子是红椎树的果实。红椎树的树皮比较粗糙,材质坚实,耐磨,不易变形,不惹虫害,是造船和家具的上等材料。白椎树的树皮比较光滑,木质虽然坚硬,但易遭虫害,不耐用。
椎子包在硬硬的壳里,长得有点像迁西板栗,但个头小,只比黄豆稍大,大家都叫它“米椎”。米椎不香,没有太多吃头。放锅里炕烤一下,多出点焦香,撒上盐花,味道就会变得稍好。

椎子果。图源网络
在广西,椎树生长最多的地方是六万大山及其余脉。钦州市浦北县境内的五皇山是六万大山的支脉,这里距离北部湾100多公里,来自大海的潮湿空气越过六万大山的余脉,使这里成为最湿润的地方,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到63%。
五皇山海拔最高处只有700米。山顶除了小草,几乎没有高大的植物。然而,海拔400米处的山腰,却生长着全国最大的连片原始次生天然椎树林

椎树上有着炒来咸香可口的果实椎子,而椎树下,也有着让广西人念念不忘的美食——红椎菌
红椎菌每年只出现四次,每次大约一周的时间。因为气候的缘故,红椎菌每年出露地面的时间不尽相同。

遇上特别的气候,比如有的年份气温特别暖湿,农历三月中旬,椎树林里就已经冒出了朵朵红椎菌。但碰上天气暖得比较晚的年份,红椎菌也有可能农历七月才姗姗来迟。
新鲜红椎菌肥厚多汁,清炒或炖煮都上佳。广西村民的烹饪方式很朴素,鲜菇切片,只下姜、酒、盐素炒。他们认为这种做法才能品尝到红椎菌鲜甜的滋味。
现杀土鸡,姜酒略腌后下汤锅炖煮,出锅前十分钟才加入泡发好的红椎菌,做出来的红椎菌汤营养丰富,也是红椎菌香气最浓郁的时候。

酸,酸,酸!
对于苗族人来说,酸汤不仅是一种奇特的童年记忆,也贯穿整个苗族的历史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台江县,这里号称苗族人密度最大的地方,几乎全民都是苗族。所以,和侗族、水族的混居之地相比,这里的饮食习惯也更符合苗族传统。
在苗族人的记忆里,小时候每家每户都做酸汤,一年四季都吃酸汤,而且是纯正的白酸汤。

不放任何调料,只用白酸汤煮白萝卜——这是他们自己最寻常的吃法。酸味不重,但是绵长,喝一口汤,感觉全身都被激活,舒展、清醒。
最初的酸汤是怎么制作的呢?
很早以前,苗族人已经发现吃剩的食物放久了会变酸;淘米水放的时间长了,也能形成酸。最初酸的制作包括两种方式:淘米水加热,由霉根菌发酵而成;酿酒的时候,酒糟没发好,往里边不断添水,也能逐渐发酵、变酸。

苗族歌谣里唱道:“酸溜溜的汤哟,酸溜溜的郎,酸溜溜的郎哟听阿妹来唱,三月槟榔不结果,九月兰草无芳香,有情山泉变美酒,无情美酒变酸汤……”
围绕着酸,苗族人形成了一系列的酸食文化
酸菜:青菜吃不完,就把它洗了,晾干,放在坛子里,变酸;
腌鱼:如前所述,吃不完的鱼,就在鱼肚里加点糯米,放在坛子里腌上,发酸;
酸肉:直接把肉放在坛子里发酵;腌汤:最初也是用吃剩的肉发酵而成……
对于苗族人而言,食用酸汤不仅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习俗

祭祀祖先时,必须有酸汤鱼(在丹寨县,也会用酸汤煮猪头),而且不能放盐,只有酸汤煮的鱼和肉,才会保佑他们。不用酸汤,“挑剔的”老祖宗们是不认的。
女孩出嫁时,嫁妆里也会有两条煮熟的酸汤鱼,暗示繁衍子孙,也提醒姑娘不要忘了本,留有妈妈的酸汤,就要经常回家来;而男方,也必须用这两条酸汤鱼祭祀祖先,才表示祖先接受了这位姑娘。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不同的地区的人们记忆中的家乡美食也有所不同。
无论脚步多么匆忙,总有一种食物能带你回到童年时光。
1条评分金币+13
chn001 金币 +13 鼓励一下 2021-12-29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