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景 深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今天的第二个重点:景深以及影响景深的三个参数。首先来了解景深的概念。
当物体聚焦清晰时,从该物体前面的某一段距离到其后面的某一段距离内的所有物体也都是相当清晰(相对来讲)。相当清晰的这段从前到后的距离就叫做景深。
请看示意图:
景深示意图(2-12)
我们对焦在白棕小熊,但是可以发现,前面的暗绿色小熊,后面的粉色小熊以及彩色小熊都很清楚。所以画面中,虽然绝对清楚的平面只有对焦平面,但是相对清楚的范围却可大可小。影响景深的一共有三个参数,分别是:光圈值,焦距以及对焦距离。光圈值刚刚讲过;焦距在本章的第1节有提到,反映拍摄画面角度的参数;而对焦距离(很多人刚开始会把它和焦距弄混淆)在本章的第2节里面讲过,即相机底片平面与焦平面的距离。三个参数影响景深的方式我们可以总结为: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焦距越大,景深越小;焦距越小,景深越大
对焦距离越近,景深越小;对焦距离越远,景深越大
不用急着记住它们,先让我们看图2-13~图2-15。
图2-13中所显示的是光圈值影响景深的示意图:
图2-14中所显示的是焦距影响景深的示意图,为了让大家能清楚的看到物体的虚实情况,特将图2-14b的中心部分截图放大,显示在图2-14c中:
图2-15中所显示的是对焦距离影响景深的示意图:
与曝光的三参数不同的是,影响景深的三个参数根本没有办法找到类比记忆的例子,不过不要担心,我给大家推荐另一个记忆的办法,在此,我想以实验的形式给出。
实验:首先大家拿出一张白纸,白纸上面写上几行字。如图2-16
景深三个参数记忆实验(2-16)
我们的要求是,在红“7”清楚的前提下,怎样让其他这行的字都尽可能的模糊。这是我在课堂上和大家玩的游戏,开始的时候,大家会拍出各式各样的照片,比如图2-17,经过十分钟的努力尝试后,有的学生得到了这个实验的正确答案。图2-18是我拍摄的比较接近要求的图片,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景深三个参数记忆实验成功图(2-18)
大家是否在家也拍出达到要求的图片了呢?接下来对这个实验作出分析:因为前提需要红“7”清楚,所以对焦点一定是选在红“7”上,这点毫无疑问。除此之外,实验要求让与红“7”一行的其他字尽可能的模糊,说明一定要达到景深最小的效果。回顾下刚才讲到的影响景深的三个参数,我们需要设定最大的光圈,最长的焦距以及最近的对焦距离。最大的光圈和最长的焦距很容易,在相机与镜头上直接设定即可。那么最近的对焦距离呢?操作的方式应该是先把相机凑近到不能对焦。然后慢慢的往后挪相机,同时不断尝试对焦,直到刚刚好可以将红“7”对清楚为止,就是该镜头对焦距离的最近极限了。经过一番研究之后,同学们都把相机和镜头设置到了景深最小。疑问又一次出现了!图2-17中的c和d图就是按照最大光圈,最大焦距和最近对焦距离设定的。但是与红“7”一行的字却清晰无比,特别是d图,整张纸好像都很清楚。这是为何呢?原来尽管我们把相机镜头设置到了最小,但是好比d图,因为拍摄角度是从上往下,整张纸其实都在焦平面上了。所以在实际拍摄中,想达到背景模糊,除了设置相机的光圈大点,焦距长点,对焦距离近点,还必须让对焦物体与背景远一点。看看图2-18,我选择了一个与纸几乎平行的低角度,而且沿着红“7”所在那一行字的纵向进行拍摄。这么做的原因就是要让每个字离焦平面的距离能最大化!分析完这个实验,我再留两个问题给大家:
问题1:拍一个美女,拍完之后美女说照片里面她很美,但是背景太清楚了,她想要那种背景模糊的感觉。请问你有几种办法?
答案是:增大光圈,拉长焦距,减小与模特的距离(减小对焦距离)以及让模特和背景远一些四种方法。其中增大光圈,拉长焦距和减小与模特的距离都是直接减小景深。而最后一个方法,让模特和背景远一些,并没有改变景深,而只是让背景与焦平面的距离增加而已。
问题2:拍一个美女,拍完之后美女说照片里面她很美,但是背景太模糊了,她想要那种背景稍微清楚点的感觉。请问你有几种办法?
答案应该正好与问题1相反,减小光圈,减小焦距,增加与模特的距离(增大对焦距离)以及让模特和背景近一些。
在讲述完影响曝光的三个参数以及景深的概念之后,我们今天课的重点知识已经讲解完,如果你仍对这些概念比较模糊,回顾本章的内容并配合一些实践,希望这些知识能帮助你更加了解拍摄的原理。在本章最后,再介绍两个比较常见到的概念。
2.8 色温与白平衡
不同的光源会发射出不同颜色的光,色温是用来衡量不同颜色光的概念。用一些直观的图来解释。
阴天,色温高,画面偏蓝(2-19a)
等效焦距90mm,ISO50,光圈f/2.8,快门1/400s
晴天,色温正常,画面颜色准(2-19b)
等效焦距24mm,ISO50,光圈f/16,快门1/50s
落日,色温低,画面偏黄(2-19c)
等效焦距20mm,ISO100,光圈f/32,快门5s,2档中性渐变镜
白炽灯,色温更低,画面更黄(2-19d)
等效焦距18mm,ISO50,光圈f/16,快门45s
从图中可以总结出:
阴天或者是晴天里的阴影中(比如高楼的阴影下),光的颜色是偏蓝的。
晴天下,光的颜色是比较白的(即不偏蓝也不偏黄)。
夕阳下,光的颜色是偏黄的。
落日下,光的颜色是偏黄的,并且比夕阳下要更黄一些。
室内白炽灯泡,光的颜色比落日更加黄。
我们把颜色偏蓝称为色温偏高(或者偏冷),把颜色偏黄称为色温偏低(或者偏暖),而把类似太阳光这样白色的光称为色温正常(或者色温标准)。
以前在使用胶卷时,对色温是需要非常注意的。不过现在因为数码相机的普及以及强大的数码后期,色温的校正可以更多的依靠电子技术。相机上有关调整色温的按钮,我们称之为白平衡(WB, White Balance)。我一般习惯将其设置为自动白平衡(AWB),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拍摄出环境特有的光线颜色是比较好的。比如夕阳的红色,很难想象花了几个小时等待美丽的日落,而只是为了得到一张白色光线(色温正常)的照片。不过在阴天拍摄的照片,却可以设置阴天白平衡或者后期把照片调黄一点,因为大多数时候人们不太喜欢蓝色调的照片而更倾向于让照片色调变得暖一些。
2.9 反 差
反差是照片的另一个指标。一般照片分为低反差,中反差和高反差。下图2-20向大家展示了不同反差照片的特点。
低反差(2-20a)
等效焦距50mm,ISO160,光圈f/8,快门30s
中反差(2-20b)
等效焦距250mm,ISO50,光圈f/5.6,快门2s
高反差(2-20c)
等效焦距250mm,ISO50,光圈f/16,快门120s
从图中可以看到,2-20a整体偏灰,画面中没有太多很白和很黑的区域,大部分的亮暗都相差不太明显。我们把这样的场景称为低反差场景,把这样效果的照片称之为低反差照片。2-20b相比2-20a就显得有立体感了,因为照片中的颜色对比要比较强烈一些。 我们把这样的场景称为中反差场景,把这样的照片称为中反差照片。2-20c中有大部分白色和黑色,其他的颜色却比较少。这种照片的效果看起来更加强烈,甚至有时候会显得不够柔和。我们把这样的场景称为高反差场景,把这样的照片称为高反差照片。
第二天课后练习
拉动镜头上的变焦环,感受不同焦距的角度感。
调整相机为手动对焦,并感受对焦过程。
调整相机曝光方式为手动曝光模式(M)档,感受快门速度,光圈值以及ISO值变化对照片亮度的影响。
利用安全快门的原理,拍摄一组不抖动的照片。
选择一组物体,利用影响景深的三个参数拍摄一组景深变化的示意图。
拍摄不同色温的照片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