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期接近尾声,春天也接近尾声,明天就立夏了~
我们说,开到荼蘼花事了,意思是说荼蘼开花,春天也就尽了。但实际上,所有的花都有荼蘼之时。
上一次借海棠写红楼女儿,有朋友说还想看,这一次就接着荼蘼来看看红楼女儿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荼蘼的。
开到荼蘼
人间四月,是「开到荼蘼花事了」的暮春时分。这一路走来,我们看到春天极度绚烂,可是它又如此短暂,华丽与悲哀总是并存。
春若逝去,青春就不再明媚了。《红楼梦》就是这样一次短暂的青春。在一个转身之间,红楼群芳在大观园渐次盛放,而后渐渐走向荼蘼,从一朵花开到片片消亡,每朵花都曾是宝玉的珍贵陪伴。
在这荼蘼花开的时节, 我们重温这个春天,再次遇见这些姑娘,是为了借着她们的芳华,铭记春的每一刻风雅。

· 黛玉:百花之神 ·
质本洁来还洁去
黛玉的生辰在花朝节,她正如那百花之神,最是惜恋万物的来去。
如果要问黛玉何时最让人心疼?可能不是她一次次为宝玉神伤落泪,也不是焚稿断痴情,而是黛玉葬花的那个瞬间—— 她在怜惜百花,我们却最怜惜她。
宝玉也怜惜落花,他会很小心地兜起花瓣,抖进池水;黛玉却说,大观园里的水虽然干净,到了外面依然会被糟蹋了。

所以她要把花瓣埋葬起来,也把自己最美的青春葬在这里,「质本洁来还洁去」,永远保有生命的洁净。
我们为黛玉的心痛而不忍,可对她来说, 这是内在生命的自我完成:青春曾经如此美丽,有过了那个巅峰,就足够刹那永恒。
有一天当我们意识到,身边的人如百花绽放,每朵花都值得爱护,也许就更能读懂生命的美好。

·探春: 杏花 ·
千里东风一梦遥
贾府四姐妹中,探春是个独特的存在,仿佛「瑶池仙品」的杏花。
林语堂最喜欢探春,当时正值五四时期,鼓励每个人活出自己。如今,我们依然能从她身上看见现代女性的气魄。


探春的才干在大观园中独树一帜。身为庶出,是探春最大的悲哀,但是她也会勇敢地说: 「我但凡是个男人,我早走了。」
走去干什么?她去发动结诗社,觉得生命就应该热烈追求美好;她去协助理家,雷厉风行,全为贾府未来打算。
「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的远嫁,却使她成为孤独的薄命人。
今天我们可能不太明白这种悲哀,但是古代的远嫁、和藩,本身就带着前途未卜的悲剧色彩。探春这朵杏花一旦从枝头吹落,只能随风飘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时代的不得已。

·妙玉: 梨花·
寂寞空庭春欲晚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这是妙玉的真实写照。
栊翠庵中,妙玉带发修行, 可是从她身上,总能感觉到一种对生命的强烈渴望。
她给贾母泡茶用旧年雨水,给黛玉们却用五年前收藏的梅花上的雪水,只为招待这些青春同伴。
她就像被寺庙关住的满院梨花,青春已被封藏,没有人来赏,也不能给别人看。可是内心里,却一直等待着相知相惜的人。

宝玉对妙玉是怜惜的,他懂得她的洁净,也愿意去担待。刘姥姥喝过的茶杯脏了,宝玉就说不如交给我去转送;甚至周到体贴,主动叫小厮打水来洗地。
只是这朵洁白如雪的梨花,最终却污于泥土,沦落为被踩踏的命运。
谁不曾有过想被珍重的青春,当世事流转、理想陷落的时候,心中才会更加体会妙玉的悲哀。

· 湘云:海棠 ·
是真名士自风流
张爱玲曾恨「海棠无香」,或许是因为海棠怕被人闻出心事,所以舍去了香,只有团团簇簇的热闹。正如湘云的身世与性情。
湘云从小父母双亡,经历过生命最大的荒凉。但是 她感伤而不痛苦,有一种大气活泼的独特美。
她填词作诗,女扮男装,醉了就卧倒芍药花丛,喜欢就大口吃鹿肉,「是真名士自风流」,我们这会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口绣心!「真是少数带有“男子气概」的娇俏少女。

她喜欢热闹,就连梦话都是「却为宜会亲友」,拼命抓住在大观园里面的温暖。难怪有人说, 做人当如湘云,所到之处、尽染春色。
可惜这朵海棠花只能盛开在夜里,无人有缘。“只恐夜深花睡去”,也是我们对湘云的惋惜之情。

· 宝钗:牡丹 ·
任是无情也动人
大观园中,宝钗是公认的气度端方,自有牡丹般的富贵典雅。
在宝玉的眼里,她脸若银盆,眼如水杏,比黛玉另有一种妩媚风流。因她体丰怯热,大家也常把她比作杨贵妃,是「唯有牡丹真国色」的盛唐风范。
因为宝钗的稳重循礼,很多人觉得她活得过于老成,有种缺乏生命力的暮气。殊不知,她只是用清冷来裹住自己的真心而已。

印象中宝钗最美的时刻,是在滴翠亭边赏春扑蝶的场景,有一种青春活泼、灵动旷达的气息,美丽得勃勃有生气。她并不总是端庄疏离的宝姐姐,原来也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内心也想努力追寻美好的青春梦幻。
我们才恍然发现, 这种于无意之中偶然流淌出的不自知的美,原来更加动人。

· 麝月:荼蘼 ·
韶华胜极,春天的“关门人”
「开到荼蘼花事了」,尘烟散尽,末路挽歌,这是荼蘼最特别的美。
苏轼说,「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麝月的一生,正在于 「不争」这两个字。因为不需要争时间,不需要争名分,开得晚一点,又有什么关系?

麝月抽中荼蘼花签之后,宝玉愁眉,这是他不愿接受的现实:「春归花谢,大观园的胜极」之日也要结束了。
王菲有一首歌《开到荼蘼》,也是唱着再美好的事物都会走向盛极而衰,不需计较、不要执着。
麝月这朵荼蘼花,就这样陪伴着宝玉走到最后,成为春天的「关门人」。春尽处,繁华至极,众芳摇落,这场盛大的花开消散了,留给我们无尽回 味。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宝玉多情,喜聚不喜散,可是生命到最后就是一个无常 ,所有你眷恋的、不舍的东西,都会在荼蘼花开的时候,像春天一样统统消逝。

红楼寻芳,
我们追忆曾经生命中那些美好的瞬间,
在叹息的同时,亦是为了更好地走向前面的路。
因为, 我们的一生永远只有一个春天,
惟望「一期一会」,珍重前行。
物道精致生活:每晚7点,用文字诉说美好生活方式,为你搜罗全世界匠心好物。跟着物道,把日子过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