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68阅读
  • 0回复

警惕上市公司突击盈利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wcg112233

UID: 318653

 

发帖
49881
金币
104983
道行
1736
原创
6
奖券
1120
斑龄
51
道券
55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504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0
最后登录: 2023-03-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4
— 本帖被 wang007878 执行加亮操作(2018-12-25) —

从卖房、卖股权,再到卖飞机、卖字画等等,年末部分上市公司的系列举动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实际上,对于上市公司的上述行为,可以称为突击盈利的现象。对于观察市场多年的投资者来说,对于上市公司年末突击盈利的现象,可以说是见怪不怪了。不过,与往年相比,今年非ST类、*ST类上市公司的突击盈利需求提升了不少。归根到底,还是在于上市公司强烈的保壳需求,而更为普遍的现象,则是通过卖房、卖股权等手段快速增厚上市公司的业绩,提升净利润水平,把上市公司的财报弄得更好看一些。


多年来,A股市场长期存在着股市不死鸟的现象,但对于股市不死鸟的神话则多出现在ST股或*ST股身上。对于存在暂停上市乃至濒临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而言,其保壳的手段层出不穷,有的依靠自身出售资产、会计手段等方式满足扭亏保壳的需求;有的则依赖于地方的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勉强实现保壳的目的。总而言之,上市公司的保壳手段非常丰富,尤其是对部分地方性上市公司而言,其保壳的成功率也是相当高。但是,受此影响,则会影响到A股市场的实际退市率,股市优胜劣汰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影响。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入到卖房回收资金,或卖房提升利润的队列之中。不可否认的是,经过了之前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表现后,不少依靠投资房产乃至囤房增值的上市公司,也开始逐渐尝到了房地产黄金发展期的甜头。原本低价购入的房产,如今却可以用数倍的价格抛售,对上市公司而言,在财务危急之际,还是起到了很好的积极影响,利于上市公司度过财务危机。


如果属于阶段性的困难,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提升净利润,达到扭亏保壳的目的,这尚且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退一步分析,如果上市公司长期依赖于这种保壳手段,而自身的主业经营却长期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那么将会导致上市公司长期占据市场的资源,而本该获得资本市场扶持的企业却未能够获得实质性的扶持,而本该清理出去的企业却长期占据市场的资源,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事实上,对于任何上市公司来说,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主业,做大做强,这样才能够为上市公司创造出源源不断的利润,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但是,如果上市公司不注重主业,反而热衷于钻政策空子,长期依赖于各种手段与方式维系上市的地位,这反而不利于整个市场的健康运行,影响到股票市场正常的优胜劣汰功能的发挥。


良好的现金流、稳健的财务实力、持续性的营收与扣非净利润增长以及稳健的股息回报率等,这往往也是优质上市公司必备的条件。但是,从实际情况分析,A股市场同时符合上述条件的上市公司比例还是占比不高,投资者的实际投资回报预期仍然有待增强。


在A股市场逐渐步入国际大舞台的过程中,只有优质上市公司才能够提升A股市场的核心价值以及投资吸引力。至于长期依赖于突击盈利的上市公司,仍需要引起警惕,对于主业做不好,却长期依靠层出不穷的保壳手段完成扭亏保壳、突击盈利的行为,实际上不利于股票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的发挥,甚至降低整个市场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水平。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