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伟
炎夏的一个上午,应作家老林邀请,去其府上小聚。抵达时,文友老姚、老张已坐在客厅。咱们是多年的至交,又都喜欢“爬格子”,自然谈兴甚浓。老林的妻子惠琴没有像以往那样沏香茗,而是给每人送上一大盘西瓜,并透露:“今天要请大家品尝用西瓜皮做的菜。”
老姚听了一乐:“嘿嘿,嫂子大概是准备弄凉拌西瓜皮吧。我以前做过,如今觉得削西瓜皮外层的翠衣和刮里层的余瓤太费事,就用凉拌黄瓜来替代了。”老张接口:“我原先也喜食凉拌西瓜皮,后来怕邻居讥笑‘太节约’,吃完西瓜就把皮全扔了。”我也插话:“有个‘农家乐’餐馆夏令一直供应凉拌西瓜皮,还挺受欢迎呢。”老林则故意卖关子:“凉拌西瓜皮虽不错,但毕竟太老套了。我敢肯定,内人的烹调手艺绝对不会这样‘原始’!”
谈笑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惠琴走过来,招呼大家去用餐。
当大家来到餐室,一瞅台面上摆着的那四盘菜,都很惊讶。惠琴得意地作了介绍,其中的“西瓜皮炒毛豆”,是将毛豆放在锅里煸熟,再加切碎的西瓜皮和适量酱油同炒,最后用中火焖一下;“西瓜皮色拉”,是以西瓜皮丁、胡萝卜丁、莴笋丁、苹果丁为主要原料;“西瓜皮炒干丝”,是把西瓜皮切成细条,用盐略腌并挤掉些水分,与干丝一起旺火快炒;“西瓜皮夹”,是将西瓜皮切成三角形的薄片,在两片之间夹配调料的“馅”(少量肉糜加切成碎末的莲藕、荸荠),裹上面糊在油锅里煎炸。她的话音刚落,大家便纷纷动箸,有滋有味地品尝起来,而且像美食家那样进行评议。
大家都认为,这桌“西瓜皮宴”别具风味:新颖而爽口,清素而鲜美,平淡而益身。老林为了给大家助兴,讲了自己正在考证的内容:“西瓜的故乡在非洲撒哈拉荒漠,它那盘地的藤蔓、粗壮的须根和球形果实,很适合干旱环境。早在4000年前,埃及人就开始种植西瓜。后来,西瓜由西域传入我国。‘西瓜’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的《物类相感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古人怎样食用西瓜皮未见著录,但古籍中提及‘立治牙疼’的偏方:‘西瓜皮晒干,炒焦,加冰片少许研末,用蜂蜜调和涂于患处,特效。’”
此刻,惠琴又以托盘端来了一只“西瓜”。她说:“这是‘西瓜盅’,一般为甜食,我特意做成微咸的。在西瓜蒂部横切约六分之一作盅盖,拿大汤匙挖掉内瓤,投下泡过的粉丝、木耳,再加虾米、火腿丝,并倒进芡实、薏仁熬的汤,入笼上灶蒸刻把钟即成。”接着,她掀开盅盖,示意大家享用。诸位舀汤一尝,顿觉嘴里产生一股清香,味道鲜极了。
惠琴见大家吃得挺满意,便兴致勃勃地说:“老林知道,你们当中有的‘三高’,有的患脂肪肝,有的饮食偏好清淡,差一点就用‘泡饭加酱菜’来招待;我不赞成,于是出了个好注意,西瓜皮入菜滋味不错吧!”老林附和道:“西瓜皮不仅解暑清热、开胃生津,还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等,把它扔进湿垃圾箱真是浪费哟!”这话把大家都逗得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