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我的姐姐》后,对安然的舅舅印象深刻。这个不靠谱的男人,嗜赌如命,不务正业,以致众叛亲离,连亲女儿都不认他。
然而,舅舅诚然可恨,可是安然那句早就“希望舅舅像爸爸一样”,还有舅舅托安然给结婚的女儿捎去的几百块钱的情节,却也令人不禁为之泪目。于是我想到《红楼梦》里也有几个舅舅,就有了这一篇。
一、贾赦、贾政:礼数周全
黛玉的母亲贾敏去世了,贾母派人将外孙女接到府中。贾母是贾府的老封君,是老祖宗,贾赦、贾政是黛玉的舅舅。黛玉进贾府,拜见了贾母之后,按规矩便去拜见两位舅舅。
邢夫人先带了黛玉去,贾赦却没有见外甥女,理由是“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到伤心,暂且不忍相见。”虽不得相见,却安慰黛玉“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是同家里一样。”又说“姐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或又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贾赦虽骄奢好色,可作为舅舅来说,这一番话却极是妥帖得体。邢夫人作为舅母,苦留黛玉吃晚饭,黛玉不受辞去,邢夫人又命“两三个嬷嬷用方才的车好生送了过去”,亦是礼数周全。
再看贾政。贾政倒不是不见,而是“斋戒去了”,不能见。王夫人对黛玉同样是非常客气亲切。黛玉不肯坐东面贾政的椅子上,王夫人便“再四携她上炕”。
没有见到舅舅,王夫人嘱咐她不要理睬宝玉,称宝玉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也并不是危言耸听,或是对黛玉有什么戒心,只是怕宝玉冲撞了黛玉。因为黛玉是客,又是贾母最疼爱的小女儿的女儿,王夫人怕生是非罢了。嘱咐完黛玉,又携她去贾母处吃晚饭。
虽然黛玉初进贾府没有见到两位舅舅,但是因为是在贾府常住,所以后来一定是有很多机会见面的。古代做父亲的连女儿都很少能亲自教导(否则林如海怎么会舍得让独生女儿常住了外祖母家),如贾赦兄弟这样的舅舅已经算是合格的了。
黛玉与舅舅之间的互动虽未明写,但是第76回黛玉与湘云赏月时也曾对湘云说,“凹晶馆”“凸晶馆”那两处的名字还是当年贾政试宝玉时,自己拟的。因为黛玉拟得好,贾政“一字不改,都用了”,可见贾政对外甥女的欣赏。
贾政虽是宝玉的严父,可是从黛玉对湘云说的话来看,对黛玉姊妹却是很平和的:“谁知舅舅欢喜起来,又说:‘早知这样,那日就该叫她姊妹一并拟了。岂不有趣!’”
邢夫人、王夫人对黛玉也是恪守着舅母的本分,并没有苛待。至于说在宝黛钗的婚姻上,王夫人有倾向于宝钗之嫌,又有说王夫人借晴雯表达对黛玉的嫌恶,甚至有说王夫人与贾敏不合,嫉妒小姑子的等等,恕我眼拙,从文本及脂批中,并没有看出来。反倒是觉得,黛玉所依附的贾府,有着两对不错的舅舅、舅母。
二、王仁、卜世仁:无耻无情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了贾赦、贾政两兄弟,再看《红楼梦》里两个最不堪的舅舅,实在是天壤之别。
先说王仁。王仁是凤姐的哥哥,即巧姐的舅舅。这个舅舅的在前八十回没有戏份,续书中借贾琏之口骂出“忘仁”,凤姐儿还不服气。抛开续书不提,只看巧姐的曲子词《留馀庆》上有“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的句子,巧姐险些流落烟花巷,也可判断这王仁有多么地“忘仁”!
中国古代讲究“娘亲舅大”,一个舅舅竟然可以为了钱将自己的亲外甥女卖入青楼,这是怎样的狠毒凉薄啊。与仗义相助的刘姥姥相比,王仁这样的舅舅又岂止是“忘仁”呢,简直是枉为人!
曹公借助谐音法给了巧姐一个叫“王(忘)仁”的舅舅,又将一个“卜世仁(不是人)”的舅舅给了贾芸。
贾芸是贾府的旁支子孙,与寡母相依为命,生计艰难。贾芸头脑活络,见贾府兴建大观园,也想寻个差事过活。奈何求了贾琏多时,并无回音,于是想通过贿赂凤姐得到一份工作。因为没钱,想跟开香料铺子的舅舅赊些香料送礼。
虽毕恭毕敬地求舅舅帮衬,也许诺八月里就将银子还上,谁知舅舅冷笑着一口回绝不算,还派了贾芸一身不是:“你小人家很不识好歹,到底立个主意,赚几个钱,弄得吃是吃,穿是穿,我看着也欢喜。” 又艳羡贾芹“骑着大叫驴,带着五辆车,有四五十和尚道士”的排场,将贾芸排揎得不堪忍受,只得告辞。
舅舅如此,舅妈更甚。见外甥要走,卜世仁假意留他吃饭,他的妻子便接到:“你又糊涂了。说着没有米,这里买了半斤面来下给你吃,这会子还妆胖呢。留下外甥挨饿不成?”夫妻两个一唱一和,真真令人齿寒。更可笑,他家女儿名“银姐”,真真是掉进钱眼儿里去了!
巧姐的舅舅与乡野老妪刘姥姥形成鲜明对比,无独有偶,贾芸的舅舅与醉金刚倪二形成另一组鲜明对比。贾芸回家路上遇到泼皮倪二,倪二虽是放债的无赖,却敬重贾芸,借了贾芸银子,不要利钱,连文约都免了。人品的高低立现,倪二当得起“义侠”二字。
“忘仁”、“不是人”,是曹公多么辛辣的批判与嘲讽。
三、王子腾、赵国基:亲疏不同
王子腾是王夫人的哥哥,宝玉的舅舅,官至九省都检点,甚是尊贵,与贾府的往来也是非常密切。
探春是宝玉异母的妹妹,是庶出,其生母为贾政的妾赵姨娘。赵姨娘也有一个哥哥叫赵国基,平日里跟贾环上学。贾环虽是庶出,却也是“一样的主子”;赵国基从血缘关系上说,虽是贾环亲舅舅不假,可是受礼法的约束,在贾环面前只能依着规矩,做一个奴仆。
不知道赵国基是怎么谋到陪贾环上学的差事的,我觉得很尴尬。也许是赵姨娘“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初衷,本着有便宜要给娘家人的想法,也许赵姨娘觉得自己的亲哥哥给儿子当跟班,自己更加放心——
总之,一个下人舅舅伺候主子外甥的场面无端让人觉得滑稽和悲哀。不知道赵国基如何看待这份差事,贾环又该如何面对这个舅舅,我若是贾环,定然会不自在的。
可笑赵姨娘在赵国基死后与探春大闹一场。起因便是探春当时正受王夫人之命理家,赵国基死了,她按着旧例给了二十两银子的丧葬费,结果赵姨娘不满,认为既然袭人的娘死了还赏了四十两,如今自己哥哥死了给二十两便是被欺负了。
事实上,贾府旧例,丧葬费的赏银与“家里的”“外头的”有关。因为赵姨娘是家生子,袭人是从外面买来的,因此待遇不同。探春循着旧例办事,并无过错。但是赵姨娘大闹一场,口口声声“如今你舅舅死了”,不得不说,赵姨娘果然是个“阴微鄙贱”的“愚妾”!
清律规定,妾生子虽是庶出,但是一样是主子,而妾却与妻不同,不是夫家的家庭成员,充其量不过是私有财产罢了;妾的家庭成员更不与夫家发生亲戚关系。因此,赵国基无论如何也受不起探春姐弟一声“舅舅”。
赵姨娘胡搅蛮缠,气得探春哭起来,一边哭一边不平:“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
赵姨娘以探春姐弟的亲娘自居,私心里又想让探春将赵国基当成舅舅来对待,却不料被当众打脸。心高气傲的探春如何受得了这样的折辱?难怪气得抽噎不已。
森严的等级制度下,一句“你舅舅死了”成为探春洗不去的屈辱。而被称作“舅舅”的王子腾,又着实是那宝玉的亲舅舅,与自己并无亲缘。探春之辱,令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