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成为国内最火爆的综艺节目。“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意境优美荡气回肠的诗词,或熟悉或陌生,吸引着人们去回忆和回味。
节目中最有趣味的当数“飞花令”环节。“飞花令”是古人为助兴取乐而设“行酒令”中的一种,如《红楼梦》第28回宝玉与蒋玉函、薛蟠等人行“女儿令”,宝玉的令为:“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飞花令”是一种雅令,首出唐代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句。游戏规则是:由主持人出一字,或“花”,或“月”或“酒”或“云”等等,参与者各说一句诗或词,甲说“花落知多少”,乙说:“落花时节又逢君”,丙说:“感时花贱泪”,丁说:“日出江花红胜火”……后面的人接着对,“花”字顺次位于句子的1、2、3、4、5、6、7字,这是复杂的对诗。相比古人,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则较为简单,由场上得分最高的选手和百人团答题第一名对诗,二人轮流各背诵一句含有关键字的诗词,并不要求这个字处在哪个位置上。最后的获胜者再战擂主。
但即便如此,要不间断不重复地接背下去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很多优秀选手在场下诗词背得滚瓜烂熟,比赛时偶尔失神或一时语塞,或重复了对方所说过的诗词,思路一下子被打断便慌了神。而功底特别深厚的选手背诵时“文思泉涌”,可能一下子记起了很多句子,一气背了出来,随着观众的掌声,对方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卡住,谁卡住谁就输了。
诗词大会考的是竞技,但宗旨却是“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通过现场一百余位诗词达人之间的对抗比赛,带领全国观众重温经典,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是目的。节目中的参赛者除了大中学生,还有教师、工人、快递员,甚至农民,他们通过吟咏诗词,绽放着自己别样的风采。其中40岁的农民女选手白茹云的表现最令人动容。站在舞台上的她说话嗓音嘶哑,别的选手都身着单衣盛装出席,她却穿一件厚厚的羽绒服,为什么?因为她正罹患淋巴癌,多次放化疗已让她衰弱至极。但热爱诗词的她精神生活很丰富,此次参赛,她在百人团中脱颖而出,在计算机筛选出的那轮答题靠前的四人中,她取得了最好的成绩,一路过关斩将,九道题全部答对,差一点就到“飞花令”的角逐。
华夏何处不飞花?中华诗词,曾以其独特的魅力,传诵千年,而今面对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我们需要诗意的生活,需要古典情怀。正如北大教师谢琰所说:诗词不是学霸的专利,而是每个人精神生活审美世界的一部分。愿我们永保诗心,让诗词曲赋永远充实我们的心灵,涵养我们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