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01阅读
  • 0回复

[其他]大学校园贫富差距冲击学子心理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4309
金币
33215
道行
18937
原创
750
奖券
327
斑龄
0
道券
2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056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4-09-2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5-15
— 本帖被 妞妞乐乐 执行加亮操作(2017-05-17) —
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穿名牌、用手机,贫困生却要靠到处打工维持学业和生活。中国大学校园里日益突出的贫富差距现象给大学生心理成长造成冲击,也使校方的学生管理面临难题。
  
专家认为,社会贫富差距在大学校园中的反映,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呼吁,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加大对贫困生的扶持力度,缩小“象牙塔”里的贫富差距。记者在西安几所高校采访时发现,贫困生比例在30%左右,其中特困生有10%。他们每月的生活费一般在100元至150元之间,有的甚至更低。而一部分“贵族”学生却是手机、电脑、数码相机样样俱全,月消费达千元以上。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石英认为,大学校园中的高消费者与贫困群体的出现,是社会上贫富差距在大学校园中的体现。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家庭,社会背景和家庭经济条件不一样,这种差异带到大学里,必然导致学生中出现贫富差距、优越感差距。应该高度重视这个新的校园现象,特别是它对贫困生心理产生的不利影响。
  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韩东晖带过的班级里,富裕的学生基本上是政府和金融机构官员的子弟,或者是私营企业主的下一代。而贫困的学生则大多来自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或者是城市低收入阶层。
  
西北大学物理系四年级学生苏斌说,现在大学生交往多是以经济条件的好坏来划分的,能穿得起同等品牌的衣服、用同等品牌的化妆品、有笔记本电脑等等,就有共同语言。同样,贫困生之间的共同语言也多些。进入到高校学生组织的也以家境宽裕的孩子为多,“穷孩子”基本上和学生组织“绝缘”。韩东晖认为,这是因为“进入到学生组织里,必然要增加大量的交际,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贫富差距也使学生的精神状态显现出明显的差别,“一般是富裕一点的学生比较活跃,而贫寒一点的学生则相对自我封闭,”韩东晖说,“一些贫困同学身上表现出了更多的心理问题。除了封闭、自卑、缺乏自信外,偏激、悲观和仇视感也有所体现。”
  实际上,大学校园内贫富学生对未来之路的期待和看法完全不同。“贫困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生存问题,”韩东晖说,“而‘富学生’由于有家庭提供强大的经济来源,往往不担心就业。”
  
西安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张舒拉认为,贫困生本身就承受着一定的经济压力,有钱学生优越的生活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优越感,会使他们感到另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冲击他们经过多年主流教育而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
  石英认为,大学生处在同一个年龄段,又同处校园,有的学生花钱如流水,有的学生为一日三餐发愁,如此近距离的对比反差更大。加之大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生活需求旺盛,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尤其对贫困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不利的。
  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除了强化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外,不少学校正在探索实施弱化差距感的办法。
  
西安交通大学明确规定不管学生家庭条件怎样,一律按院系划分宿舍,统一标准收费。西安交大李伟教授说:“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不能存在穷人区、富人区。”陕西师范大学多渠道开辟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不仅让贫困生在这些岗位上得到资助,更让他们自己组织实施岗位工作。校党委副书记王涛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贫困生感到这些工作不仅能挣钱,还能培养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石英认为,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艰苦朴素教育,对炫耀进行高消费的学生给予正确引导。
  一些高校教师认为,应该多创造勤工助学岗位,让贫困学生进一步增加收入;对毕业后暂时没找到工作的贫困大学生,可比照城市贫困人口的低保工作,探索实施贫困学生低保机制,以减轻他们在校期间因对未来就业预期不高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部分教师认为,应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精神健康辅导工作,将其作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新重点。加紧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研究,探索形成针对性强、效果好的心理咨询工作方案。

高校测新生心理健康

今年部分高校新生入学近两个月来,学校对他们进行了全面的心理健康测试。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首次使用“本土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量表。

  中国海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王萍和副主任陶明达认为,教育部今年推出心理测试量表,表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高度重视。今年年初发生在云南的马加爵事件,使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各方都关注的问题。

  由教育部统一制定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评定量表”包括4种心理健康相关量表:一是“中国大学生生活应激量表”,可以测量一个人在一段时期内所承受的精神压力,也可以用来筛查出那些可能需要给予特别心理关照的学生;二是“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主要用来测量心理困扰的症状;三是“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尝试从适应的角度来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所达到的水平;四是“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用来测量人格或性格特征。

  这个量表可以说实现了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的“本土化”,因为以前很多高校也都做过心理测试,但用的量表不统一,量表基本来自西方和日本。由于民族风格和国情不同,这些量表可能导致测试结果存在较大偏差。

  如果学生心理健康测试不过关,学校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呢?教育部要求,及时组织力量作进一步的心理评估,以便搞清这些学生心理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分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由于测试过程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学校会与初步判断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进行面谈,待情况进一步确定后将进行长期跟踪,及时做心理辅导;问题较严重的也可以辅助药物治疗。另外,学校会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一直跟踪心理状况的变化。
2条评分金币+15
天人地 金币 +7 - 2018-12-08
妞妞乐乐 金币 +8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7-05-15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