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329002 
-
- 注册时间2007-11-29
- 最后登录2025-02-24
- 在线时间20820小时
-
- 发帖107702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097
- 金币7368
- 道行19523
- 原创29308
- 奖券17512
- 斑龄193
- 道券10535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329002 
- 发帖
- 107702
- 金币
- 7368
- 道行
- 19523
- 原创
- 29308
- 奖券
- 17512
- 斑龄
- 193
- 道券
- 10535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EOS—7D
- 摄影级
-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82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2-24
|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18-06-24)
—
一舟划破湖镜, 一曲穿透天光。  6月14日, 武汉东湖,磨山离骚碑前。 万人唱诵屈子名篇。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 一如2300年前那个浪漫男子的泽畔行吟, 如水般的韵,如歌般的仄, 回荡在他眷恋的山河大地。   披千荷裙裳, 待龙舟竞发。 6月15日,同一片湖面。 12支队伍昂扬龙头, 鼓点齐发, 碧波翻腾起英雄的傲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300年前的那一江水,一叶舟。 走出的是一条浪漫主义的千古之路。  赛龙舟和诵屈子, 作为端午节的传统项目, 并不是第一次在武汉东湖上演。 1955年建起的行吟阁, 取意《楚辞•渔父》的“行吟泽畔”, 是东湖十景之一。 初到行吟阁的人大多会问: 屈原到过武汉到过东湖吗?  公元前296年, 也就是屈原大约44岁的时候, 被楚襄王免去三闾大夫之职, 逐出郢都,开始了第二次流放生涯。 这个心怀家国又天性浪漫的诗人, 素衣罗衫在市井之外, 一步一吟在山水之间, 硬是把18年颠背流离的日子 过成了一场流传千古的人文行走, 留下了大量不朽诗篇。  屈原当年的流放路线, 《史记》等正史并未作明确记载, 只说“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 不过, 作为行吟诗人, 屈原流传的诗作不经意泄露了行踪。  据郭沫若等学者考证, 屈原从郢都(湖北江陵县)流放之后, 顺江而下又溯江而上, 曾几次经过武汉, 到过夏浦(汉口)、大坟(汉阳龟山)、 南浦(巡司河)。 有学者分析, 屈原放逐江南溆浦时, 也经汉水绕道鄂渚,行吟泽畔。 据考证,鄂渚就在武昌, 大约在今黄鹤矶上游不远, 有人考证说就是鹦鹉洲, 也有人说是古时指樊湖(今梁子湖)。  ▲梁子湖 现在,东湖风景区的行吟阁, 是1955年为纪念屈原所建。 有一种说法是, 屈原到江夏后, 来到东湖西北岸远眺珞珈山与磨山, 见远山近水写满苍凉, 自感满腔抱负无法施展, 于是大放悲歌: “后皇嘉树,桔来福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1979年, 叶剑英元帅游览完行吟阁后写下: 泽畔行吟放屈原,为伊太息有婵娟。 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  事实上, 比屈原究竟有没有到过东湖更重要的, 是东湖渐渐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联结。 每逢端午, 龙舟上扬起青春臂膀, 离骚碑回荡稚子之声, 东湖在此, 联结起历史与当下—— 帮助我们 追溯血脉的上游, 寻访精神的故乡。  前来寻访的, 还有自远方来的朋友。 他们跋山涉水, 循着东湖的大美而来。   国际摄影大师来了。 6月13日, 5位摄影大师结束了与东湖的五天之约。 当他们的镜头遇见东湖, 也让我们再次发现东湖。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师威斯特兰德, 捕捉到天空中鹰的长鸣, 帮我们发现东湖的狂野之美;  著名微距摄影师袁明辉, 用一枚水杉丛林的“绿苹果”, 帮我们发现东湖的想象之美;  法国摄影大师库尔曼, 制造出一座座影像迷宫, 帮我们发现东湖的秘境之美。  法国摄影大师威洛姆, 弹出别样的黑白色调, 帮我们发现东湖的水墨之美。  《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杨磊, 专注于湖与城、湖与人, 帮我们发现东湖的生活之美。   海外大V来了。 5月28日, “海外大V看武汉”参访团来到东湖。 乌克兰知名画家莲娜带来了几幅自己的画作, 每一幅东湖美景,都如梦似幻。  摄影者彭冲(左)将签名照片送给莲娜·雅洛明科·刘女士(右)作纪念并邀请她明年来东湖赏樱花(摄影 杨梦蝶) 这是女画家第一次来到东湖, 其中一幅磨山樱花, 是她在家中根据网上一张照片所画。 她没想到的是, 东湖边等候自己的人群中, 有一位正是这张照片的原作者, 东湖风景区工作人员彭冲。 女画家说, 当时一眼被这片粉色海洋击中: 春天的花映在这水里, 像两个世界, 一个是天堂, 一个是我们的世界。  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旅游部长们来了。 5月10日, 旅游部长们游览东湖绿道, 他们这样点赞东湖: “城市中心居然有郊野自然生态景观, 十分惊奇!” “这里是世界级城湖融合的‘城市绿心样本’。” “东湖,我还会再来!”  印度总理莫迪来了。 6月9日,他又一次来到中国, 这次是青岛, 首次以成员国身份参加上合峰会。 一个多月前, 中印领导人的“东湖会晤”, 让东湖实现了有史以来最惊艳的一次亮相, 以真正大湖的姿态, 联结武汉与世界, 联结现在与未来。  后“东湖会晤”时代, 我们将见到一个怎样的东湖? 这一个多月以来, 不只四海访客如云而来, 东湖自身的变化也令人欣喜。  5月30日武汉发布的最新消息公布, 东湖整体水质稳定在三类, 以水环境治理为核心的 生态保护文章渐入佳境, 目标是为中国大湖名湖的治理 作出“东湖贡献”。 我们将看到, 一个更具生态之美的东湖。  以景中村改造为核心的民生改善文章 正在书写, 东湖将全力推进景中村改造及生态振兴。 不久的将来, 景中村将升格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一弯流水斜阳下,几缕炊烟老屋中, 我们将看到, 一个更具人文之美的东湖。  5月1日, 东湖游船开通全新“加长版”夜游线路, 长达14.5公里的“听涛画卷” 随游船航线徐徐展开。 5月31日晚,东湖绿道夜景升级亮相, 音乐与灯光完美融合。  随着东湖绿道三期工程的建设, 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 高质量发展文章, 将为东湖再添一笔浓墨重彩。 我们将看到, 一个更具现代之美的东湖。  就在屈原“行吟泽畔”约130年后, 一个20多岁的年轻后生, 自都城长安而来。 他游历到长江中下游一带, 重走了一段屈子当年行吟路, 还特地到汨罗屈原沉处凭吊。 这个叫司马迁的后生, 当年追寻屈子足迹的所感, 凝结在几十年后的《史记》里, 他评价道: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