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92阅读
  • 0回复

[猎奇]这座江苏小镇太牛了,承包了全球30%的小提琴[1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沙漠之虎

UID: 953340

精华: 1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116687
金币
8501
道行
5233
原创
76
奖券
1745
斑龄
0
道券
17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75585(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5-01-1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7-03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07-03) —


最近老艺术家游江南,没想到偶尔逛到一个小镇,那里四处飘着小提琴的声音,后来打探发现这里藏着“中国小提琴之乡”——江苏省黄桥镇
这一串数字很惊人:这里每年能生产70多万把提琴,它们大多被销往90多个欧美国家,占了全球市场的30%,也就是说,全世界每10把小提琴里,就有3把的出生地在这里。

△黄桥古镇,隐藏的小提琴之乡。
黄桥镇被人们叫做“东方的克雷莫纳”。多年来,黄桥人闷声不响在提琴制作上倾注感情。虽然黄桥在江苏小镇里不算有名,但是学小提琴的人总会听说过老品牌凤灵乐器,或者知道黄桥、溪桥一带多产乐器。
‍‍
这座小镇就像大隐隐于市的武林高手,让我不禁好奇起来:一个从前靠“黄桥烧饼”出名的普通小镇,跟小提琴似乎没有半毛钱关系,还能造出全球30%的小提琴?

或许你的第一把小提琴
是来自这里
偶尔听听古典音乐修心养性的老艺术家,还记得读书时代学小提琴的热潮。一说起当年入手的第一把琴,不是“凤灵”就是“红棉”“斯坦特”。
很多人不知道,除了做烧饼、肉渣,黄桥人的巧手既拿过锄头,也拿过锯子、凿子,这些年就心无旁骛与小提琴做伴。这个不足20万人的黄桥小镇上,有3万多人从事乐器制作。

△黄桥镇的国际范儿显而易见。/新闻截图
他们分工明细,工厂批量生产和家庭式精雕细琢并行,200多家提琴作坊还有配套企业为各地的琴童源源不断输送性价比高的提琴。
除了肩托、琴盒、琴弦等配件,小提琴的其他弦乐器朋友,如大提琴、贝斯、吉他、尤克里里等品种也可以在黄桥找到。
如果留意,就会发现到处都有黄桥出产的小提琴,从各地的琴行、电商平台、到学校乐团,甚至乐器展览和评奖里面都能看见它的身影,一部分的提琴还会卖给海外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小提琴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闻截图
最低价只需要三位数,难怪大部分琴童的儿童琴或者练习琴都会在这里选。不少家庭都认为,等学得好一点的时候,粗糙的学生琴再换成更精致的琴也不迟。黄桥的工厂琴、低端琴,还算是老牌子,靠谱实用。
黄桥人家里做琴自然也拉琴,小提琴完全是这里孩子的传统才艺。在小学一二年级,小提琴就是必修。
镇子上超过八成的学生都接受过音乐艺术教育 ,田间巷尾都能听见勤奋的琴童在练习。街头听见在练沃尔法特、开塞,走两步就变成了“新春乐”和“梁祝”,偶尔还能听见华丽的马扎斯练习曲。

△ 小学开始就有小提琴音乐教育。/新闻截图
对比小提琴发源地意大利克雷莫纳,黄桥一直怀着想成为“东方克雷莫纳”的梦想。除了批量出产的练习琴,近年来年轻一代的制琴师,转去钻研更高价的手工琴制作技艺。
要定做一把高质量小提琴,黄桥的制琴师会 先 与买家确定好木材、款式等需求,然后就骑电动车到镇里各个家庭作坊上去定制配件。
要做手工琴,主体从选料、刨板,到上胶、刷漆,到最后的装配,近200道工序,做每一步都要像做手术一样高度集中,不容出错。

△手工做小提琴,工序非常繁杂。
比如有客人想定制一把仿斯特拉迪瓦里的小提琴,制琴师需要与镇里懂这种琴款式的工匠合作。
一个琴头、一把高级弓都需要等待某个特定的老师傅一周到一个月的雕琢。制琴师诚心开凿的琴,既要有功能性,又是具有艺术性的珍藏品。
这些定制琴大多被送到懂行的演奏者手里,不少还会漂洋过海。等待它们的,是各地的音乐家们安装完毕之后拉响第一声时候的惊喜。 这些高性价比的琴拥有合理的价格、提前到达的物流等优点,通常被早早预订一空。

△黄桥镇很多小孩子早早开始学琴。/图虫创意
许多曾经的琴童,都换过几把琴了,对黄桥多半“又爱又恨”。因为对于练习琴的回忆,就只有候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走大弓时的噪音。
互相询问下,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人,得出一个惊人的共鸣——“啊,原来你的练习琴也是黄桥那里的”“我的学校乐团也有一批黄桥的琴”。

从商贸古镇到爱乐之城
过去黄桥的搜索关联词只有 “黄桥战役”和“黄桥烧饼”,镇上人们放下锄头开始制作小提琴的历史不足六十年。但看似单薄的黄桥,其实是一座蕴藏着丰厚底蕴的千年古镇。
南濒靖江,东连如皋,北接姜堰,优越的地理位置,让黄桥成为苏中、苏北地区通往苏南的门户。水运发达,让黄桥素有“北分淮倭,南接江潮”的之称。

△黄桥以桥为名,赏桥是一大乐事。
唐朝时,黄桥是个兵家必争的商贸小镇。 往北可以买船直达泰州如皋,南部能去金陵和苏杭,往东边可以去通州贩盐经商,路上还配有为维修道路、传递信息而建的中途站,相当发达。
明代时,黄桥已经是个规模不小的集镇 。据《明史·地理志》记载,这里 “百川会通、民利灌溉、土田饶沃、物产丰盛”,是个水陆交通方便又五谷丰登的宜居镇子。经济实力雄厚,一边做点小生意,一边供着天下的钱粮。
近代,黄桥烧饼以军粮的形式在战争时期登场,一首“黄桥烧饼歌”和黄桥战役的回忆一起被留下。

△黄桥最为人熟知的是商贸市井文化。
富饶的物资和历来的商贸文明 ,都为后天小提琴产业的短道起飞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60年代,上海提琴厂五名工匠和一位演奏家来到黄桥, 用几百块办起了乐器作坊,为上海提琴厂配套生产五毛钱的琴头和一块钱的弓杆。
这些能工巧匠带着学徒,在摸爬滚打里做出了第一批本地的向阳牌小提琴,在当时艰苦简陋的溪桥乐器厂中坚持着做琴。1984年,他们终于拿下了上海提琴厂的联营协议,溪桥乐器厂变成了“上海提琴厂泰兴分厂”。
小提琴的触手可及,让不少农民都试着拉起最简单的乐曲。 小提琴、二胡等乐曲各开花样,在石板街木雕窗前显得格外新奇。

△在黄桥,你可以路上随处都可以听到飘来的小提琴乐曲。
经济高速发展之下,提琴厂接的单也越来越多。比起单靠农业,卖小提琴和部件能带来的收入和前景非常可观,这令许多完全不懂音乐的农民,知难而进转行当学徒。
懂得经营的黄桥人,采取了靠手艺和耐心的方式,把提琴制作的一个个环节拆成了超细致的生产线,薄利多销。周边乡镇也出现了做包装的、印刷的、制造油漆和机器模具的相关配套企业,小提琴渐渐改变这片地区的经济结构。
上世纪90年代,国内外对小提琴的需求日渐增长 。黄桥以聚集式产业链的低成本模式,早抢占了琴童的市场,还利用交通和外贸的便利,大量小提琴靠合作商销往海外。

△如今的黄桥乐器博览馆。
他们巧妙用价格优势抢占全球市场。 2007年,《洛杉矶时报》曾经有一篇关于黄桥镇小提琴产业的报道——“ 由于采用了流水线生产并拥有对每小时挣50美分感到满意的熟练工人,凤灵公司 能以低于25美元的价格出售其产品……他们把德国和法国挤出了低价小提琴市场。 ”
现在不少黄桥人在农田和提琴之间左右开弓,农忙下田,农闲制琴。他们靠制作小提琴加工配件,供应给本地制琴师,也有的放到网店上卖给散客。
小提琴帮助上一代黄桥人完成扶贫振兴的任务,翻转了人生,收入比起务农的时候翻了几倍。
现在提琴行业年产值约24亿元,到2017年,从事提琴制作的工人年均收入超过5万元。因为学乐器的人数还会增长,预计每年居民收入继续以接近10%的速度增加。

△小提琴让黄桥人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
靠安装音柱和马桥的工匠,已经把家里的平房换成了三层小楼。加工琴头几十年的老师傅一年安装4万多个琴头,一个月收入1万多元。受到正式音乐教育的青年技师一个月只专注于三四把琴,每把可以卖到5万到10万元
古时繁盛的古镇,今日已被小提琴产业重塑面貌。村头的公园、新修的公路,连通了高铁,家家户户的小洋楼里,飘出练琴的声音。

慢练小提琴,慢慢生活
黄桥这个小镇,在“散装”的江苏里,存在感太低了,经常在网络上查无此地。
这一点,在外读书工作的黄桥人也习惯了,由于历史上划分的变化,解释起来比较困难,有时还蹭一下邻居扬州的热度。
外人不了解,可能觉得小镇的生活很闷很无聊,但黄桥人就爱安逸慢悠悠的小日子。 无论做个烧饼,还是抓螺丝钉, 黄桥人的节奏不慌不忙,反正小提琴也好,工作也好,都要慢慢来。

△黄桥很多古老的街巷尚未开发,非常有古韵。/图虫创意
人少宜居,外来游客较少,古镇中隐藏着不少明清时期和宋代的建筑。虽然划分了旅游区,街头巷尾还弥漫着旧时的烟火气,不少古建筑里面还住着居民,叔叔阿姨继续哼着小调,跳着广场舞。
旅游景点并不热门,黄桥人不需要放下制琴去接待游客 虽说制琴是重复性很强的手工活,但黄桥人颇具匠人精神,坚持慢工出细活。他们勤劳老实,不走捷径,经常耿直倔强得令人觉得可爱。

△黄桥人的匠人精神常常体现在日常细节上。 /图虫创意
也许这也是从这里能走出多位制琴匠人的原因 。 除了终日与琴做伴的师傅,黄桥最出名的还有坚持着手工制作、多年如一的小吃店。
黄桥人早餐一定少不了油香的烧饼,加一碗豆腐脑。 网上对黄桥烧饼的好吃程度褒贬不一,原因之一在于面向游客开的烧饼店并不是当地人的选择,之二或许是因为烧饼真的太香太油了,吃不惯看着可能感觉有罪恶感。
黄桥人最爱的烧饼口味之一是油酥馅烧饼。 一个两块钱的烧饼,高温桶炉烤制,还带点炭火味和手味。早上6 点到8点,一沓沓堆在路边炉子上刚刚烤好的烧饼,马路对面都闻到香气。
黄桥烧饼品种多样:甜派里面有板油白糖、豆沙、枣泥、花生仁、柿饼、桂花口味,咸派有葱油、肉松、鸡丝、鸡丁、火腿、雪菜肉丁、开洋肉丁、香肠等。吃过都叫绝的是龙 虎 斗烧饼,又甜又咸。还有特定 季节 的韭菜烧饼、萝卜丝烧饼、蟹黄烧饼等。

△黄桥单烧饼就有很多品种。
也难怪早在晚清,就有一位如皋知事,天天干饭都想吃不同味的烧饼,经常派人快马专门到黄桥各店买外卖的烧饼。
饼面脆饼底酥,甜鲜不油腻,芝麻鹅黄油亮,带点软糯配着椒盐,热乎乎吃起来才最够味。配上藕粉汤做的爽滑豆腐脑,黄桥人的一天从坐在路边小摊美滋滋地吃早餐开始。

△黄桥人的早餐,少不了路边小摊的烧饼。
单是早餐还不够,黄桥人每到三四点钟都会吃个下午茶,各种小店老店绕一圈,烧饼、包子、小馄饨、盐水鹅、鸭血粉丝汤等,十块钱就能吃到撑。
还不够香,到菜场买花油渣,传说中比五花肉做的肉渣更上头。 出门在外,定要带上一包脆巴香肉渣。
黄桥人的韧性和毅力十足 , 看看小店里面的老招牌,还有露出砖色的墙体上的大红挂历,大部分小吃店一坚持就是十年二十年。 做混沌做包子,一做就是一辈子。 而且居民也很捧场,一吃就是几代人,工业快餐怎么能 有现做的美 味。

△黄桥巷弄有很多老店很值得一逛。 /图虫创意
和黄桥人谈过生意的网友表示,同黄桥人打交道不会吃亏,因为他们说话直肠直肚的,特别真诚。街边卖的鲜肉包、雪菜包店内食客通常都挤满排长队,询问店家是否需要拍个视频宣传一下,老板娘直呼“大可不必,本来店里客人就多,已经很忙了”
要是你在小推车买份盐水鸭,皮薄肉多。老板大哥口直心快、毫不避讳上一位客人还没走多远就说:“你们买的这只跟前面大伯买的不一样的,这只比较好 。 ”

△黄桥的慢生活,令人向往。
闲时到定慧寺烧香拜拜,偶尔来场街头音乐会,骑个电动车去钓鱼,漫步在千年古道,听听坐在店铺门口的老爹来几句泰兴话。
宽敞的老宅,儿时的美味,可以理解在外拼搏的黄桥人都特别希望“放假回家胖几斤”
好的小提琴,常常有人使用的话,越老声音越通透。黄桥人的生活,也是需要慢慢过,慢慢体会其平凡的美妙。
1条评分金币+30
wowoni 金币 +30 - 2021-07-0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