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546371
-
- 注册时间2008-09-23
- 最后登录2025-01-20
- 在线时间26408小时
-
- 发帖70769
- 搜Ta的帖子
- 精华76
- 金币14498
- 道行5638
- 原创799
- 奖券5976
- 斑龄3
- 道券183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546371
- 发帖
- 70769
- 金币
- 14498
- 道行
- 5638
- 原创
- 799
- 奖券
- 5976
- 斑龄
- 3
- 道券
- 183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2640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1-20
|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10-13)
—
25°C旅游是清凉联盟重磅特色旅游IP。25°C旅游借助央视、抖音、快手、携程、高铁电视等传播平台、大流量、大数据等优质,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向全网推荐国内25°C最舒适的旅行宜居之地。不止旅行,25°C旅游头号玩家再次出发啦——上海,新场古镇。此时,恰好也是25°C,流水、小桥,白墙,青瓦,走进新场古镇,那些依溪而建的青砖木结构老房依旧在——,一早,与好友走进了这宁静、又具有烟火气的古镇,要了一碗色香味绝佳的混沌,拍美了,临河再泡一碗茶,静静地享受慢时光……心在忙碌中疲惫的你一直都放不下那份深藏于骨子里的对闲适生活情调的眷念。那么,找一段闲暇,自北京出发,一行头号旅行玩家达人,享受属于独有的舒适旅行生活情调,走进新场古镇、不知不觉发现这里还有这么多不可多得的美好。新场的古建之美——至今,古镇上多是古屋老宅。据浦东文保部门统计,新场至今仍保存着大小不一的100多户明清古宅院。建于清宣统年间的张氏宅第,四进式院落,吊角飞檐,雕梁画栋;新场大街南北长达1.5公里,巷道与建筑两侧早已斑驳的山墙形成“高山空巷”的意境;四条河道两横两纵,保留着把古镇划分为“井”字形格局的历史原貌。古镇河道两侧古民居绵延铺展,无论是旧时王谢的宅院还是平民百姓的陋室,但见老宅粉墙黛瓦。眼熟了城市的高楼大厦,以现代人的目光审视老屋,古朴的沧桑美被凸现。若早起赶来,还能在街巷的小铺子里吃到美味的下沙烧卖和海棠糕,买到最新鲜的蔬菜,耳畔又有涓涓流水,虫唧蛙鸣。新场在上海的古镇中别具一格,拥有“十三牌楼九环龙,小小新场赛苏州”的美誉,时至今日,依然能在古镇上找到盐文化的遗存和印迹。新场是浦东新区唯一的“全国特色小镇”、上海唯一入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江南水乡古镇”(与江苏、浙江共11个古镇联合申报),近年来正逐渐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的“古镇新星”。古镇的文脉之美——古镇源远流长,不来新场还真的不知道这一镇走出了三位两院院士——中国通讯教育科研泰斗叶培大、中国化学学科奠基人唐有祺、航天空间领域的一面旗帜黄培康。古镇的建筑穿越时光屹立在当下,在每一个时代,它们都在呼吸绵延,古建筑里,入驻了艺术家工作室,入驻了四库全书的展示空间,当地的土布非遗得到了重视与研究。如今,青年人的文化创意又带来最新潮的设计,在千年古镇灵感碰撞,古镇也年轻。古镇的盐文化之美——新场古镇被收入《四库全书》的《熬波图咏》记录了这座古镇古时完整的制盐工艺。古镇有着绵延800年的“盐文化”内涵。新场古镇因盐而成、因盐而兴;起步于唐,发展于宋,到元代达鼎盛时期。800年后,新场依然留存着古盐场的格局——河道的走向分布还是盐场通常有的建筑模式。新场镇区东侧的一条条港,保留着当年“灶港”的名称,自南向北分别成为一灶港、二灶港直至七灶港。这“灶”就是当年煮盐的灶。数十处昔日盐商的宅第院落遍布全镇;不少地名、桥名亦与盐场有关。古镇承传统、重弘扬的原住民之美——“新场古镇是浦东十八镇中文化特色保留得最好最完整的。”现在很多古镇开发都将原住民迁出,将古镇变成“摄影棚”,这种过度开发并非创新,值得警醒。古镇的文化遗产传习之美——古镇的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是在深入了解、研究新场文化的前提下,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古镇当地特色文化,打造的传统文化技艺展览、展示之所,力争为新场“文创小镇”的建设贡献更多力量。目前,基地邀请国家级手工雕版非遗项目传承人版刻了100多面新场的盐业工艺制作流程典籍,在四库书房进行展示。今后还将联合新场各种非遗项目传承人,在此陆续组织项目分享、展示、推广活动,并融入琴、棋、书、画、诗、书、茶、香等华夏传统文化要素,让受众学习、体验、分享。开发与古镇相应的文化遗产体验项目,以期唤起民众对新场昔日繁华的记忆,提升当地人民的荣誉感和文化认同感,进而吸引上海市区乃至国内外游客对文化底蕴深厚、文脉延续良好的江南盐乡新场的关注与向往,共同投入到新场的建设发展中来。四库书房创办人刘鹤然这样说。另外,古镇的非遗锣鼓书——中国锣鼓书艺术馆。锣鼓书古称太保书,发祥于浦东沿海,起源于汉末晋初,师祖许旌阳。明代,演变为“社书”。清嘉庆开始转型为“唱说因果”,成为“精唱传情巧点鼓的上海曲种,1956年秋改为“沪书”。1961年,更名为“锣鼓书”。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还有非遗琶艺术·浦东派,历久弥新。清乾嘉年间流传至今,经历代浦东派琵琶艺术大师的艺术积淀,形成独具浦东风格的艺术流派。琵琶在新场,早于元明时代已有流传, 浦东派琵琶在“琴、曲、技”等方面具有独到的功夫,文套,有《夕阳箫鼓》、《武林逸韵》、《月儿高》、《陈隋》;大曲为《普庵咒》、《阳春白雪》、《灯月交辉》;武套为《将军令》、《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平沙落雁》等。还有非遗灶花,承载着美好愿望。灶花,民间俗称“灶头花”、“灶壁画”,是南汇地区作为民居厨房的装饰画,在每家人家灶头的“灶山”(灶面)上,画上各种图画与图案,民间称之谓“灶头花”。 新场的建灶历史悠久,可见清代钦定四库《熬波图》中反映,现于元明时代,在下沙盐场就有“各团灶舍”、“起盖灶舍”之画页。相传,那时人们为求盐业丰收,在盐灶、家灶上作画。灶花画通常分人物画、山水画、动(植)物画、图案画等。早常见的,是在灶面上画“竹”寓意“祝(竹)报平安”,画“鱼”意味着“年年有余(鱼)”,画山水祈求“一帆风顺”(指画中必有帆船),塑“鹰、鸽”,反映着俚人心想“雄鹰展翅、和平吉祥”的良好愿望。灶花画经过历代深资泥工匠师的艺术积淀,逐渐提升为独具浦东民族特色的民间灶花画艺术,飘香着江南农村集镇的千家万户。古镇里的美,不知这些,还有原住民的朴实之美、桃源的水乡之美、还有爱情圣地之美,还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