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01728 |
2025-10-08 10:43 |
最近,一则212越野车表演失误的视频冲上了热搜。视频中,一辆车身标注212的汽车在表演极限爬坡时发生翻车,车辆A柱出现严重变形,现场一片混乱。 事情发生后,厂家没什么反应,反倒是北汽集团急了。发文澄清涉事212汽车与北汽集团及旗下品牌北京越野无关,该车型的归属是山东魏桥新能源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北汽集团并无股权或产权关系,希望公众能够谨慎鉴别与区分,并保留法律追责权利。
 看到这则消息,很多人都很懵,到底这个212与北汽是什么关系,山东魏桥集团又是哪家造车新势力?此事说来话长,容功夫汽车给大家捋捋。 (1)李逵变李鬼 提起212,确实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北京吉普212,这款小型硬派SUV非常经典。60年代作为军用吉普“嘎斯”69的替代品问世,1966年5月开始成为部队装备用车,还随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接见过红卫兵,1975年出现在中国首次精确测量珠峰的队列。
 改革开放之后,北京吉普212正式进入民用市场,参加过国庆35周年阅兵仪式,之后也一直在升级。这款车生产了足足56年,一直是最具代表性的国产越野车之一。但很可惜,现在的魏桥212其实与曾经的212已经没有太大关系。 北京吉普212最早由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这也是国内最早生产的乘用车之一,还衍生了212L、2020N等车型。但后来北京汽车制造厂几经改制、重组,已经与北汽集团逐渐脱离关系。毕竟北京越野成立后,北京汽车制造厂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
 但问题就此出现,2023年魏桥集团控股相关企业后,获得了北京汽车制造厂的资源,理论上也获得了 “212” 这个经典“ID”的使用权。虽然这家公司并无造车积累,但很快选择将212从单一车型名称升级为独立品牌,也就是现在212 T01等车型的由来。 这就很尴尬了,提起212,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北汽。刚好最近北汽的越野车大火,尤其是BJ40和BJ30大火,1-8月终端销量同比猛增36%,可谓风头正劲。
 对于竞争对手来说,北京越野这个“越野老炮”太难缠了。而魏桥集团,明明属于造车新手,却一直隐藏得很好,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一家“新势力”,仍然以为魏桥212属于北汽的越野系列。 这样一来,双方可谓一拍即合,均选择揣着明白装糊涂。这也是为什么212表演失误一出,立马能登上热搜。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打压魏桥212,某种程度其实就是打压北京越野。这也是北汽不得不站出来发表声明的原因,哪怕和你无关,却是实打实的名声受损。 (2)魏桥作妖,北汽躺枪 说回表演失误这个事,从视频也能看出来,表演本身的难度并不算高,就是正常爬坡而已。有人说是司机二次给油大了,造成了重心后移、前轮腾空,然后是致命的一脚刹车,造成了360度大翻车。
 但之前BJ40表演陡坡攀爬、涉水行驶、穿越弹坑等多个高难度项目,哪个不比这个难度系数高,怎么从来没出过事? 说白了就是不在乎,魏桥本身不是造车出身,对于造车这件事本身认知不足。营销中常借助 “212” 的经典情怀,很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仍与北汽集团存在技术或品牌延续性,这种模糊品牌边界的操作本身就是为了 “混淆视听”。
 要不然哪家新势力开始造车了,不是大肆标榜自己。只有这个魏桥不声不响,“低调”得不像话。甚至出事上热搜后,都是北汽主动跳出来澄清,归根到底就是想继续打擦边球。 从铝材供应商转型成整车制造商,本该是一个技术跨度非常大的问题,整车调校、越野性能优化、品控管理这些核心环节都非常有挑战,更不用说智能化配置、动力系统稳定性、越野核心技术(如四驱系统、悬挂调校)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技术门槛。 但魏桥似乎丝毫“不慌”,2023年收购了一家老厂,2024、2025年就敢各种招摇过市,这在国内仅此一家,却不该有这家的存在。 (3)造车资质该严审? 最近几年,涌现了一大批新汽车厂。它们中有的是收购了老厂的资质,有的则是新申请的资质。但不得不说,这些企业的出现,已经在汽车行业引发了一大堆的连锁反应。
 比如,大批新势力停产导致二手残值大幅缩水,部分电动车三年残值率不足15%,车辆云端数据随服务器关闭丢失导致事故责任难以认定,还有大量拖欠供应商巨额货款,导致大量中小供应商因资金链断裂面临倒闭风险。 而魏桥这种,其实属于另外一种。对于有越野情怀的人来说,212算是某种精神图腾,回忆起来都要会心一笑,承载了大家美好的回忆。
 结果212这个名字被拿走了,从经典的4米小车,变成了4米7 的中型SUV,偏偏还保留了 “一拱、二圆、三横、四纵” 的设计基因,很多人第一时间确实很容易认为这就是212的“继任者”。 从法理的角度,魏桥做的当然没有问题。先不说212只是一串数字,魏桥集团确实已经获得了北京汽车制造厂的相关资源。但212本身的制造背景,越野实力,确实跟魏桥集团没有太大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不是李鬼也胜似李鬼。
 毕竟大家买车,买的可不只是一个名字,更多还是这个名字背后承载的品质。尤其是在正统的北京越野还存在的情况下,魏桥这种动作,无疑是给北汽抹黑。这样的行为如果不加以管束,对整个汽车行业来说也是非常坏的影响。 尤其是在国产车逐渐崛起,品牌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严审造车资质显得尤为重要。 (4)功夫拍案 其实“借名字”这个事,在汽车史上并不罕见。比如奇瑞早期因为生产资质问题,一度与上汽合作叫 “上汽奇瑞”,成功获得轿车生产 “准生证”,后逐渐成长为自主品牌巨头。要是魏桥真的是好好造车,相信像北汽这样的国企,也是乐见其成,对于它的各种擦边宣传,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从目前的情况下,本身就是李鬼,魏桥似乎并没有好好打造产品的想法,还不断给行业给市场给北汽添堵。在这种情况下,北汽的澄清声明只是权宜之计。希望国家层面能够下场,对那些造车资质存疑的企业,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大家觉得呢? |
|