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546371
-
- 注册时间2008-09-23
- 最后登录2025-01-17
- 在线时间26349小时
-
- 发帖70729
- 搜Ta的帖子
- 精华76
- 金币33086
- 道行5638
- 原创799
- 奖券5821
- 斑龄3
- 道券183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546371
- 发帖
- 70729
- 金币
- 33086
- 道行
- 5638
- 原创
- 799
- 奖券
- 5821
- 斑龄
- 3
- 道券
- 183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2634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1-17
|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08-14)
—
一个地方太美,到了怀疑现实存在的地步。那里一步一景,行游其间像浏览一幅画卷,所以人们称它为“画乡”。上世纪80年代,生活在瓯江之畔的丽水油画家们感觉到这里的风景与法国巴比松画家笔下的风景是如此地相似,于是借鉴了法国巴比松“画我家乡,走向自然”的创作精神,纷纷面对自然,对景写生,由此形成了“丽水巴比松画派”,古堰画乡由此名声远扬。瓯江是画乡的灵魂载体。画师的每一幅都上添附上了瓯江元素,它包围着画乡,为古街上的翘角楼映出一个个倒影,目之所及尽是清丽的颜色。瓯江本是浙江省第二大江,自西向东流,贯穿整个浙南山区。它发源于龙泉市与庆元县交界的百山祖西北麓锅帽尖,沿岸青山连绵。无人机视角下,瓯江的连环大S形状将盆地切割成一个个板块和独立的小岛,大大小小的船只穿梭其中,宛若游龙戏水,悠然自得。瓯江山水之韵酷似广西漓江,又因瓯江所流经的丽水和云南丽江重名,同样自然环境优越,有“浙江绿肺”之称,承载了许多美好期待。两地相隔2600多公里,名字都始于唐代,然而于久居丽江的次仁君来看,无论哪一个丽江的风景都是魔幻重量级的存在。初见古堰画乡,让人回想起儿时记忆里的诗酒田园。它的古朴体现在村口的参天大树,让游人对它1500年历史积淀深信不疑。遮天蔽日的香樟,就像一个时间机器的入口,它营造出的穿越氛围一下子拉近了与过往的距离。再往里走即是江滨古街,街头一座古亭子里传来咚咚敲鼓声。一个人,一面鼓,一副板,说唱艺人穿着长袍,梳着大背头,字正腔圆,唱着丽水鼓词。这是一门古老的地方说唱艺术,盛行于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上世纪初,丽水的鼓词艺人已经有了专门的行会,并且规定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在行艺人须在当地”夫人庙”聚集,举行专门的鼓词演出。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年代,古堰画乡的居民大都未曾走出过浙南的深山,他们探索未知的渠道基本靠这些鼓词艺人。百姓在鼓词艺人的传唱声中,看到了“春花行路百花香,蜜蜂蝴蝶细思量,闲言青松催八卦,风灯月下带裙凉”;看到了书生们“先读墨州百家姓,后读论语和诗经”…… 如今,听着鼓词,念起尘封旧事,丽水印象在鼓韵中变得立体而生动。一排排木结构楼房构成古街,一楼通常是店铺,二楼则为客栈。古街尽头是码头,伴随着船家的号子,画舫驶入江心,再回头环顾,古街又成了流动的风景。穿过湿地,登上岸,是一个古村落——堰头村。香樟树在此长成了森林,如同来到火影木叶村。碧翠的树荫之下,几位大妈挥动竹竿,跳起竹鼓之舞。踩着热舞的节奏,呼吸着古树芬芳,穿过街道,找到了古堰。古堰是通济堰。它调节着瓯江的节奏,梳理着沿江的美景。古堰画乡所在的碧湖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落差20米。通济堰根据这样的地理横截松荫溪,建通济闸引水入渠,开叶穴直通瓯江以排淤泄洪,架石函从干渠上方引走泉坑水以消除沙石冲积。这一套完整治水体系实现了自流灌溉,成就了碧湖平原中、南部四万多亩良田。通济堰是几代人的杰作。始建于六朝。县志记载,“宋代诗人范成大曾在处州任刺史、知州、知府,南宋乾道四年(1168)他主持修整通济堰,并亲自制定和撰写《通济堰碑二十条》,用短短十四行记言,以告来者”。画舫荡开碧波,划出慢时光。画匠的笔触在现实与幻想中游离,古堰旧事在瓯江淙淙的流水声中缓缓流淌……在当地人看来,这份宁静理所应当,可是对初访的旅人来说,才刚刚入戏,还不知道如何打开这份礼物,只好多住几天。有山水、有故事、有江湖,这样的丽水是你日思夜想的故乡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