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谷粉丝 |
2025-11-09 13:13 |

“医生,我的血脂已经正常了,还要继续吃这个药吗?”“我听说他汀会伤肝,能不能停一停?”“我才40岁,吃一辈子药太吓人了吧?” 这是我们在门诊最常听到的问题。尤其是他汀类药物,一旦开了,就像被贴了“终身”标签。很多人心里都犯怵,甚至偷偷停药,结果血脂反弹,心梗、脑梗接连找上门。

今天我们就来讲清楚:瑞舒伐他汀到底能不能停?什么样的人可以不用终身吃?停药有没有“技巧”?医生一次说透。 很多人觉得,血脂降下来了,就说明已经“治好了”。其实,这个理解是错的。 瑞舒伐他汀的主要作用,不是“治病”,而是控制病情。它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血脂恢复正常,不代表动脉里的斑块消失了,也不代表身体不会再继续形成新斑块。停药后血脂容易反弹,血管风险也会再次升高。 特别是曾经出现过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停药很可能意味着把命交回去。 不是所有人都要终身吃。但也不是谁血脂一降就能停。 目前临床主要分两类人群: 一类是高风险人群,如已经得过心梗、脑梗、冠心病、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患者。对这类人,指南明确建议长期甚至终身服用他汀类药物,除非有明确不耐受。

另一类是中低风险人群,比如单纯血脂偏高、但没有动脉硬化、也没有其他基础病的人。这类人如果通过药物+生活方式干预后血脂控制稳定,且没有再升高的趋势,是有可能在医生指导下减量或停药的。

但前提是:必须评估清楚风险等级与血管状态,别盲目自己做决定。

满足这些条件,可以尝试逐步减药或停药,但过程中必须监测血脂,不能“一停到底”。 第一,不能突然断药。长期服药后骤然停药,容易引起反跳性升高,反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第二,不能自己决定停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胆固醇水平、体重、血压、血糖、家族史等因素综合评估。

第三,不能忽视生活方式。很多人一停药,生活习惯也“松了口气”,结果血脂马上飙回来。停药不是“解放”,而是“接力”。 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HDL-C等指标。 如果发现LDL-C反弹超过原达标水平的20%,或连续两次升高,就要重新评估是否需要恢复用药。

此外,建议每年做一次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是否有斑块、血管是否狭窄。早发现,早干预,远比出事后抢救划算得多。 很多人怕长期吃药会“吃坏身体”。但实际上,瑞舒伐他汀的安全性在大样本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 临床发现,它对肝功能、肾功能的影响非常轻微,大部分人都能良好耐受。极少数人出现轻度转氨酶升高,通常停药或调整剂量即可恢复。

但需要注意的是,服药期间每3-6个月检查一次肝肾功能是必须的。不是怕药物有毒,而是确保用药过程不出问题。 当然可以。有些人服用瑞舒伐他汀后会出现肌肉酸痛、关节不适等症状,属于他汀类药物的已知副作用。 这时候可以尝试: 降低剂量 改成隔日服用 更换为阿托伐他汀或匹伐他汀 联合使用其他降脂药(如依折麦布)

但这些都要在专业医生评估后决定,千万别自己“调配”。 理论上行,现实中难。 很多人信誓旦旦说“我以后一定多运动、多吃蔬菜”,结果坚持不到一周。尤其是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仅靠生活方式根本压不住。

但我们仍然强调:生活方式是基础,药物是辅助。不是吃了药就可以乱吃,也不是靠吃药就能百无禁忌。 想要停药,先问问自己:你准备好彻底改变生活了吗? 瑞舒伐他汀是降脂药,也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关键工具。

如果你是高风险人群,终身服药是对自己负责;如果你是低风险人群,也别轻易停药,先做好监测,再听医生建议。 很多人问:“我到底要吃多久?”其实更该问的是:“我准备怎么保护这条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