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25阅读
  • 0回复

[妇幼专题]注意力不集中  背后的原因[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4295
金币
36700
道行
18937
原创
750
奖券
345
斑龄
0
道券
2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070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4-12-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4
— 本帖被 砂锅吊子 执行加亮操作(2021-12-14) —




以下内容说的是后天行为上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包括由于先天原因造成的注意力缺陷问题。
经常遇到家长问,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注意力不集中是比较容易观察到的孩子的外显行为,背后的原因有很多种。没有哪一种办法可以包治所有的注意力不集中。家长需要细致、敏感一些,不仅看到外在表现,也去探究一下背后的原因,标本兼治。
与拖延行为类似,当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时,他不会拖延,不会注意力涣散,而是非常麻利、专心。当发现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问题时,家长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考察孩子是否真的是注意力不集中。
考察以下3个方面


1
孩子的年龄
注意力集中,需要大脑对某一件事能保持足够的兴奋度。
当孩子年龄尚小、大脑发育还不完全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
曾经有位妈妈问专家:“我的宝宝1岁半,专注力不够,给她讲故事没讲几句就跑了。”不是专家也知道,1岁半的孩子本来就不该要求专注力。
一般说来,孩子的年龄和能力、事情本身能引起孩子多大的兴趣、事情的难度等,决定了孩子的注意力程度。
前述的例子中,不仅有年龄问题,还有兴趣问题。听故事要有足够的经验累积才能想象、联想故事的情节,1岁半的孩子离喜欢听故事、能听懂故事有一段时间。
2
孩子的动机
事情的难度、枯燥度,孩子的能力、意愿,成就动机是父母的安排还是孩子自己的目标,等等,都要纳入考察范围。


3
环境的干扰
曾流传过这样一段名人事迹,说那个人专门去戏台下看书,锻炼自己的专注力。但这种锻炼专注力的方式并不适合孩子。
在需要孩子安静、专注地做某件事时,家长应尽量去除环境噪声(如电视声音太大)、环境骚动(如周围的人活动过多)以及他人的干扰(如给孩子递水、问孩子饿不饿、写完了没有)。
不过,家长也要注意避免让孩子形成这样的观念,即当他写作业或做事情时,别人都应该放弃他们的事,给他创造条件。
前面讲的都是在行为层面上去考察孩子的注意力,如有问题,可以在行为上、认识上、环境上进行调整。
还有一种注意力不集中反映了孩子深刻的心理不稳定状态,要特别引起家长重视。
有一个7岁半的女孩,从3岁上幼儿园起,家里的变动特别多,先是姥爷住院,妈妈去照顾姥爷,把奶奶请来接送她,后来姥爷去世了,妈妈把姥姥接来同住。
接着舅舅家生小孩,姥姥去照顾舅舅家的孩子,这时奶奶身体不行了,于是表姑代替奶奶来看她。这些变故发生后,父母为了避免她担心,尽量不当着她讨论。


只有当大人讨论完了,解决办法出台了,才告诉她家里将要有什么样的变化。这个孩子是很聪明的孩子,她一直问父母为什么、出什么事了,但父母一来忙,二来认为跟她说不清,就都只告诉她没事,就这么安排的。
孩子只好自己不断地猜想,只要一听父母单独说话,她就一定会跑过去问怎么了。处于这种状态下,女孩怎么可能安心专注做自己的事呢?
影响孩子心理稳定度的女孩还有:父母间总是争吵,闹离婚;家里老人同住,经常有摩擦;家里有保姆、司机等成员,组成太复杂,而且经常更换;等等。有的孩子对外界的变化非常敏感,会联想到自身的处境和利益。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情绪上、精神上惶恐不安,注意力总是指向外界和他人,那么一定要找到原因,安抚孩子的内在世界,让孩子建立起“我是安全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被保护,被施以最好的安排”这样的感觉和信念,让孩子信任家长、依恃家长。
这一点不但比较难做到,甚至一开始家长就很难觉察到。这是父母的盲点和多年的行为模式造成的,也是心理咨询的目的之一,即揭示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来自互动的真相,增加父母的自我觉察和自我提升,从而带动孩子的心理建设走向正向且丰富
1条评分金币+16
砂锅吊子 金币 +16 - 2021-12-1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