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27269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5-01-16
- 在线时间33548小时
-
- 发帖29186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24439
- 道行39038
- 原创108
- 奖券30
- 斑龄0
- 道券3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27269
- 发帖
- 291863
- 金币
- 24439
- 道行
- 39038
- 原创
- 108
- 奖券
- 30
- 斑龄
- 0
- 道券
- 3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3354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16
|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07-03)
—
五岭以南,百粤之东,在这片土地上,稻田、池塘、流水及人家,随处可见。然而,有一个地方,寻常的田野村落,忽然在数十年间“高楼”林立。这些高楼错落有致地散布在低矮田间,又或是在隐秘的竹林里,共同构成了一幅幅奇特的乡村景观。自力村碉楼群 | 图虫创意© 这里,是四大侨乡之一,江门五邑。而这些在田野间略显突兀的高楼,则是深藏不露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五邑:指今广东省江门市下辖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个县级行政区。)碉楼建筑,汉代以降已有,主要用于监测和防卫,也被称作“炮楼”。碉楼作为一种传统建筑,在贵州、青海、云南、四川和广东等地均有分布。山谷里的藏族碉楼 | 摄图网© 尽管如此,提到碉楼,常常首先想到的还是广东开平。自2007年成功申遗以来,开平碉楼已经成为了著名的侨乡文化名片。看上去略有些“平平无奇”的它们,凭什么成为一项世界遗产?在这片乡土之地上,缘何建起数量如此多风格“奇诡”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走进开平碉楼与村落,打开侨乡文化群体记忆。立园里的华侨文化纪念馆 | 图虫创意© 开平地处珠江三角洲西缘,自古河网密布,地势低洼,水利亦十分凋敝,一遇上暴雨,便洪涝灾害频发。然而,对当地乡民而言,比无情天灾更可怕的是贪婪的人心。开平的稻田 | 图虫创意© 自明朝以来,开平地处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地的交界,反而成为了“四不管”地带。因此,当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乡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都受到了重大威胁。与此同时,来自外省的客家人也在不断进入五邑地区,常常与当地土著发生摩擦和斗争——土客械斗加剧了这片土地的动荡和不安。开平最早的碉楼便建于这个人人自危的时代。根据《开平县志·卷四四·古迹》记载:“瑞云楼……籍避社贼之挠。”“迓龙楼……以避贼者。光绪甲申,大潦,村人登楼,全活。”由记载可知,碉楼在防洪防匪上确有效果。这时,奇迹的序幕才慢慢拉开。开平早期的碉楼就是传统碉楼的模样,多采用砖木结构,外观十分朴素。三门里迎龙楼,原称迓龙楼,门两边刻有“迎猫瑞稔,龙虎气雄”楹联 | 图虫创意© 据统计,开平历史上曾建有3000多座碉楼,风风雨雨过后,现存1833座。然而,比较引人注意的是,其中有1490座修建于1912-1937年间。开平碉楼进入了建造的兴盛时期。为何是此时?为何是此地?1840年,英国一声炮响轰开了中国的南大门。此时,清政府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开平治安也一直未有好转。林则徐虎门销烟雕像 | 图虫创意© 由于地近南海,开平民众比起内陆人,有着海洋民族的开放性格和冒险精神。根据记载,最迟在16世纪末,已经有开平人远渡重洋前往东南亚谋生。19世纪中叶,美国、加拿大发现金矿,随后两国又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修建铁路,因此,两国急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由于本土人手不足,于是西洋大老板们纷纷来华招工。当时,江门五邑一带除了治安混乱,历经烟片战火后更是饱受官府压榨,农耕经济崩溃,经商也不堪赋税,对平头百姓而言,这样的环境实在是难以生存。于是,那些大胆的开平民众纷纷选择告别亲人,他们从香港、澳门登船出海,来到遥远的美洲“淘金”谋生。殊不知,等待他们的却是另一段血泪史。大老板们的招募,不过是把青壮年“卖猪仔”到遥远而陌生的国度当苦力。中国苦力横渡美国密苏里河(1870) | 纽约公共图书馆 华工在金矿开采、铁路建设中承当了最艰难的工程,为美、加等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约翰·麦德高州长曾称华人是“我们新获得的公民中最有贡献者之一”。华工们通常把“买田、建房、娶亲”作为人生目标,远在海外,日夜劳苦,只是为了让远方的亲人过上更好的生活。然不久,随着白人失业率升高,美、加等国的民众排华情绪逐渐高涨,华侨的生存环境随之日益艰难。而歧视性法令《排华法案》的颁布,更是剥夺了华工入境、申请眷属来美团聚、行业准入等多种权利。由于辛勤艰苦的劳动没有受到承认,华侨们期盼落叶归根的情绪渐浓,急忙加快将血汗钱寄回家乡的脚步,用以买田置地、修屋建楼、兴办实业。侨批,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 | 图虫创意© 然而,树大招风。随着侨汇的输入,侨眷和归侨的生活大为改善,这再次吸引了贼匪集中到开平抢盗。贼匪不仅劫掠财物,往往还掳人勒索,制造无数惨案。乡中的不太平让远在海外的华侨焦灼不安。这时候,碉楼的优势开始显现。匪风炽盛的日子,开平碉楼担任着重要的防卫角色。而这个时期的碉楼与传统碉楼相比,大相径庭,它们中西合璧,亦土亦洋,如今最著名的几座碉楼也都建造于这个时候。在20世纪上半叶,鹰村的宏裔楼为碉楼的兴建开了个头。“宏开基业富家国,裔传道义卫乡邦”,宏裔楼由鹰村旅美侨胞关氏一族二十余人发起并带头捐筑。建成后,里面装置了许多从美国购入的先进设备——发电机、探照灯、警报器及枪支弹药等。民国初年,因学校师生多为富家华侨子弟,学生们有什么贼匪们纷纷把目光放到学校里。某日夜里,一群贼匪大劫开平中学,掳走校长及师生共二十余人。他们掠人回巢时路过鹰村。当晚,在宏裔楼顶楼值班的团防队发现劫匪后,立即打开探照灯,敲响锣鼓,贼人在探灯下暴露无遗。乡民们抄起武器前来围追堵截。劫匪落网的时候,头目喃喃自语:“为什么去劫学堂,不是揾来书(输)吗?”开中师生获救的喜讯迅速传遍海内外乡亲,这场胜利给予了侨胞们莫大的鼓舞,他们兴建碉楼的热情更高了。赤坎镇关族图书馆。关氏是开平两大姓氏之一,另一为司徒氏 | 图虫创意© 这时候的侨胞,由于已经在西方社会生活数年,对西方文化开始有了一定的吸收和见解。因此,伴随修建碉楼热情而来的,除了汇款以外,还有西方先进的建造材料和技术以及西方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中西合璧、亦土亦洋的开平碉楼逐渐如雨后春笋般建起,为这片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瑞石楼外观上,既有中国传统的双喜装饰图案,还有古希腊柱廊等方建筑样式 | 图虫创意© 碉楼按照用途可分为三类。一是常建于村口或村外的更楼。它们多为独立建造的单体建筑,由全村成年男性昼夜轮班执勤,以监视村落附近的情况。如有异象,执勤必须及时拉响警报,打好防卫第一枪。如自力村的方氏灯楼,赤坎镇的南楼。赤坎南楼 | 图虫创意© 更楼的布局方式最为简单,首层平面只设置出入口和楼梯,其余的标准层仅设置休息用的床铺或几张桌椅。顶层用作防守瞭望,装置探照灯、铜锣等,同时还配有枪支、石头等防卫武器。赤坎南楼内部陈设 | 火华© 二是常建于村后的众楼(又称众人楼)。由村里人或同族人集资共建,或按股认购房间。当遇到劫匪或洪涝,集资者都可以进入楼内暂住。这采用的是由华侨传入的西方国家股份制,体现了公平、公正、公道的原则,同时还保证了碉楼建设速度与质量。如马降龙的天禄楼、立园的乐天楼。百合镇马降龙天禄楼 | 图虫创意© 立园,由旅美华侨谢维立建造,左起第三幢即为乐天楼 | 摄图网© 众楼进门即为门厅,一层设置厨房,标准层楼梯间两侧是若干个3-5平米的小房间,开窗小或不开窗,封闭感很强。顶楼同样用作防守瞭望。三为居楼,居楼由众楼拓展而来,通常由一家单独出资建成,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为一体。因为要用于居住,楼内的用房和设备一般都十分齐全。居楼的建造很能反映楼主的经济实力、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居楼常常成为楼主炫耀家财的方式。居楼一般楼体宽大,外部造型复杂、气派,如自力村的铭石楼,锦江里的瑞石楼等。锦江里瑞石楼,有“开平第一楼”之称 | 图虫创意© 富裕人家的居楼,内部陈设和用品一般华丽又洋气,有的甚至已经用上了马桶、浴缸、留声机等。曾经在碉楼里使用的留声机 | 火华© 为何说碉楼固若金汤,易守难攻?其一,碉楼门窗基本为铁栏、铁板,关闭后即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厚实的墙体和坚固的门窗可以抵挡枪击火攻。自力村云幻楼,由旅居马来亚华侨方文娴所建 | 摄图网© 碉楼的窗户 | 图虫创意© 其二,楼内设有多个射击孔,造型均为内大外小,有利于楼内的人进行观察和射击,与此同时,楼外敌人对这一切难以察觉。赤坎南楼射击孔 | 火华© 其三,顶楼四角一般建有突出悬挑的“燕子窝”,扩大了防御空间。燕子窝设有多方位射击孔,守卫者可在四角多方位对外射击,形成交叉火力。自力村铭石楼燕子窝外观。铭石楼是电影《让子弹飞》拍摄地之一 | 图虫创意© 燕子窝内部构造 | 火华© 面对防卫性极强的碉楼,匪徒往往束手无策,无功而返,碉楼很好地保证了侨眷及归侨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独树一帜,有人评价为“亦土亦洋”。从外部上看,主体沿袭的是客家土楼建筑特点——高墙、小窗、防御性强。而顶部及外部则大胆吸收西方古典建筑手法,如古罗马式、巴洛克式、哥特式等,形成了起伏有致的聚落天际线。塘口镇自力村碉楼群 | 图虫创意© 开平碉楼与中国同时期的其他洋建筑相比,虽然同样是受西方影响的新式建筑,之间却有着很大区别。沿海发达城市所建造的西洋建筑,多数是被动输入的结果,而开平碉楼,是侨民对西方文化主动吸收并因地应用的成果。开平碉楼在把西方建筑风格融入碉楼时,并不会严格遵照西式风格下的尺寸比例,而是让西式风格“迁就”我们。马降龙骏庐(西式别墅)外墙上,有西式风格的浮雕装饰 | 图虫创意© 一般,新修碉楼要先听“金主爸爸”楼主的意见,待楼主提完要求后就交给工匠施工。参与碉楼建造的工匠,大部分在广州等地建造西洋建筑时吸收过经验,又或是从华侨寄回的明信片中对欧美的建筑风格有所认识,因此,他们能够满足和实现楼主的要求。即使楼主让西方设计师画好设计图纸寄回开平,工匠们也不一定照做。碉楼走廊柱子上的西式浮雕 | 图虫创意© 在施工过程中,这些由西方设计师操刀的图纸常常会被乡村工匠修改,出乎意料的是,华侨楼主通常不会反对这样的改动,他们曾在书信里提到:“要视乎实际环境而定,最好还是参照当地情况,承建商自己应有主意。”从内部看,开平碉楼在布局中依然采用传统民居的“三间两廊”式,家具也以传统的木制家具为主,楼内还必须设有供奉祖先牌位的神龛、神台,这些都是华侨以传统文化为主的一面。自力村碉楼某层厅堂 | 图虫创意© 碉楼内景 | 摄图网© 这些看上去“不三不四”的建筑风格,恰是开平碉楼的生命力所在。不规范的西方建筑风格“碎片”,背后蕴藏的是五邑侨乡民众的文化创新能力。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面对所谓“先进”文化最优雅的姿态。走过那个华工被压迫、排挤最严重的时代,中国也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这时,华侨已经不再大量兴建华丽的碉楼,“碉楼热”逐渐消停。但是,那些“过时”的碉楼,发挥了比以前更大的作用。赤坎南楼七烈士纪念雕像及南楼 | 图虫创意© 位于赤坎镇的南楼由司徒氏一族所建,南临潭江,北靠东滘龙公路,是扼守潭江和陆路脚痛的要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数万日军沿潭江向广州方向撤退。为了顺利通过潭江,日军必须要占领南楼,攻陷赤坎古镇。在这场拉锯中,日军企图偷袭,但他们的阴谋很快被司徒氏自卫队发现了。于是,楼内的七名队员:司徒煦、司徒昌、司徒旋、司徒遇、司徒耀、司徒浓和司徒炳,以机枪、步枪和土 炮为武器,经过两天两夜的阻击,终于成功阻截敌人,日军通过潭江的计划失败了。南楼遭到日军轰击后留下的炮弹孔 | 火华© 见水路不通,他们改从陆路攻占赤坎,包围了南楼。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附近驻守的正规军竟然弃守而逃,还在南楼的自卫队得不到救援,只能困守南楼。几天下来,日军不断使用迫击炮进行轰击,但坚固的南楼依旧岿然不动,如同自卫队坚守的决心。面对日军各种重金、不杀的条件,自卫队员一一拒绝,到了第四天,自知已无法突围,七人便在楼内写下遗书,誓与南楼共存亡:“我等保守腾蛟,历时四日来,未见援救,敌人屡次劝我们投降,我们虽不甚读诗书,但对尽忠为国为乡几字,亦可以明了。现在,我们击毙敌人十六名,亦已有相当代价。……自杀于腾蛟南楼,留语族人,祈在敌退后,将此情形发表报纸上,则同人等死心甘矣。”南楼里,墙上的烈士遗书笔迹 | 火华© 迟迟难以攻下南楼的日军终于在第八日恼羞成怒,向楼内发射毒气弹,导致七名队员中毒昏厥,落入了他们的手里。随后,日军对他们百般折磨。根据军事法庭起诉书记载,日军在赤坎司徒氏图书馆前对自卫队员们施以灌水酷刑,随后分别肢解,并将残尸断肢弃于河中。乡民们打捞遗体时,看到烈士们死状惨酷,伤心欲绝,而队长司徒煦的遗体更是永远留在了潭江。如今的潭江,架起了大桥,两岸灯火璀璨 | 图虫创意© 望向如今的南楼,斑驳的炮弹痕迹,密密麻麻的子弹孔,无不向我们述说着当年的残酷战争。如今的和平,全靠无数烈士不惜性命的坚守。开平碉楼作为一种实用型建筑,在社会治安渐趋稳定的情况下,已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如今,仅仅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景点供人们参观。有的碉楼甚至在风吹雨打和疏于保护中变得有些破败,黯然失色。有的本地人认为:“都不知道碉楼有什么好看的,都是那样啊。”“再烂也是祖屋,但世界遗产不应该是像故宫那样的吗?应该是历史很久的,很宝贵的那些。碉楼我们从小住到大,看到大,到处都有,又破破烂烂的”如今的开平已经不再需要碉楼的保护,它代表的是“过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未来”。只要碉楼还在,就能唤醒那些久远的华侨历史记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艰苦逆流中勇于开拓和冒险;在国家危难之时,心系同胞,共同奋战。开平碉楼与村落 | 图虫创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